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围绕美国电影《芭比》中肯在现实中接触到父权制,思想觉醒后返回芭比乐园并将芭比乐园改为肯乐园的情节展开,最终芭比们又将肯乐园改为芭比乐园,以批判和讽刺美国现有的父权制思想。女性观众在观影时常将自己代入芭比的视角,对肯“篡权”芭比乐园的行为感到愤怒,认为肯乐园不具有正当性。但芭比乐园作为现实世界的镜子,肯乐园才更贴合现实女性的处境。从统治管理模式和具体方式两方面比较、分析芭比乐园和肯乐园,认为它们作为单一性别权利社会的社会结构和实践体系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是父权制或性转版父权制,最终都会造成社会的不平等。
[关 键 词] 《芭比》;芭比乐园;父权制;单一性别权利社会;肯乐园
过去的一年是女性题材电影爆发的一年,故事都试图聚焦于女性觉醒。其中《芭比》无疑完成度最高,是全球票房的赢家,既温和输出又严厉批判,掀起了巨量的女性主义讨论,真实地反映了美国社会部分女性的生存体验和真实现状。虽然芭比和肯没有男性和女性的第一性征,但他们有男女的性别设定。在观影过程中,女性观影者更容易代入芭比的视角,对肯的“篡权”行为和肯乐园的父权制本质表示愤慨,认为肯乐园不具有正当性。但实际上,芭比乐园和肯乐园的统治管理模式和具体方式的本质完全相同,两个时期乐园的“正当性”是相当的。
一、芭比和肯“觉醒”中对父权制的认知
(一)芭比和肯是被设定了固有程序的玩偶
最初,是露丝·汉德勒(Ruth Handler)创设了芭比,然后肯作为芭比的男朋友被设计了出来,肯是为了丰富、映衬芭比而存在,是芭比乐园的附属品。但不论是作为主导者的芭比,还是作为附属品的肯,他们都仅仅只是乐园中的玩偶,他们在芭比乐园里都不具有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独立思想的能力,每天过着温馨、浪漫而美好的固定生活,肯每天遇到的麻烦都是相同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和平、幸福和快乐。因为芭比们和肯们在被创造时已经被设计者在外形体态、生活状态、工作模式、娱乐方式等方面设定了固有程序或既定的思维模式,所以在乐园这个固有环境中,他们只能或者只会按已设定的行为程序和思维模式去思考,设定程序中芭比是乐园的主导者或领导者,肯是乐园的附属者或被领导者,是芭比的崇拜者和追随者。
(二)真实世界的经历让芭比和肯思维觉醒
乐园的变化是从某一人突破既定思维开始的,有一天芭比突然开始思考死亡,之后又发现自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起床没有洗浴的水,下楼不能飞而是直接坠落,连自己走路也不再是只用前脚走,而是平脚走路,还有了橘皮组织。芭比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连续事件,第一次有了烦恼,并产生了害怕、恐慌的情绪。
芭比认为自己出现了故障,所以为了让一切修复如初,她前往真实世界寻找自己的主人。而现实世界中,男性对芭比的凝视,以及女性被排挤在社会要职之外的处境,使芭比产生了既定的幸福、快乐之外的不同情绪,这些情绪是芭比的玩偶程序中所没有的。但处于现实世界中的芭比,不得不面临这些未曾遭遇的问题和情绪,开始思考解决方案。为此,芭比开启了她独立于玩偶既定领导、主导程序的思考,思想开始觉醒。
而跟随芭比到现实世界的肯,看到了与芭比乐园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这里的男人也可以做领导者甚至总统,可以不是女人的附属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甚至男性可以做和芭比乐园里芭比做的一切事,这让肯大开眼界,同时对现实世界中接触到的父权制感到好奇,并不断去尝试。当肯从父权制的各种尝试中感受到在芭比乐园从未感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时,他开始超越玩偶的固有程序独立思考,开启了他独立于玩偶既定服从、附属程序的思考,思想开始觉醒。
现实世界中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芭比和肯也逐渐脱离了玩偶的禁锢,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人,开始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是某个人能完全控制的,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又都是影响社会发展变化的因素,拥有独立思考是人类觉醒的标志,这些思考也是推动社会朝着绝大多数人期望的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关键。电影《芭比》是否在借此寓意“人”和“思想觉醒的人”,是否将现实生活中的父权制社会在芭比乐园中给予性别反转,赋予女权主义思想并借此给所有人启发,以追求真正的男女平等,不得而知。
