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绿色农房村民接受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11-25 00:00:00濮陈欣冷嘉怡李兆硕徐连勇王麒宁
科技资讯 2024年20期

摘要:村民接受度是装配式农房持续推广应用的关键。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和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分析装配式绿色农房在山东农村地区的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村民态度受到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显著影响,并进一步影响行为意向。此外,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正向作用。研究结果为提高装配式绿色农房的推广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绿色农房改造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TU241.4;TU201.5

AnalysisofVillagers’AcceptanceofPrefabricatedGreenFarmhousesandInfluencingFactors.

—BasedonStructuralEquationModelofTPBandTAM

PUChenxin1LENGJiayi2LIZhaoshuo1XULianyong1WANGQining1

1.SchoolofManagementEngineering,QingdaoUniversityofTechnology,Qingdao,ShandongProvince,266000China;2.BusinessSchool,QingdaoUniversityofTechnology,Qingdao,ShandongProvince,266000China

Abstract:Villagers’acceptanceiskeytothesustainedpromotionandapplicationofprefabricatedruralhouses.Basedonthe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andthe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thisresearchemploys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tocomprehensivelyanalyzetheacceptanceandinfluencingfactors.Theresearchrevealsthatvillagers'attitudesaresignificantlyinfluencedbyperceivedusefulnessandperceivedeaseofuse,whichinturnaffecttheirbehavioralintentions.Additionally,subjectivenormsandperceivedbehavioralcontrolalsohaveapositiveimpactonbehavioralintentions.Theresearchresultsprovideascientificbasisforimprovingthepromotioneffectofprefabricatedgreenfarmhouses,andhelptofurtherimprovetheaccuracyandeffectivenessofpolicyformulationandimplementation.

KeyWords:Prefabricatedconstruction;Greenfarmhouserenovation;TheoryofPlannedBehavior;Structuralequationmodel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政府在提倡发展装配式绿色建筑,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过程中,遇到政策执行、技术限制和文化认知等现实困境。村民接受度是装配式农房持续推广应用的关键。本研究结合山东省实际,选取典型村庄,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深入研究村民对装配式农房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途径。

1模型构建与设计

1.1装配式绿色农房村民接受度理论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是由IcekAjze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意向受到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的共同影响,这些直接影响个体是否愿意采取某种行为。行为意向作为一种行为倾向,是决定个体最终行为的直接因素。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用来解释和预测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通过对用户感知易用性和有用性的调查,了解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态度和意愿,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技术的采纳和使用效果[1]。

装配式绿色农房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对农村住宅进行的技术革新,村民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和采纳程度是影响村民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本文将TPB进行扩展,将其与TAM整合,形成了新的模型(见图1)。

1.2研究假设

1.2.1感知易用性与态度

感知易用性定义为“反映一个人认为容易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的程度”[2]。可将感知易用性定义为个人认为进行装配式绿色农房改造所需付出努力的程度,因新技术的感知易用性对其态度有直接影响,故可以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村民对装配式绿色农房改造的态度。

1.2.2感知有用性与态度

感知有用性定义为“个人认为某项技术或系统对他们的工作或任务有帮助”[2]。在装配式绿色农房改造中,如果村民感觉这一新技术非常有用,他们将会更愿意继续改造或推广。故有以下假设:

H2: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村民对装配式绿色农房改造的态度。

1.2.3态度与行为意向

态度被定义为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3]。在研究中可将态度定义为村民对装配式农房改造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如农户所持有的积极或消极评价,农户是否认为这一行为能够改善居住环境。因此可以提出假设:

H3:态度正向影响村民对装配式绿色农房改造的行为意向。

1.2.4主观规范与行为意向

主观规范被定义为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3]。在研究中可将主观规范定义为村民在决定是否进行装配式绿色农房改造时所感受到的外界压力,即个人或集体对村民决策的影响。农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4],村民喜欢和周围群体的行为保持一致。因此,可以提出假设:

H4:行为规范正向影响村民对装配式绿色农房改造的行为意向。

1.2.5感知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向

感知行为控制被定义为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3]。研究中可将感知行为控制定义为是指村民对装配式绿色农房改造过程中的感知难度,如是否有时间、金钱等能力去开展此项改造的判断。村民对装配式农房改造的感知越高,越可以推动其克服障碍,进行装配式绿色农房改造。因此,可以提出假设:

