新课程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这就是新的教学理念。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德乃为人之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社会、诚实守信,拥有正直善良的心灵,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正、行得稳。新时代下的铸魂要使学生拥有一颗炽热的中国心,在这颗心中承载着伟大的中国梦,让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智是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育人”意为要让学生具备能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科技、人才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智慧能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适应并创新,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
体是健康的保障。强健的体魄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学校应重视体育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热爱运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学生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去探索、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美能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美、创造美,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艺术教育、自然欣赏等活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劳是生活的基石。劳动教育能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通过参与劳动,学生能学会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劳动创造幸福的道理,成为勤劳、踏实的人。
“双减”政策的出台,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行业震荡,企业惊慌,股市暴跌。众多的教育股应声暴跌,一些公司跌幅60、70%,乃至跌停。很多人认为,来势凶猛的“双减”政策是为了将培训机构赶尽杀绝,不留一丝余地。所以,除了培训机构焦虑,家长们也很焦虑。实际,中国当下教育改革的主线十分清晰,即实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双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回归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希望学生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去。
什么是趋势,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方向。我们现在就面临这样的教育之大势,大浪淘沙,如果不改变,在新征程上便会被一个时代淘汰。如:柯达的倒闭;汽车的出现,我们的燃油车干不过欧美,但是新能源车现在已占60%的份额,已超过了特斯拉;新东方通过转型做直播再次起死回生等。所以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一群人失落,一群人狂欢,所以我们要拥抱趋势,勇于改变自我。
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教学观念上,新理念是师生践行新课标的方向指挥棒,是开启新学习方式的起点。
我们做教育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我们要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技术对整个教育行业的影响。2023年最火爆的商业事件:人工智能机器人CHAT GPT,在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用户过亿,TIK TOK抖音的海外版用了9个月才rbC6wBnfP88p+O1Qq0dRnsO86sOanErxPd8a15+P2KI=过亿。CHAT GPT它能通过谷歌三轮面试,很多博士生连一轮都过不去,人类从一个弱人工智能时代慢慢地进入了一个强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不再是人工智障。百度今年要推出和CHAT GPT一样的人工智能聊天软件——文心一言,他是基于百度庞大的5500亿的知识图谱,加上每天中文搜索近60亿的响应和强大的搜索引擎,做事情要做趋势。
人工智能未来将替代很多职业,比如律师、医生(西医)、家庭教师等。我们常说不辅导作业母慈儿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大家思考一下,你没有的耐心,你不会的题目,智能机器人都会,而且还会和孩子做游戏,更被孩子所喜欢,未来的辅导行业都会倒闭。可是,当前仍存在功利化、短视化的教育行为,我们必须纠正育人初心之偏,守住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底线。我们需要一场思想和行动的革命。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落实什么?是一个人的自信、一个人的创造力、一个人的爱商、一个人对自己情感的表达,一个人对幸福的感受能力、一个人对美的感知能力。成功不一定会幸福,但幸福的人一定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未来什么是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共鸣、共情、创造的能力替代不了,对世界的探索欲替代不了,对世界的爱替代不了,对生活的爱替代不了。这和我们的“双减”政策、“双新理念”不正好契合吗?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用什么样的理念指导教学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有勇气迎接新改变、新挑战。
1.工作重点
“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2.强化体育锻炼
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
3.加强美育熏陶
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设立艺术特色课程。
4.加强劳动教育
加强劳动教育,确保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落地。
5.学科融合
在当今时代的教育要求下,我们不应过于追求学科体系自身的纯粹和完备,而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规律。
6.深刻体悟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阐述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关键能力,然而在关键能力之前,我们补充了第二个方面即必备品格,通过必备品格引领关键能力的发展走向;在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的时候,又在必备品格之前,增添了第三个方面价值观念,也就是需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念满足了有理想的需求,因为价值和理想、信念存在关联;必备品格满足了有担当的需求,毕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彰显了一种难得的责任和使命担当;关键能力满足了有本领的需求,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让新时代的年轻人不仅能够进行理论探讨,还能够付诸实际行动。
任正非说过:各行各业的基础在哪里?在教育行业,教育行业才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有行业的基础。
因此,面对新征程,让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学而思之、学而行之,拥抱新趋势,勇于改变、勇往直前吧!
(作者单位:太原市小店区育杰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