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工程交叉施工技术研究

2024-11-25 00:00:00赵玉玺
科技资讯 2024年20期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与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叉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顺畅与安全。在交叉施工过程中,需明确平面交叉的位置,确保交叉口的设计能满足交通流量需求,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同时,考虑道路桥梁的整体结构、周围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交叉施工方案,关注道路桥梁管理模式,优化交通流组织,提高交通效率。

关键词:道路桥梁交叉工程交通事故公路桥

ResearchonIntersectionConstructionTechnologyofRoadandBridgeEngineering

ZHAOYuxi

QinghaiRoadandBridgeConstructionMachineryEngineeringCo.,Ltd.,Xining,QinghaiProvince,810001China

Abstract:Withtheaccelerationofurbanization,roadandbridge,asanimportantpartofurbantransportation,thescientificityandrationalityofitsintersectionconstructiontechnologyaredirectlyrelatedtothesmoothnessandsafetyofurbantransportation.Duringtheintersectionconstructionprocess,itisnecessarytoclarifythelocationofthelevelcrossingtoensurethatthedesignoftheintersectioncanmeetthetrafficflowrequirementsandreducetheriskoftrafficaccidents.Atthesametime,itisnecessarytoconsiderfactorssuchastheoverallstructure,surroundingenvironment,terrainandtopographyofroadsandbridges,selectthemostsuitableintersectionconstructionplan,payattentiontothemanagementmodeofroadsandbridges,optimizetrafficfloworganization,andimprovetrafficefficiency.

KeyWords:Roadandbridge;Intersectionconstruction;Trafficaccidents;Highwaybridges

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道路与桥梁的交叉施工不仅要求技术精湛,还需考虑众多因素,因传统的道路与桥梁交叉施工技术难以满足现代交通的需求,通过优化交叉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加强后期管理,能消除隐患及风险,及时修复与维护,有效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为群众安全出行提供可靠保障。

1道路桥梁交叉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1选取交叉位置

结合公路网的现状、地形地貌、交通流量及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所选位置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冲突,保证公路交通的顺畅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相交公路的线形技术指标,强调行车视距满足要求。同时,对于交通流量较大、车速较快的区域,设置必要的辅助设施,如反光镜,改善驾驶员的行车条件,提高行车安全性[1]。再考虑工程的经济性,在满足交通需求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选取交叉位置时,需要进行充分的经济评估,选择最合理的方案。

1.2交通管理

在施工前,应详细研究施工区域周边的交通状况,包括车流量、交通流向、交通信号设置等,制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交通组织方案,有助于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交通安全。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和标线,以提醒驾驶员注意施工区域,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同时,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应清晰、准确,易于驾驶员理解和识别。在施工过程中,设立交通引导员或交通警察,对交通进行实时引导和管理,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及时调整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1.3设计行驶速度

在设计交叉口的行驶速度时,充分考虑道路的整体设计速度,确保两者相互协调。如果设计速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交通安全隐患或降低道路使用效率;交通流量的大小和交通组成的复杂性直接影响着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因此,在设计行驶速度时,应充分考虑交通流量和交通组成的特点,合理设置速度限制,确保交通的顺畅与安全[2]。此外,行驶速度设计还需考虑交叉口的几何设计和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几何设计如车道宽度、转弯半径等,以及信号控制的设置都会对车辆的行驶速度产生影响(如图1所示),因此,在设计行驶速度时,应对其充分考虑,确保车辆能以安全、舒适的速度通过交叉口。

1.4交叉道路位置设计

设计师详细研究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确保所选位置能够避免或减轻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的影响。同时,地质条件也是选择交叉道路位置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确保地基稳定,防止因地质问题导致的安全隐患。另外,设计师要重视交叉道路位置设计与周边道路网络相协调,影响因素包括周边道路网络的布局、交通流量及交通流向等,确保所选位置能与周边道路网络形成良好的衔接,提高整个道路网络的通行效率。

2道路与桥梁工程交叉施工技术分析

某工程位于城市核心区域,是连接城市南北方向的重要交通要道,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流量日益增大,原有的道路与桥梁交叉设计已无法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因此,决定对该区域进行道路与桥梁交叉施工改造,以提高交通通行能力和安全性。本工程涉及的道路总长度为5km,其中,与桥梁交叉部分约为1.2km,改造的桥梁为两座双向六车道的公路桥,单座桥梁长度分别为300m和400m,包括两个主要交叉路口,其中一个是城市主干道与桥梁的T形交叉,另一个是与次干道的十字交叉。通过工程实施,预计提高该区域的交通通行能力30%以上、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20%以上,并改善周边居民的出行环境和生活质量。

