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与“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紧密相连。因此,笔者通过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研究如何通过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结构探究”和“无结构探究”是两个有效方法。
1.有结构探究
“有结构探究”是指经过教师精心设计、为学生提供的、有一整套计划和策略的探究活动。活动既要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aZfm5G4/Xj7lPMVzxUWRzD0FvjYAR7tq3tH0rcr39eg=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并能通过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有结构”是指课堂活动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在成就感的激励下,更能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科学素养。
例如,在首师大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水”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性质——“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并了解自然界中哪些地方有水,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因此,笔者把课堂教学分解成三个环节,学生在设计好的探究活动下,一步步地完成了对水的观察和对水的特征的了解。同时,也通过相对完整规范的探究学习,体验了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的过程,充分发挥了有结构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优势。
2.无结构探究
“无结构探究”是指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由教师半控制或无控制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与“有结构探究”相比,它事先不预定计划、策略和探究条件的标准程式,只给学生一个难度适当的研究题目,由教师与学生就这个题目自由设计探究方案。学生可以充分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和研究计划,无需局限于教师的预设方案。采用无结构探究,课堂的探究弹性更大,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在无结构探究中,教师的“智慧”也会被二次点燃。
例如,在首师大版小学科学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吹泡泡”教学中,笔者以“策划一个吹泡泡的活动”为话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课前,笔者设计了一个大致的计划,但并不强制要求学生按照笔者的计划去主导这节课的探究。在课前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规划。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又总结出了吹泡泡所需的材料,并筹备一周后举行吹泡泡比赛。在任务驱动下,学生拓展了思维,制订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探究活动计划。
编辑 _ 曹洪彪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