(三)芭比和肯对父权制的认知冲突
一般情况下,人们容易对和自己有相似处境、经历和情绪的人产生共情,比如打工人对打工人会产生共情,商人对商人会产生共情。人们还容易对和自己有共同点的人产生强弱不定的比较心理,比如同龄人对同龄人会产生比较心理,这种比较心理及比较结果会激发如不甘、同情等情绪。
在芭比和肯刚接触现实世界时,如果他们了解现实世界中人们的真实处境,那么芭比会更容易与现实世界中的男性产生共鸣,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所处世界的主导者和领导者,同理,肯更容易对与他有相似处境的现实世界中的女性感同身受,因为他们在自己所处的世界都是异性的附属品、崇拜者和追随者。
但人们对陌生人的性别一般通过外形判断,所以在芭比和肯进入现实世界置身于父权制环境中后,芭比就被周围人放在“被压迫者”的位置上,而肯则被“授予”了男性的特权,这让他们有了与乐园男性和女性不一样的奇妙体验。这种情况加上玩偶的原有设定让芭比和肯本身就有“女性”和“男性”的自我认知,他们各自在心里对现实世界的女性和男性产生了共情和比较心理。
由于父权制对男性的中心化和对女性的压迫,肯和芭比分别对父权制产生了赞同和反对态度。肯发现他能够在父权制下受到尊重,甚至继续做肯,不需要做出任何改变就行,只因为他是一个“男人”。而芭比感受到了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和不友善,不得不落荒而逃。但他们对父权制的理解非常浅显,肯只看到了现实世界中上位者的一面,芭比只看到了现实世界中下位者的一面,都只看到现实世界中父权制对自己既往地位的改变。因为他们都体会过“上位者”和“下位者”的处境,基于上位者的满足感、成就感、获得感或者虚荣心理,他们都想让自己处于制度上位者的位置,却没有看到自己在曾经的某个地方受到的压迫、感受到的无力、不被认可就是这种制度带来的。
二、芭比乐园和肯乐园统治管理模式本质上都是父权制
从根本上来说,芭比和肯各自认同芭比乐园和肯乐园的统治管理模式,这可以从“肯要把芭比乐园变为肯乐园”和“芭比要把肯乐园变回芭比乐园”的行为看出。但他们对各自乐园的统治管理模式的理解却不同。肯知道自己的统治管理模式就是学习的父权制,而芭比却不知道,芭比的统治管理模式是曾经的固有设定,而且在这种统治管理模式中,她是既得利益者,很少有既得利益者会去反思长期让她受益的事物。芭比在体会到现实世界父权制下位者的压迫处境后,没有对曾经的下位者肯产生共情,也没有反思芭比乐园的统治管理模式与现实世界父权制的本质是否相同。她只是因为父权制的统治管理模式给她带来的糟糕感受所以想要回到芭比乐园,回到那个她是上位者、既得利益者的世界。在芭比乐园中,经典芭比是最符合芭比形象的,是上位者中的上位者,她甚至不理解上位者群体内部的压迫。
(一)父权制的内涵和特征
美国明尼苏达州马卡莱斯特学院哲学教授卡伦·J·沃伦(Karerr·J·Warren1947年出生)通过概念框架分析父权制,包含基本的信仰、价值、态度和假设。父权制社会采取的是单一性别统治管理模式,因此父权制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存在等级制
即社会公众存在高位者与低位者的价值思维方式,赋予高位者更高的价值、地位或威望。[1]其中,男性是高位者,女性是低位者。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认为,“父权制”的核心是性统治中存在“物质基础”(material basis),即男性对女性劳动力的统治。这种统治包含权利的等级划分。[2]
2.价值二元论[1]
即将分立的双方看作是对抗性的、排他性的,而不是互补性、包容性的,这就把更高的价值、地位和威望集中于其中一方。二元论产生于主导者对依赖性的否定。例如,父权制社会中,作为主导者的男性群体拒绝承认自己对被压迫者的女性群体的依赖,为尽可能地拔高自己,使自己处在稳定的支配地位,将更高的价值、地位和威望赋予自己这一单一群体。对依赖性群体的否定、统治与臣服关系共同塑造了关系双方的身份。[3]
3.统治的逻辑
通过立论结构证明屈从地位是合理的。[1]父权制造成了权力等级和统治者男性多数地位[1],但父权制并不维护所有男性,他只维护符合父权制标准的男性,男性和男性之间也有等级划分,男性同样会被父权制迫害。
(二)芭比乐园和肯乐园统治的父权制特征
1.芭比乐园和肯乐园的统治者都是单一性别
在玩偶乐园,芭比和肯除了外形特征外没有其他生理区别,但由于性别是玩偶的基础设定,所以他们之间靠外貌来划分“女性”和“男性”两个群体。
