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息”架起亲子沟通桥梁

2024-11-28 00:00:00陈萍
新班主任 2024年11期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喜欢父母唠叨,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

爱子心切又焦虑着急的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常常以“你”字开头。比如,“你不应该……”“你怎么能……”等带有价值判断和责备意味的话语,孩子当然不愿意沟通了。如果父母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将对话以“我”字开头,情况会如何呢?

“我信息”沟通方式将“你”字开头转换成“我”字开头,没有了责备与批评,表达的只是自己的感受,是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的交流方式。“我信息”沟通方式包含3个关键要素:具体事件、个人感受以及期望,与之对应的3个步骤是描述行为、表达感受、提出期望。

举个例子,假设你给孩子买了一辆新自行车,方便他上学,可他和几名同学打完篮球后,发现自行车不见了。当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痛苦地向你诉说这件事时,你的回应方式很重要。

首先,描述行为。家长尽量聚焦于具体的行为或状况,避免“翻旧账”或者使用“一直”“永远”“都是”等绝对化的字眼。

儿子:妈妈,我不小心把自行车丢了。

妈妈:慢慢说,告诉妈妈是怎么回事。

儿子:我把自行车停在体校门口,忘了上锁。

妈妈:在附近找过没有?

儿子:找了,没找到。

妈妈:看来你的自行车确实丢了。(只是客观描述事情)

其次,说出感受。在描述具体的情况或行为后,家长紧接着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妈妈:刚买的自行车丢了,妈妈和你一样,心里都很难过。(这样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又展现了同理心)

最后,表达期望。在坦诚交流感受之后,家长可以提出希望或建议。

妈妈:以后我们可得吸取教训,细心点。

儿子:我会的,我以后就步行上学吧,好在家离新校区不算太远,我还能锻炼身体。

教育其实是心育,以心换心。压制、打骂不是教育,理解和共情才能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当我们对孩子真诚相待,用心和他们交流,彼此尊重和理解时,孩子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我是好孩子”的愿景。那些令父母皱眉的言行举止,其实只是因为他们面临无法解决的挑战。当遭遇失败或困境时,他们最渴望的是父母的援手与指引。在上述案例中,丢了新自行车,妈妈肯定不悦,但问题已经出现了,怎么办?用“我信息”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妈妈对儿子没有批评、教训,而是平等地与儿子对话,引导他关注错误,表达因自己的过失给大人和自己造成损失的愧疚,并反思未来如何改进。当孩子勇敢地承认错误,并决定自我惩罚“步行上学”时,他已然解决了问题。

现在,请你想象一下这个动作:紧握拳头,伸出食指指向你的孩子。注意到了吗?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的其他3根手指其实是指向自己的。三比一的意义太深刻了:你在责骂孩子的同时,其实更多地是在不尊重自己。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孩子,学会识别、接纳和表达情绪,多用“我信息”沟通方式,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我信息”沟通方式有分享、无批判,有底线、讲原则,有温度、含柔情,让父母的善意与孩子的需求在恰当的时机交汇,如冬日的暖阳、徐徐的南风、绵绵的春雨,呵护着孩子纯洁的心灵。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

责任编辑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