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申请从永胜县边屯文化博物馆调回松坪乡文广中心工作。接手的工作中,就有民族宗教工作。这份工作我一做就是8年,一直到现在,松坪乡民族宗教工作的具体业务都是由我负责的。8年来,我们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的氛围,为松坪乡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其中有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有必要写下来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和分享。
松坪乡是多民族聚集的一个乡镇,民族工作其实一点都不轻松。生活在松坪的民族,有傈僳族、彝族、纳西族、普米族、汉族、壮族,他们有不同的习俗、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有不同的文化。如何让这些文化和信仰都各不相同的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来推动松坪乡的发展,我们需要想很多的办法,做很多的事情。还好,我们有一个不错的团队,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出谋划策,总结出了一套很实用的工作方法,使我们的民族工作成为全乡工作的亮点。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据我多年的工作经历,我深刻体会到要得到一个民族的人心,首先要从认同这个民族的文化开始。
认同一个民族的文化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陪他们吃一顿民族特色的美食、学几句他们的语言、学唱一首他们的歌曲,这些都是认同他们的文化。我们认同各民族的文化比较容易,要引导各民族相互认同彼此的文化,却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为了引导松坪境内6个少数民族相互认同彼此的文化,我们做成了六件事情,实现了这个目标。
我们做成的第一件事情,是挖掘、整理了很多松坪乡各个少数民族的非遗项目。
长期和生活在松坪的各个少数民族相处,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但是这些文化都缺少一个载体,一些有价值的文化都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存在于民间的。长期以来这些文化口耳相传、自生自灭。
于是,我有了一个使命。我需要把这些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整理出来,用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将它们记录下来,达到传承、交流、申报非遗项目等目的。
最近几年,我跑遍了松坪乡的村寨,挖掘、整理了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松坪乡成功申报了省级非遗项目1项、市级非遗项目4项、县级非遗项目10项,在永胜县同类山区乡镇中,是非遗项目申报较多的乡镇之一。我们还把看牦牛村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的传统村落。
一下子成功申报了这么多市县级非遗项目,松坪人民的文化自信逐渐提高。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发现其他的民族也有很多优秀的文化值得自己学习,于是出现了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现象。比如普米族制作猪膘肉的项目,也成为岩头村傈僳族传承的一项非遗技艺。松坪乡的彝族与傈僳族也有很多共享文化,如服饰、结婚调、婚丧习俗等等。多年来我们对非遗项目的重视,促进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深度交融。
我们做成的第二件事情,是创作出版了一张具有多民族音乐元素的歌曲专辑。这张专辑收录了9首歌曲,都是我自己作词、作曲的,这些歌曲汲取了松坪境内各民族的音乐元素,具有较大的亲和力。
“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我们时常听到有人这样形容云南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说松坪是舞的世界、歌的海洋一点都不为过。在松坪,民间流传着很多优秀的歌舞作品。可惜,由于很多歌舞作品太古老,已经逐渐地退出了松坪人民的生活。虽然有些歌舞作品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们还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所以我利用了这些作品的一些元素,改编成了一些新的作品。
认同一个民族,有时候是从学习这个民族的一首歌曲开始的。这张音乐专辑出版后,大家从同唱一首歌开始,结交了很多其他民族的朋友。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等媒体进行发布,目前累计点击量已经超过30万次。
我们做成的第三件事情,是撰写、发表了20多篇论文。这些论文,有些发表在云南日报上,有些发表在丽江市社科联主办的《丽江社会科学》上,有些发表在丽江市边屯文化研究会主办的《边屯文化》上,有些发表在永胜县文联主办的《永胜文艺》上。论文的内容,都是民族文化理论研究,这一成果填补了松坪乡乃至整个永胜县的民族学研究理论的一些空白,产生了较为积极的社会影响。
