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 全局 全权

2024-11-28 00:00:00吴安
新班主任 2024年11期

我曾经接手过这样一个班级:下课铃一响,总有很多孩子找我告状,而且都是一些只需要一句“对不起”和“没关系”便能化解的小事。有些教师会充当法官裁定谁是谁非,“高效”地处理问题。然而,教师这样做之后,这些孩子真的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了吗?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处理问题,而不解决问题的根源,那问题依然会层出不穷。

只要有人,就会有冲突。当学生发生人际冲突时,教师应该如何及时、正确地引导呢?

全面收集信息,了解冲突经过

全面且客观地收集信息是化解冲突的第一步。在这一步中,关键是要看见每一个孩子,询问每一个孩子,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声音。

接班后一个星期左右,学生告状的频次显著下降,我想可能是因为学生摸清了我处理问题的方式,知道我不会简单地惩罚或者责骂。

有一天,班干部又来反映情况,说小棠和小博打架了,小博的眼镜还被弄坏了。

小棠和小博低头站在我面前,小博脸上余怒未消,还有些红肿。我问:“怎么回事?一个个说吧!”小棠说:“小博刚才说我!”小博大声说:“我没有!”小棠提高音量:“你怎么没有?我听得清清楚楚。”小博愤怒中带着委屈地辩解:“我在旁边什么也没干,他上来就是一拳!”说到激动处,他扬起红肿的脸,还举起坏掉的眼镜。

我的视线平静地扫过他们的脸,与他们的眼神进行交流。面对陷入冲突的孩子,教师要保持中立的态度,眼神和语气既不带责备与批判,也不肯定、不鼓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任由学生随意发言,而是在倾听中寻找线索。

小棠刚要再次开口,我立马打断他:“等等!你们俩先深呼吸冷静一下,再一个一个慢慢说。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一个说完,另一个再说。”

小棠说:“刚才发了英语试卷,小博看到了我的分数便嘲笑我,说他随便瞎猜都考得比我的分数高!”

在交流中,有些孩子会着急指责别人或赶紧撇清自己。这时候,我会及时介入,引导他们不评价,只客观描述所见所闻;不揣测他人动机,只表达自身感受。

小博反驳:“你胡说什么?我刚才在和小辰、小德聊游戏,我又不知道你考了多少分!”

小棠说:“你怎么可能不知道,试卷是你传过来的!”

“我传又不代表我看了,我就是在和小辰、小德聊游戏!你不信去问他们。”

我示意小棠叫来小辰和小德,他俩也确认了当时是在聊游戏。小博和小辰其实是在开小德的玩笑,而小棠却误解了他们。

事实上,很多小冲突在孩子们了解事情的全貌后就会自然化解。教师通常只用问一句:“你们觉得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做错的孩子自觉道歉,矛盾也就自然化解了。如果事情比较复杂,教师则需要询问细节,关注当事人的想法与感受,帮助他们看到行为背后的出发点以及给别人造成的影响。

以接纳的态度看见每一个孩子,询问每一个细节,这样,在教师平和的目光和温和的语气中,孩子才能平静地表达,教师才能收集到更多客观的信息,从而了解事实真相,推动问题的解决。

全局冷静沟通,寻找冲突原因

全局冷静沟通是化解冲突的核心步骤。充分且有效的沟通能够明晰双方的需求,从而化解矛盾。事实上,很多人际冲突往往源于沟通的缺失或不当。在处理学生冲突时,教师务必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他人。通过冷静地表达各自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体会对方的立场,相互理解,进而反思并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冲突的解决,还能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到小辰、小德的话,小棠还是有些不相信,自言自语:“可是,我确实听到你说成绩啊、分数啊,还说你闭着眼睛都比我考得好。”

小博嘟囔着:“你听错了吧!我和小德说他打游戏太菜了,我闭着眼睛打,分数都比他高。莫名其妙!”

我问小棠:“你感受到小博的情绪了吗?如果你俩互换一下角色,你会有什么感受?”

小棠有点尴尬,涨红了脸,小声道歉:“不好意思啊!”

“一句不好意思就完了?”小博显然余怒未消。

小棠的脸涨得更红了:“真的很抱歉,是我听错了。我看到分数就很沮丧,还以为被你嘲笑……”

这场误会虽然解开了,但背后的原因却值得深究。小棠为什么会听错呢?应该是他太敏感了。

在和其他学生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小棠的父母非常宠爱他。据说,小学时小棠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从来都是说别人的错,小棠没有错。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小棠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同时又极度敏感脆弱。

看来,这个看似简单的误会只是冰山一角,下面还藏着深深的“根”呢!

处理学生冲突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之外,还要分析学生行为背后的深层成因,帮助他们理解自己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全权处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遇到冲突后找班主任的学生,往往也是处理问题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更需要人际沟通方面的指导。我不喜欢直接给学生方法,更倾向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一是因为我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二是因为通过独立思考,学生能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并收获自信。

小棠向小博道歉后,我问:“那小博的眼镜怎么办?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觉得只是一句道歉……”我故意停顿,让小棠思考。

小棠有些迟疑:“老师,那我和小博的父母道歉,可以吗?”

“可以啊!”我点头,“然后呢?”

“我是不是还要告诉我的父母,让他们赔偿小博的眼镜?”

小博连忙摆手,尴尬地说:“不用不用!”

我察觉到小博有些怕小棠,说:“怎么不用?小棠弄坏了东西就应该赔偿。”

小棠赶忙接话:“是的。老师,那你帮我给我的父母打个电话吧。”

“一人做事一人当,电话在我桌上,你自己打。”我继续引导,“至于小博家……只是打电话会不会欠缺一点诚意呢?”

“那怎么办?”小棠面露难色,“上他家去?”

“这是个好主意!等会儿放学,我陪你一起去小博家。”见小棠“上钩”了,我立刻“收线”。

放学后,我和小棠先去买了一点儿水果。我让小棠先把道歉的话说给我听,让他自己评价这样说是否妥当。演练完毕,我带着小棠一同前往小博家。

没有人天生就会交往,学生需要在交往中学习交往。因此,教师需要引导他们独立处理人际冲突。

冲突必然存在,如果教师仅仅把冲突当成问题,学生得到的经验有限,更多的是挫败感。教师只有将冲突当成学生成长的契机,引导他们全面客观看问题、全局冷静思考问题、全权解决问题,学生才能习得化解人际冲突的方法,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能力与自信。(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