不论是芭比乐园还是肯乐园,都被“单一性别”授予特权,都是系统的、结构化的、不公正的某一个性别统治另一个性别的社会制度[4],其自身都有局限性。因为两个乐园的要职或者说政治领导核心都是由单一的一个性别的人担任,要么是芭比,要么是肯,即乐园都是“单一性别”统治管理模式。
2.芭比乐园和肯乐园不同性别之间的压迫
肯毫无疑问认同自己的统治管理模式是在照搬父权制,但芭比不知道芭比乐园的设定就是现实的镜面,也就是说,芭比乐园的统治管理模式是性别转化的“父权制”,也就是芭比权制。进一步说,芭比乐园中芭比是权力的中心,而肯作为依附者无法担任社会要职,被忽视,被边缘化。
虽然芭比在现实世界中认识到了父权制的不公正,但由于学习不够深入、理解过于浅显,所以没有认识到父权制和芭比乐园统治管理模式本质上是相同的,没有认识到二者都是单一性别中心,是一个性别在压迫另一个性别。
芭比们即使在肯乐园时期处在现实女性的社会地位,她们的心理状态和现实女性也应该是不同的。从社会主导者变成被支配者和从来都没有成为过主导者的女性状态显然是不一样的,芭比们没有经历过长期的、从始至终的父权制压迫,没有被他人的不屑眼光长期凝视伤害过……那她们能否理解现实世界女性被客体化、固化的各种不公,而肯作为曾经芭比乐园“性转版父权制”的下位者,又是否能反思父权制的陷阱?
3.芭比乐园和肯乐园同一性别内部的压迫
在芭比群体中有一个特殊的芭比,芭比们称呼她为怪异芭比,她被排斥在芭比群体之外。她曾经是有史以来最漂亮的芭比,直到她在“真实世界”里的主人对她实施了“暴行”,才让她变成现在的模样。一个芭比对她的评价是:“现在她永恒的命运就是让其他芭比娃娃更漂亮,而她自己却越来越崩溃。”
父权制为社会描绘了一个经典男性形象,具有男性气质,肌肉发达,有领袖能力、事业有成等特质。越贴近这个形象的男性在父权社会中就越被推崇。父权制社会对男性气质的描绘与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十分接近,女性气质与之相较则是次等的、依附的[5],这能够增加男性认同,从而辅助男性统治更加理所应当。
父权制下的社会教育告诉男性:你们是第一性,是上位者。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无法比别的男性更靠近父权制的标准,就会成为男性即上位者中的下位者。当思想观念和现实处境发生严重冲突时,就会出现自我认知失调。为了在此之中找到平衡,男性只能压迫女性或者比自己更低一阶层的男性,这也导致不只两性之间存在压迫,男性群体内部也存在压迫。但“男性气质”“强壮有力”“肌肉发达”等男性特征的形成常有先天因素影响,而性别也是天生的,所以男性群体内部的压迫和两性之间的压迫一样不合理。
芭比乐园里也有这样的形象标准,甚至这个形象标准更加肤浅,那就是“经典芭比”的外形特征,越贴合这个形象标准的芭比就越受欢迎,并处于社会中心。而“怪异芭比”因为与标准芭比形象相差甚远,所以被芭比们排挤,成为边缘群体,被安置在芭比乐园的中心之外。在肯乐园中,艾伦也处在和“怪异芭比”相同的地位,因为他不符合肯学习的父权制中的男性形象。肯虽然在现实世界遇到了学历对人处境的划分,但他并没有意识到父权制下的上位者群体中也不是人人平等的,他认为是人家的父权制学得不够好,但恰恰是人家学得很好,理解很深入,才能构建出这样的一套制度。
芭比和肯在各自群体内有高低位者之分,这一特征完全符合父权制的等级制特征。这也表明芭比乐园和肯乐园都不是一个包容、平等的社会,不只是某一个性别压迫另一个性别,甚至连单一性别内部也存在鄙视链。
(三)芭比乐园和肯乐园存在的“正当性”相当
在与父权制类似的“单一性别”统治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如果两个乐园存在的正当性根据乐园领导者的性别不同而变化,那么这种判断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芭比的单一领导还是肯的单一领导,都不能成为乐园期待的未来或圆满的结局,即两性平等,和谐共处。
而芭比和肯是否可能共同领导乐园,或者未来是否有其他附属品玩偶加入乐园的政治领导团队,这本是笔者对电影结局的期待,但电影没有交代,未来即便真的出现这类情节,对于乐园而言,这也是社会向更平等、更美好的平权主义方向发展的结果。
三、芭比乐园和肯乐园父权制统治下具体方式不同的原因
芭比乐园和肯乐园虽然都采取存在性别歧视的父权制或翻版父权制统治管理模式,但具体统治行为方式的不同所呈现出的观感却大相径庭,这也是很多观众讨厌肯乐园而热烈地期望恢复芭比乐园的原因。它们的区别在于,乐园处于芭比主导期时,芭比没有像肯主导期时的肯那样去贬低芭比,没有大肆宣扬单一性别权力社会。就普通大众的价值观而言,贬低他人者或者为达私利目的宣扬个人理念者,总是被人嫌弃,且不被人待见,所以大家始终喜欢拥有世袭统治者血统(和帝王家纯净血统一样)的没有任何瑕疵的拥有完美品质的芭比,嫌弃骨子里透着自私、投机的篡权者——肯。但是,芭比和肯都是芭比世界的一员,二者不同表现行为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世袭的领导者并无被他人替代统治者的担心
