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三个约定开始

2024-11-28 00:00:00张媛
新班主任 2024年11期

距离全校红歌诗会比赛不足3个星期,但日益紧张的学习让朗诵排练陷入了瓶颈。又一次动员无果后,我有些懊恼地望着全班同学。这时,角落传来一个声音:“张老师,要不你代表全班参加比赛吧,我们在台下给你加油。”我循声望去,是小宇。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同学开始小声附和。我本想批评小宇这种“唱反调”的行为,但转念一想,这或许是一个转机。于是,我说:“老师是班级的一员,理应与大家共进退,我将作为领诵加入队伍。”我的提议得到了全班同学的热烈响应,小宇却没了刚刚的神气。

初约定——将心比心换真言

果不其然,第二天,小宇就找借口不去排练。小宇是排球特长生,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人缘和球技都不错。他这一“逃”,让好几个男生都想效仿。我必须找小宇好好聊一聊。

课外活动时,我将小宇叫到运动场的树荫下,笑着问:“小宇,你之前那句话可是让张老师豁然开朗。既然我们都认同师生应共同参与集体活动,那为什么我听取了你的建议,你却在今天的排练中当了逃兵呢?”

小宇将头偏向一旁,沉默不语。

我小心试探:“是因为对朗诵不感兴趣吗?”

他摇了摇头。

“还是说怕自己朗诵得不好,在同学面前丢脸?有困难就说出来,看看老师能不能帮到你。”

小宇紧锁的眉头透露出内心的纠结。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小声开口:“张老师,我不是有意逃避朗诵。初中时,在一次班委竞选演讲中,我太紧张了,在关键几句话上结巴了,惹得全班同学大笑,我也因此落选了。”

回忆让小宇渐渐激动起来:“我不明白,明明我有为班级服务的热情,也有出色的体育成绩,为什么因为一次演讲而失败?当时我就决定,以后再也不参加公开场合的表演。”

我静静听着,不禁回想起多年前第一次参加应聘试讲的自己,说:“小宇,你想听听张老师的故事吗?”

小宇有些惊讶,点了点头。

“那年我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好不容易通过笔试进入试讲环节。我精心设计教案,背熟了每一句话,但当我真正站上讲台,面对学生和评委时,声音却不由自主地颤抖,接连失误,最终没能通过试讲。出于职业的选择,我不能逃避,只能一遍遍练习,直到克服内心的恐惧。”

听完我的故事,小宇缓缓抬起了头。我真诚地说:“很高兴我们能分享彼此的小秘密。其实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同的困境,正如你打排球时也无法保证每次扣球都能精准入界。但那些出界的球带来的不应该只是失落,也在提醒我们还有调整和得分的空间。所以,张老师想和你做个约定,未来一周,我们一起每天按时参加朗诵排练,好吗?”

看着小宇若有所思的表情,我相信这份约定能让他感受到我的鼓励与信任。

再约定——集体班会点燃热情

接下来的几天,我都能在排练队伍中看到小宇,但他的状态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尤其是在男生齐诵时,我几乎听不见他的声音。看来,要想帮助小宇越过心中那道坎儿,仅凭一个故事、一个约定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集体力量。

于是,我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点燃我的超能力”,班会以分组游戏的形式展开。其中,“蒙眼寻宝”游戏需要“盲人”提前记下所有障碍物的位置,在黑暗中将手中的文具传到每个组员手中。小宇挑战了“盲人”角色,他小心翼翼地摸索,每一次准确的递送都引来同学们的欢呼。

在“穿越A4纸”游戏中,小宇表现得更加积极。虽然他和组员尝试多次都失败了,但彼此的安慰和打气却让他们越挫越勇。当剪刀再次回到小宇手中,他的额头直冒汗,专注地剪裁着。一张普通的A4纸被剪成了波浪形的大圆环,小宇和他的组员成功穿越了A4纸。当圆环落地,他们向我比了一个大大的“V”字手势,我也竖起了大拇指。

小宇和他的团队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与欢呼,这种认可和支持激发了小宇为了集体荣誉而努力的动力。看着小宇坚定的眼神,我知道第二次约定的机会成熟了。

我又一次将小宇叫到运动场的树荫下,说:“小宇,与团队成员共同取得胜利后的感觉怎么样?这就是集体的力量。张老师想再和你做一个约定,在接下来的排练中,为了班级荣誉,我们一起加油,全身心投入朗诵排练,好吗?”

这次约定后,小宇的排练状态明显好转。我利用休息时间对他进行一对一辅导,从吐字发音到节奏把握再到情感表达,引导他结合排球训练的经历理解《青春中国》这首诗歌传达的奋斗精神。同时,我动员班上朗诵好的学生配合他一起加练,让同伴给予他坚持的动力。

终约定——借力传球巧“破冰”

比赛时间日益临近,但男领诵的人选迟迟不能确定。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宇的外形和音色条件都很好,非常适合做领诵。我向小宇提出这个建议,没想到被他拒绝了。

带着疑问,我来到小宇训练的运动场。看到他正热火朝天地打排球,跃起、迎球、扣球,矫健的动作让人赞叹不已:小宇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是如此自信与耀眼!看来,要让他在陌生的朗诵舞台上担任领诵,我还需要创造一个机会。

我决定从小宇对排球的热爱入手,为他传上关键的一“球”。“小宇!”我远远唤他。他看到是我,瞬间红了脸。我笑着走向他,举起手里的排球说:“小宇,老师对排球也很感兴趣,你打得这么好,能不能当我的教练?”

“这……”小宇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试探地问,“老师,你会垫球吗?”

“会啊,来,你帮我数。”说着,我便将手中的球抛起。

“1、2……一共垫了15个,老师。”小宇认真地数着。

“那你可要好好教我了。这样吧,3天内,如果我能达到你们训练的最低标准50个,你就来当领诵,如何?”

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小宇最后勉强答应下来了。

3天里,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到球场练习。在小宇的认真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保持稳定的站姿以维持身体平衡,以及如何集中注意力判断球下落的位置。发红的手腕让我体会到了小宇平时训练的不易,我也更加笃定他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信念的力量是可以传递的!我惊喜地发现,小宇在悄悄练习朗诵技巧。

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班里的学生纷纷跑来给我加油。“1、2……45、46!”同学们此起彼伏的数数声让我每一次垫球都带着一股劲儿。当第50个球落地,我望向小宇,他的眼中充满了惊讶与喜悦。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来,这关键的一“球”是传出去了。

“按照约定,我答应当领诵。”他的声音有些低沉。我说:“老师选你当领诵是真心觉得你有能力,我相信,当你站上舞台,你会像在排球场上一样耀眼。”

“张老师,谢谢您的鼓励,我答应当领诵也不全是因为约定,是您这几天在球场的拼劲深深打动了我。”说着,他赶忙拿出朗诵稿,深吸一口气读了起来。当他读完最后一句,我宣布小宇成为男领诵,周围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一刻,我知道小宇已经不再是那个害怕站在台前的男孩了,他稳稳接住了我传给他的自信之球,准备到新的舞台上奋力叩击。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回顾这三次约定,从最初的真情唤醒,到班会的集体激励,再到球场的因材施教,我努力走进小宇的内心世界,让教育变成一场诗意的双向奔赴。(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

责任编辑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