做基层的文化工作,很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在松坪,人们对傈僳族、彝族的迁徙路线、族源等问题有很多的疑问,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些民族是怎么分支、演化、迁徙而来的。于是,我试着写了一些论文回答他们的这些问题。
我在《从历史演变中解读永胜彝族》中写到,松坪境内的汉族、傈僳族、彝族、普米族、纳西族等民族,最早都是从一个民族分支而成的。这样的引导,极大的促进了松坪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
我们做成的第四件事情,是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群众文艺联欢活动。
过年过节的时候,松坪乡的村民总会选择村庄附近一个小的平坝开展民族打跳、对歌、众口相声等活动,他们用一场文艺活动,驱逐一年来的劳累。此时我们看到人们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文化场所,需要一场大家都能参与的文艺联欢会。所以我们各方面筹集资金,投入80万元建造了松坪乡文化活动中心,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开展文艺联欢会的场所。
每年春节,我们都要隆重举办一场群众文艺联欢会。上演的节目,有些是我们从外地请来的知名艺人的精品节目,有些则是村民自己彩排的节目。
近年来,我们前前后后组织举办了30多次群众文艺联欢活动,活动的节目质量一年比一年高,有些节目甚至达到了市县级舞台演出的水准,我们编排的舞蹈《子拉嘞》作为永胜县推送的节目参加了丽江市的文艺演出活动并获了奖。我们举办的活动,单场演出的观众达到2000多人次。
我们做成的第五件事情,就是编纂、出版了一批图书。我们编撰、出版了《松坪风物志》,第一次用图文的方式系统地梳理了松坪境内各民族的文化。这本书是我们松坪乡历史以来正规出版的第一本书,对于我们松坪乡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松坪乡各民族的文化得以在同一平台展现。阅读了这本书,就能增加对其他民族的了解与认同。我们还参与了《丽江傈僳族志》《丽江傈僳族大辞典》《丽江普米族大辞典》等书籍的初稿写作。
我们做成的第六件事情,是建立了松坪乡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制作传习馆。传习馆位于松坪乡文广中心院内,分展览室和传统服饰制作室两个部分。传习馆常年免费对村民开放,松坪乡的村民,可免费使用传习馆内的设备制作本民族的服饰,也可以到服饰展览厅观摩各民族服饰成品。传习馆还发挥了对外交流的功能,目前已有20多批次的乡外团体到我乡学习观摩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制作。
工作是艰辛的,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成效是显著的。我们做成这些事后,大家逐渐从文化的层面融合成为一个民族。
有时候,一个宏伟的目标能够凝聚所有人的心。居住在松坪乡的六个少数民族,也需要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能不能树立这样一个目标,把松坪乡6个民族的心都凝聚起来?这个目标,我们找了很久很久。后来我们在开展环保工作的时候,找到了这样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足够高、足够大,能够凝聚起松坪6个民族的心。
长江的上段,又叫金沙江。金沙江流经松坪的树底、岩头、上啦嘛、下啦嘛等四个村委会,金沙江上游良好的生态,是治理长江中下游污染的重要屏障。保护好金沙江沿线的生态,对保护长江不受污染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把这项工作,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我们引导松坪人民,保护好金沙江不让它受污染,就是为中华民族保护家园,我们要做到不让一点垃圾倒入金沙江、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金沙江。
这个任务足够艰巨,这个目标足够宏伟。
就像每一座高楼大厦,都是由一砖一瓦慢慢垒成的。我们要达到这个目标,也要做很多琐碎的工作。我们通过两项措施守住了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首先我们保护了金沙江沿线的森林,防止泥石流发生。其次我们重点治理了金沙江沿线村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确保金沙江不受污染。
任何工作,足够的宣传都是有必要的。起初我们利用标语、黑板报、宣传单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引导村民提高认识,高起点谋划金沙江的保护措施。经过多年的引导,村民树立了保护金沙江的意识,意识到金沙江是我们56个民族共同的水源,我们要为中华各民族保护好水源。
20多年前我乡就开始重点保护金沙江沿线的植被,禁止砍伐金沙江沿线的树木,开始封山育林的行动。至今,金沙江沿线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目前我乡的森林覆盖率为80%,是永胜县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乡镇。在封山育林、保护森林的同时,我们开展了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整治金沙江沿线村庄的卫生,防止生活垃圾、污水流入金沙江。
