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长鼓舞是瑶族的民间特色舞种,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瑶族长鼓舞作为非遗传统文化的一种,能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总结文旅融合背景下瑶族长鼓舞传承和创新当代价值的基础上,结合瑶族长鼓舞在现实社会的传承表现,全面分析应如何利用文旅融合促进瑶族长鼓舞的传承和创新。
[关 键 词] 文旅融合;非遗;传承;创新;瑶族长鼓舞
瑶族长鼓舞既反映了瑶族当地人民的生活与生产现状,也体现了他们勤劳、刻苦的品质。将瑶族长鼓舞作为特色文化符号融入旅游产业中,不仅能为瑶族长鼓舞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强大动力,也能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展现瑶族长鼓舞这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价值。因此,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瑶族长鼓舞的传承、创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瑶族长鼓舞传承与创新的当代价值
(一)审美价值
瑶族长鼓舞是我国瑶族当地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于广东、广西和湖南部分地区的瑶族聚集地,2008年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瑶族长鼓舞产生与发展的地域环境十分特殊,所以其具有极为特殊的文化特质与艺术内涵。纵使岁月变迁,瑶族长鼓舞所具备的审美价值却不可忽视。一方面,瑶族长鼓舞特有的服饰文化和道具文化等有形文化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承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瑶族长鼓舞独特的动作形式对当代艺术创作弥足珍贵。
(二)社会价值
瑶族长鼓舞所蕴含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瑶族长鼓舞作为当地人民群众的普发性娱乐活动,主要用于弘扬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意志和劳动品质。因此,以文旅融合为基础,传承、发扬瑶族长鼓舞,对提升当代人民群众的精神品质和精神意志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瑶族长鼓舞的动作设计十分丰富且充满活力,因此也具有强身健体的社会功能[1]。
(三)商业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大部分游客在旅行途中不仅关注自然景观,也注重当地的文化特色。因此,文化旅游成为现阶段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瑶族长鼓舞的表现形式极为特殊,具有十分壮观的舞蹈景观和饱含民族特色的情感内涵。这种饱含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对普通群众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将瑶族长鼓舞融入当地旅游产业中,发掘长鼓舞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和节庆活动,能进一步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文化价值,也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四)文化价值
民族文化是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瑶族长鼓舞作为当地的传统舞蹈形式,与当地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习俗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瑶族长鼓舞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宋朝,当时长鼓舞便被赋予祭祀神明和先祖的特殊意义,因此长鼓舞也成为瑶族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2]。另一方面,瑶族长鼓舞源自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能清晰地反映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劳动经历。由此可见,瑶族长鼓舞作为瑶族当地的特色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承意义和影响力。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瑶族长鼓舞非遗传承的现实表现
(一)传承载体缺失
瑶族人民虽拥有民族语言,但缺少文字载体,并且不同地区的瑶族语言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瑶族长鼓舞在传承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文字载体。大多数瑶族长鼓舞传承人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在历史上,瑶族长鼓舞的传承大多通过师徒制和家族制完成。然而,在新时代,青年人对长鼓舞等传统文化的传承欲望较低。这种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再加上瑶族缺少民族文字,导致长鼓舞在传承过程中缺少必要的书面资料,导致瑶族长鼓舞在传承过程中存在断层。