芭比不需要贬低肯或其他人,也不用宣扬什么理念就可以一直做乐园的领导者,因为这个乐园从创设开始就已经设定由芭比主导,程序设置已然如此,就像我们世世代代的很多传统、帝位世袭一样,从上到下有着传统思想的社会大众觉得领导者就该是世袭者,所以芭比没必要通过贬低他人或宣扬什么主义以确立或巩固自己在乐园的主导地位。当然,因为芭比内在也没有设置贬低他人、防范他人或宣扬某些有利于自己领导地位的程序或思想,所以芭比对这样做实际也没有内在驱动力。
(二)篡权者需要树立人设以巩固其统治权
虽然肯被创设时,也没有被设置主导乐园的程序或思想,但在肯跟随芭比到现实世界半日游后,学习了父权制的统治管理模式之后,肯要把芭比乐园变为肯乐园时,需要让以乐园主导者自居的芭比臣服于自己,必须让芭比们自己把自己放到乐园附属品的位置上。那么,通过贬低芭比,宣扬有利于肯的单一性别主权主义,从思想上对芭比进行控制和禁锢,并利用拥有领导权的芭比的既有影响力和主动放弃领导权而臣服于肯的行为,去影响其他芭比启动服从肯的程序或潜在思想,这是肯改变乐园主导者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这和现实世界的征服者或者篡权者的操作方式本质上并无区别,核心思想完全一致。
(三)不同的统治方式不能改变其相同的父权制统治模式
虽然芭比乐园和肯乐园存在统治具体方式和社会氛围的差别,但不会改变二者单一性别领导的本质特征。纵观芭比和肯在各自主导乐园时期的统治领导方式的具体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乐园的主导者产生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并不影响乐园统治的父权制本质。因此,我们不应局限于表面上的性别差异,而忽视了两个乐园在社会制度上的一致性。我们也应该充分考虑,芭比作为电影主人公,她的视角体验会影响观众的感受。而在芭比乐园中芭比是上位者,在肯乐园中芭比是下位者,这样的差别感受也会加深观众对肯乐园的厌弃。如果肯是电影主人公,那么肯将芭比乐园改为肯乐园的剧情就变成了“复仇爽文”的“美满结局”。
四、结束语
在电影《芭比》中,芭比乐园与肯乐园虽表面上看似截然不同,即芭比乐园由“女性”主导,更加和谐,社会氛围更加积极,而肯乐园由“男性”主导,充斥着更浓厚的压迫氛围,但深入探究后会发现,它们在统治管理模式上存在诸多一致性,两者均采用了“单一性别”统治管理模式,虽然确保了社会规则与秩序的有效实施及玩偶乐园的稳定性,但却造成了社会等级划分,至少有一半的群体受到压迫,人与人地位不平等,被压迫者心灵深处充满怨气,且这样的等级划分限制了下位者的上升通道,阻碍了下位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利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通过对芭比乐园与肯乐园的比较,我们应认识到它们所代表的美国社会某个阶层为了塑造人类等级观念所进行的思想奴役,以及这一思想所形成的性别歧视、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压迫等不平等现象,已经背离了人类对性别平等、种族平等和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形成人类社会不同性别、不同种族和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王素娟.解析生态女性主义对“父权制”世界观及二元式思维方式的批判[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1):48-50.
[2]上野千鹤子.父权制与资本主义[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55.
[3]杜二敏.生态人建构再探:以生态女性主义为理论关照[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4-8.
[4]李岩.社会性别视阈下的“父权制”批判[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3):480-484.
[5]梁童心.西方性别气质研究综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4):56-58.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