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运算教学鼓励学生探索、发现运算中的算理,与之而来的是学生们五花八门的书写格式,出现很多与“标准形式”不一样的方法。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面对,形式与本质哪个更重要?
1.案例的呈现与问题的提出
案例1:
三年级口算乘法题:“1个泳圈12元,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学生们很快就说出了列式,也很快说出了答案。这时候我没有马上回应他们,而是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一写。
生1:“12+12+12,我是这样一点点加起来的。”
生2:“我先算的是3个2元,也就是6元,然后再算3个10元,也就是30元,再加起来就是36元。”
师:“这种方法也很好,谁能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
生3边演示边说:“我们有3个12,这样我们先看这三捆是30根,再加上剩下的6根就是36根。”
当学生说完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两名学生的方法不是特别一样,学生2是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学生3是先算十位后算个位。发现这个不同之后我做了一个统计,先算个位的学生是大多数,先算十位的学生只有六七个。有的学生说:“不对,必须从低位开始算,从高位算不对。”很多学生都随声附和。于是,我就接着问:“你为什么先算十位啊?”那个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最后说:“我就喜欢这样算。”
案例2:
在进行小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教师认为一定要写成最后要求的那种形成。小数乘法的竖式中就要写成小数形式,而且以前一直写成这种形式。也有老师觉得,教材说的是“也可以写成”,说明写整数乘法的形式也对,看教材的语气也是鼓励这样做的。教师们遇到了新问题,有的老师感叹:“为什么学生多出了这么多想法,这些方法是否又都可以呢?”
上述两个案例呈现出来问题的本质是,在运算教学中,学生明白算理的前提下,是否可以采用不同于传统的“标准化”计算形式?
2.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现在的运算教学,教师不是只教方法和运算技能,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多种方法理解算理。例如,案例1里的口算乘法,以前的教材是直接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而现在是在竖式之前先进行口算的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先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也就是将“大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方法。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可能会出现从高位开始算或从低位开始算的情况。例如,在计算“24×3”时,学生计算的方法如上页图所示。
我们发现,不论是从高位算还是从低位算,学生最后算和的时候都喜欢用“60+12”,而不是“12+60”。其实,这两种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先记住12还是先记住60的区别。但这两种方法与竖式的方法是有明显区别的,前者运用乘法的意义是显性的,能让我们更加理解乘法,同时也对后面的乘法分配率进行了铺垫。学生在理解了算理之后,所写竖式的形式就会多种多样:
可以看出,前两种方法是对口算乘法的竖式化,而后者是我们所说的“标准化”形式。其实,这几种方法都是在运用乘法的意义,只不过最后这种方法在竖式中有些东西被隐藏起来,优势是简洁,能让竖式变成一种高效、省时的计算方法,缺点是将乘法意义淡化,久而久之让我们忘了其真正的意义。
另外,从高位开始算还是从低位开始算,有必要非得硬逼着学生来统一吗?其实,很多著作当中也介绍一些速算的方法,其中就提到从高位算反而更加快一些,如“158×9=900+450+72=1350+72=1422”。但是,若要是在头脑中想“158×9”的竖式就不太容易了,位数太多再加上进位就不好记了。其实,在刘后一的著作《算得快》中也提到了这种从高位开始算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学生们多种多样的竖式是重视、理解算理的结果,同样的,案例2中,小数乘法的不同竖式也是这样产生的。从教材的设计上来看,教材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让学生找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关系。当学生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只有小数点的区别,计算的格式和算理都是一样的。那么,计算小数乘法时,只要先把小数看成整数,然后再根据乘数中小数点的位数,最后在积的位置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列竖式时也没有必要把乘数的小数点写上。因此,“新竖式”的出现是在我们“基于理解的教学”基础上产生的,让学生理解算理必然会出现这些方法。
3.结论
课标对运算能力的要求是“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至于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没有强制规定。也就是说,对于计算题,是用口算,还是用笔算,以及竖式到底写成什么样,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理解算理后能够快速且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刘晓婷教授在《真问题驱动的教学反思》一书中指出:“教师教学需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更需要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竖式写成什么形式不重要,学习竖式也不是为了掌握标准形式,在应用竖式准确求得结果的前提下,借助这一工具理解进位制、位值制,在竖式计算变式小游戏中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展学生运用‘规则(原理)’进行数学推理的能力才是根本。”
十几年前珠算离我们远去了,几年前短除法也放在数学阅读中了,2010年王永老师曾撰文指出要“淡化竖式笔算”,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再好的工具和方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就像那个学生说的“我就喜欢这样算”。
编辑 _ 李刚刚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