(二)传承主体不足
家族后辈是瑶族长鼓舞传承的主体之一。在新时代要扩大瑶族长鼓舞的传承和影响范围,就必须大范围培养优质传承者。但是在多元文化时代,很多青年人不愿意主动学习和传承非遗艺术,这也导致瑶族长鼓舞的传承者年龄普遍偏高且缺少后继者。此外,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大部分瑶族青年选择外出务工。这直接导致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主体缩减,进一步影响了瑶族长鼓舞的传承和发展范围[3]。
(三)传承意识断层
瑶族长鼓舞传承意识断层主要体现在年长传承者和青年群体文化意识的差异上。大部分瑶族长鼓舞传承者对非遗文化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但由于传承意识陈旧,导致其难以顺应时代发展创新传承方式。而新时代青年被新媒体等各类新鲜事物吸引,对包括长鼓舞在内的非遗文化兴趣较低,不愿意主动参与到长鼓舞传承和发展工作中。由此一来,导致瑶族长鼓舞仅由年长者负责传承,存在严重的意识断层和年龄断层。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瑶族长鼓舞非遗传承和创新的现实进路
(一)建立地域商旅品牌,提升文化传承活力
经济发展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和保障,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瑶族长鼓舞应利用旅游产业建立特色商旅品牌,以经济发展为动力,提升长鼓舞的传承活力与有效性。一方面,瑶族长鼓舞的非遗传承和创新需要与当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激活当地基层群众的传承热情与动力。另一方面,瑶族长鼓舞的现代化传承和创新应建立在特色化商旅模式上,既要利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传承,又要避免旅游商业发展对长鼓舞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长鼓舞非遗传承的有效性。
第一,建立特色商旅品牌应以打造长鼓舞特色产业链为基础。在“旅游+长鼓舞”的产业链中,应包含服装、科技、食品、虚拟产品等多个层面,尽可能丰富长鼓舞特色产业链的组成内容,邀请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实现[4]。
第二,建立文旅融合的特色旅游小镇。长鼓舞非遗传承和创新应结合当下热度较高的文旅活动。例如,结合瑶族长鼓舞的文化特色开发旅游小镇,并结合科技力量进行创新,如以VR技术为支撑的文化宣传与推广方式,借此实现更大的经济收益和文化宣传收益。
(二)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文旅特色产业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瑶族长鼓舞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相关工作部门应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文旅特色产业,倡导多个主体共同加入瑶族长鼓舞的文化传承与发扬中。
第一,发挥文旅部门的带头作用,邀请更多主体单位加入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与创新活动中,促进旅游与长鼓舞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打造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产业链。由政府部门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文化传承机制。在此基础上,鼓励基础部门合作承担传承责任与义务。例如,借乡村振兴战略优势,加强长鼓舞的保护与传承;提升对瑶族长鼓舞传承人的扶持力度,通过人文关怀、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等方式,发挥瑶族传承人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瑶族长鼓舞长久发展,需要加强对长鼓舞教学和文化扶持的监管力度,确保长鼓舞文旅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第二,建立集成式的瑶族长鼓舞培训体系。相关部门应积极收集与长鼓舞相关的材料信息,并由专业传承人将其编写为宣传册,加强瑶族长鼓舞的普及力度。同时积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传承模式,鼓励各年龄段群体积极参与瑶族传承舞的学习和传承活动。例如,利用不同规模的工业孵化园为长鼓舞的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办公条件,或是邀请当地企业与长鼓舞传承人合作,使长鼓舞这一特殊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的合作者,建立“企业+文化+基地+农村合作社”的特殊传承形态。
(三)打通媒体传承渠道,扩大文旅宣传空间
在融媒体时代,非遗文化传承并不局限于线下一对一分享,也并不局限于少数传承人,而是应与当代主流媒体和社会群众合力共建传承平台。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促进瑶族长鼓舞的非遗传承和创新也需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在扩大瑶族长鼓舞影响和传承范围的同时,加强线上舆论引导[5]。由此,在使瑶族长鼓舞对接新媒体生态的同时,利用电脑和手机等智能设备打造新型文旅融合形态。