H5: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村民对装配式绿色农房改造的行为意向。

2.数据收集与分析

2.1问卷设计

在量表设计中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样本基础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最高学历、住房面积、家庭人口数量、家庭月均收入六项内容。第二部分为《装配式绿色农房接受度及影响因素分析调查问卷》(见表1)。项目均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测量,其中1表示不同意,2表示不太同意,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同意,5表示同意。

2.2样本来源与分布特征

2.3信效度分析

2.3.1信度检验

研究运用SPSS26.0和Amos26.0对测量模型进行信度检验,通过分析Cronbach’sα、CR(组合信度)、AVE(平均方差提取量)来检验模型信度。一般认为Cronbach’sα>0.7,表示问卷内部一致性较高。当AVE>0.5且CR>0.7时,可以认为潜在变量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具有较好的信度[5]。

研究中Cronbach’sα和CR(见表1)均大于0.7,AVE(见表1)均大于0.5,测量指标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

2.3.2效度检验

研究通过观察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来进行效度检验。对于收敛效度,如果每个潜在变量的AVE大于0.5,则表示测量指标能够共同解释潜在变量的变异性,表明了良好的收敛效度[5]。而对于区分效度,如果每个潜在变量的平方根提取值大于其与其他潜在变量的相关系数,那么就表明了良好的区分效度。

研究中所有潜在变量的AVE均大于0.5(见表1),同时每个潜在变量的平方根提取值也满足要求(见表2),这表明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

2.4模型拟合度检验

研究采用多元数据分析方法[6],选取了包括χ²(卡方值)、Df(自由度)、NC(χ²/Df)、GFI、AGFI、CFI、NNFI、RMSEA,以及SRMR在内的九个指标,用于对模型拟合度进行评估和判断。

运用Amos26.0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模型输出结果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来,所有指标均符合标准,模型与实际数据的吻合程度较高。

2.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及假设检验

运用Aoms26.0软件运算,所有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和各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载荷系数显著性检验均通过,H1-H55个假设均得到了支持。其中,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P<0.001,β=0.522;P=0.006,β=0.282)对村民改造态度产生正向影响。村民态度(P<0.001,β=0.282)、主观规范(P<0.001,β=0.603)和感知行为控制(P=0.003,β=0.186)对行为意向产生正向影响。

在解释方差R²方面,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共同解释了接受态度变量56.7%的方差,显示出对接受态度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另外,接受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共同解释了行为意向变量69%的方差,表明其对行为意向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

3.讨论与总结

3.1关于态度的分析讨论

从态度路径分析可以看出,感知易用性和有用性对村民对装配式绿色农房改造的态度均具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522和0.282。感知易用性对态度的影响大于感知有用性,说明村民更注重的是改造后的居住体验和使用便利性,以及房屋是否能够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而不仅仅是房屋品质和施工速度。

在研究中被测对象的学历和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对于目前装配式绿色农房改造来说需要提供经济实惠、易于理解和操作的解决方案。包括降低成本、开展教育和培训、提供灵活支付方式、定制化服务以及建立合作模式等措施,以提升改造方案的覆盖范围。

3.2关于改造行为意向的分析讨论

通过行为意向路径分析可以看出,接受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村民对装配式绿色农房改造的态度均具有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分别为0.282、0.603和0.186。村民对装配式绿色农房改造的行为意向受到了来自个人信念、社会期望以及个体对行为的感知和控制的综合影响,其中主观规范的影响最为显著。

中国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房屋也被视为一项重大的家庭资产,个人往往难以独立决定是否进行农房改造,而家人、亲戚和朋友的支持和建议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推动装配式绿色农房改造项目时,需要加强对社会关系网络和文化背景的考量,重视亲朋好友的影响和支持,同时提供充足的信息和资源支持,以增强村民对项目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3.3总结

研究通过构建基于TPB和TAM的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讨了装配式绿色农房在农村地区的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对村民的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共同对行为意向有强烈的预测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装配式绿色农房推广和改造中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王媛媛,张冬平.基于TAM分析小麦新品种扩散过程中种粮大户采纳意愿[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20,54(2):340-346,353.

[2] 涂然,薛杉,蒋思雨,等.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生态驾驶诱导辅助系统认知接受度[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2(4):592-603.

[3] 周翼虎,方婷婷,李丽.基于TAM-TPB框架的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机理研究[J].资源科学,2021,43(1):148-160.

[4] 吴艳歌.基于熟人社会及转型期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23.

[5] 李鼎强.绿色农房建设项目交互式群决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23.

[6] 王泓顺.基于多元数据分析的图学习推荐算法研究与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