为了完成这些村庄的卫生整治,我们在金沙江沿线的村庄新建了垃圾池65个,聘请了公益性岗位529人从事清扫垃圾的工作。每一家每一户的生活污水,也做了无害化处理,我们新建了农户的卫生厕所1800多所,真正做到了村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经过以上两项措施,我乡有效保护了金沙江沿线村庄的环境,防止了长江源头的污染。
这两年,很多人的工作压力都很大,而学生和老师则是压力较大的群体之一。所以我是不太赞成耽搁、占用师生的时间,去做这样那样的宣传的。但学校这个阵地太重要了,在学校做一些宣传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不影响师生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能在不经意间让师生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方法很重要、工作技巧很重要。我们通过三项工作,做到了这一点。
首先我们注重氛围营造,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大家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必要。
松坪乡共有8所学校,其中有1所中心小学,有7所村级小学。松坪乡中心小学是学生最集中的一所学校,学生人数最多时达600人。我们以松坪乡中心小学为核心、兼辐射其他7所小学,营造了校园内浓厚的民族团结的氛围。
走进松坪乡中心小学,映入眼帘的就是6幅很有特色的墙画,这些画,用艺术的手法表达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在赏心悦目观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不自觉地建立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校园内,我们采取标语、墙画、展览室等方式,加强营造民族团结的氛围。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是近几年我们借助丽江市傈僳文化研究会的赞助,在松坪乡中心小学开展的民族特色的音乐课。我们利用学生上音乐课的时间,开展让学生学习各民族的音乐、舞蹈、器乐的活动。活动开展期间,学习了傈僳族、彝族、纳西族的音乐、舞蹈、器乐,让不同民族籍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认同。活动期间学校聘请丽江范围内知名的艺人教授学生葫芦笙、竹笛、哩吐等乐器的演奏,从文化层面增进了各民族的交流。
我们提倡师生在学校讲普通话。学校内,随处可见请讲普通话的标语,在课堂上、在平时生活的交流中,学校都引导师生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流。引导师生学习汉文化、尊重汉文化,为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学校,基层党组织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阵地。在松坪,一个村委会同时有两三个民族分布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在开展“三会一课”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宣传民族平等的政策、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兼顾各个民族共同发展,杜绝厚此薄彼的做法。时间久了,和谐的氛围产生了,团结的意识生成了,稳定的环境建成了。
一项工作,只要有了榜样就有了方向,榜样对大家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很强的。在民族团结的工作中,我们也试图把较为突出的单位、村组、农户树立为榜样,让他们发挥示范的作用。
顾名思义,示范单位、示范户应该是在民族团结方面做得比较好的。那么,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呢?我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有些村庄邻里关系比较好,共同发展比较强,村庄环境比较美。这些村庄,就具备了示范村的雏形。
但这些村庄在环境建设方面,总会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于是我们争取民族团结示范项目为这些村庄加以提升,让他们更加具备示范村的标准。近年来,我们共争取上级资金592万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13个。这些项目覆盖了5个村委会,覆盖了我乡境内的6个民族。这些项目,美化了我们的环境、助推了村民的脱贫,我们用行动兑现“脱贫攻坚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掉队”的承诺。历经多年的努力,我们共打造了县级示范单位5个、示范户16户,市级示范单位5个、示范户5户,省级示范单位5个。
以上这些记录,是我这些年以来参与我乡民族工作的一个简单总结。回望这些年参与的这些工作,我倍感欣慰。尽管在做好这些点滴工作同时,我的青春逐渐老去。但我用我的青春,换来家乡的团结与和谐,是值得的。
能够无愧于自己的青春,真好!
责任编辑:尹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