2.1施工准备

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图纸的分析,明确施工范围、施工时限和施工方法,并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充分的协调,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根据工程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队伍的人员编制和工作分工,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人员的施工技能,增强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另外,根据工程要求,采购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试,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正常运行。

2.2测量放样

首先,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立控制点,确保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例如:在交叉口的四个角落各设立一个控制点,控制点的坐标精度应达到厘米级。其次,导线复测,包括测量导线点的坐标、角度和边长等数据,并与设计数据进行对比,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4]。例如:在某一交叉口中,导线复测结果显示,各导线点的坐标误差均在±5cm以内,角度误差均在±10″以内,满足施工要求。再交,根据设计数据和导线复测结果,进行中桩放样。中桩是道路施工中的关键点位,用于确定道路的走向和宽度。在放样过程中,使用全站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确保中桩的精度。例如:在某一路段的中桩放样中,共设立10个中桩点,每个中桩点的精度均达到设计要求。最后,对测量放样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详细记录,包括控制点坐标、导线复测数据、中桩坐标等,这是后续施工的重要依据,必须妥善保存和整理。

2.3拆除隔离带

隔离带的拆除工作一般在车流量较少的时段进行,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拆除前,应确保交通指挥人员已到位,负责现场的交通疏导和安全工作。同时,使用专业的拆除工具和设备如挖掘机、破碎锤等进行隔离带的快速、安全拆除。在拆除过程中,严格控制拆除范围,一般控制在30m以内,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对于拆除下来的隔离带材料,要及时清理和运输,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为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在拆除区域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和围栏,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施工安全;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2.4排水涵管施工

排水涵管施工主要涉及设计图纸的研究、施工人员培训、材料选取、设备准备,以及挖掘作业和涵管安装等关键环节。施工单位应深入研究设计图纸,明确涵管的位置、尺寸和技术要求。该项工程在某交叉施工中,设计的涵管直径为80cm,长度根据路基的放坡坡脚合理规划。施工人员经过严格的培训,掌握施工工艺、安全操作和质量要求。在材料选取方面,涵管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可靠,并做好材料的储存和保护工作,确保材料的完好无损。在设备准备方面,施工单位应提前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并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5]。另外,挖掘作业是排水涵管施工的第一步,需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挖掘。例如,该项工程在挖掘深度达到2m时,宽度为涵管直径加两侧各50cm的工作面,按照设计要求,保证管道的连接牢固、密封性好(如图2所示)。安装完成后,及时开展回填和夯实工作,确保涵管周围的土壤密实,防止塌陷。

2.5回填

回填作业一般在涵管埋设完成后进行,首先,要确保涵管埋设规范、标准;然后,开始分层回填山皮土,保证回填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在回填过程中,每层回填高度需控制在30cm左右,直至回填高度达到排水管顶部以上50cm处。当回填至管顶50cm时,使用机械进行振捣和压实处理。该项工程选择使用90型汽油平板夯或其他合适的压实设备,对回填土进行充分的夯实,确保填土密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为确保涵管两侧的填土得到充分夯实,优先采用人工夯实方法进行处理。在回填作业中,注意控制回填材料的含水率,避免过湿或过干,影响回填质量;合理划分作业区段,避免施工相互干扰;在地下水位较低的路段,采用三步石灰土等特殊处理措施,提高路基的稳定性,为行车提供安全、舒适的通行环境。

2.6碾压

碾压作业通常在路基回填完成后进行,旨在通过压实土层提高道路的密实度和稳定性。在碾压前,要确保回填材料的均匀性和含水率适中,这也是保证碾压效果的基础。碾压过程中,使用专业的压路机进行作业,碾压作业时,严格控制碾压速度和遍数,该项工程经过试验段施工后,确定碾压遍数为6遍,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此外,在碾压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持压路机的行驶稳定,避免急转弯或急刹车等操作;要定期检查压路机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转;要及时清理压路机上的杂物,以免影响碾压效果。

3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分析,了解道路与桥梁工程交叉施工要点。为了提高工程质量,需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一系列创新和改进方案,为道路与桥梁工程的交叉施工提供更为科学、高效的技术支持。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与桥梁工程交叉施工技术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需建筑企业共同推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实际工程中积极应用新技术,为城市交通的顺畅与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平,张雪梅,李黎.城市道路与铁路交叉方案研究:以兰州市T018#+T020#道路与铁路立交为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9):80-83,14.

[2]林文熙.江滨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2(1):16-19.

[3]陈佩.广州市某线城市立体有轨交通拼宽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D].长沙:中南大学,2023.

[4]杨婧雯.基于BIM与数值仿真的道路下穿高铁桥梁施工影响分析[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23.

[5]曹二星,胡清和.市政道路与既有高速公路交叉时“路改桥”设计浅谈[J].工程与建设,2020,34(4):63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