第一,在融媒体时代,旅游产业的宣传及生产团队应进行转型发展。即由专业媒体宣传人员制作并发布文化宣传内容,以线上宣传为基础,扩大瑶族长鼓舞旅游产业的影响范围。比如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中,积极对长鼓舞这一特色民族文化展开宣传,将瑶族长鼓舞这一特色民族舞种制作为串烧舞曲,并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使长鼓舞成为当地文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国还有中国(连南)瑶族文化艺术节暨瑶族“盘王节·耍歌堂”活动,在艺术节中不仅有长鼓舞非遗传承人参与,更有连南瑶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民族歌舞剧团等共同表演的文艺节目。这一大型民族艺术活动成为当地文化宣传的独特名片。这类信息也吸引了广大游客前往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了解长鼓舞这一艺术形式,大大提升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力,使长鼓舞艺术宣传由文化领域扩大至社会新闻领域和经济领域。
第二,利用手机游戏、手机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型内容吸引广大青年人对瑶族长鼓舞的兴趣,利用多媒体的视觉享受特征,进一步扩大瑶族长鼓舞的传承范围,借此培养新一批潜在文化传承人。例如,瑶族长鼓舞的老艺人可以积极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通过直播和发布短视频的方式介绍瑶族长鼓舞,将长鼓舞中简单的动作元素和音乐韵律提炼、总结为通俗易懂的短视频上传至相应平台上,供年轻人学习。由此,为广西、广东、湖南等地的瑶族长鼓舞传承与创新提供更充实、稳定的平台,也能达到扩大瑶族长鼓舞文化影响力的目的。
第三,建立线上特色旅游体系,打造瑶族地区的旅游金字招牌。比如,利用新媒体等平台,为游客提供“线上旅游”服务,游客足不出户即可前往瑶族聚居地观看长鼓舞表演。利用定期线上展演的方式,为线下旅游产业“引流”,实现影响范围由线上渗透至线下的目的,提升瑶族长鼓舞的影响范围。
(四)利用旅游文创产品,促进文化遗产再生
瑶族长鼓舞作为当地特色民族文化之一,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和当代文化的独特性。而要想使瑶族长鼓舞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就需要以一种符合时代审美趋向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即将瑶族长鼓舞与文创产品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诉求的艺术形式,利用文创产品渗透文化内涵,在无形之中扩大瑶族长鼓舞的宣传和影响范围,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6]。
一方面,文创产品设计师可以从当代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和消费需求出发,即从人们的情感中衍生出文创产品,利用瑶族长鼓舞充实消费者的情感体验,提高文创产品的影响力。中南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硕士毕业生侯悦悦在其毕业论文《文化生态视域下瑶族长鼓舞的再生设计研究》中展示了瑶族长鼓舞文创产品“披肩”(见图1)。该产品采用瑶族长鼓舞特色的艺术符号——八角纹,在循环往复的基础上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设计者自述:在该披肩设计中加入了瑶族当地的传统鸟纹和“斑鸠和鹧鸪”的传说故事,以求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文创产品设计师可以通过夸张艺术形态的方式提升文创产品的吸引力,加深消费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
四、结论
瑶族长鼓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也是推动旅游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当地相关部门应抓住时代发展契机,结合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在完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理论与政策的基础上,将瑶族长鼓舞这一非遗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产业中,利用品牌建设、乡村振兴、媒体宣传和文创消费,在促进长鼓舞与旅游行业联系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文化传承力量。
参考文献:
[1]胡骁.“南岭民族走廊”瑶族长鼓舞文化阐释[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3(6):130-137.
[2]伍彦谚,申璇.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研究:以瑶族长鼓舞形式谱系中的盘瓠文化为例[J].中国文艺家,2023(6):98-101.
[3]王帅.基于文旅融合背景探究广东清远连南瑶族长鼓舞的非遗传承与创新[J].西部旅游,2022(24):33-35.
[4]王帅.文旅融合下清远非遗连南瑶族长鼓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名家名作,2022(25):119-121.
[5]郭贝贝,曾雅仪.符号学视域下湖南瑶族长鼓舞的典型动作文化探析[J].艺术评鉴,2022(19):1-4.
[6]刘蓓.乡村振兴战略与湖南瑶族长鼓舞的新传承[J].艺术评鉴,2022(17):36-39.
作者单位:广州城市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