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

2024-11-22 00:00商学芳李双梅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4年10期

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次渠家园校区锚定“人格教育”,提出了用作业的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通过作业结构化重构,发挥作业评价育人功能,积极开展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1.基于问题,整体厘清作业设计理路

政策依据:近年来,政策文件强调要把握作业育人功能,坚持学生发展为本,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升育人品质。相关文件强调,“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作业内容要结合学生生活,创新作业方式,采用开放式、情境式、体验式等形式多样、难度适宜的作业”。

评价依据:“教-学-评”一体化意指“教、学、评”三者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持续贯穿在“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即日常学习评价。

实践依据:立足区域实际,掌握具体学情是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现实基础。作业结构化设计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充分考虑学情和学科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制订单元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的且内容科学、形式丰富的学科作业。

2.基于学生,整体搭建学校作业管理制度

立足“培养人格健全、志正修远的潞河好少年”育人目标,依据“生命立意、多元绽放”的课程文化、“自主、合作、唤醒、激励”的课堂文化和“明德、启智、正心、健体”的学生文化,系统搭建了“一二三四”单元作业结构,即一个中心、两个机制、三个维度、四个主题。

一个中心:坚持儿童中心的作业立场。坚持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领域及动机水平为基础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引导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立足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个机制:单元作业抓落实。一是建立“校段班科”作业联动管控机制,即学校(教导处级组长)协调、班级(班主任)负责、全员(各学科教师)参与,做好全方位调控。二是建立“量时分批制”,即作业公示控时控量,分层作业均衡调控,作业批改定时抽调机制。落实作业的底线管理,减轻学生的书包重量,保证充足睡眠,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使健康教育理念在作业改进的探索中得到践行。

三个维度:单元作业立思路。一是单元整体设计,分课时布置。二是拓展延伸类作业,对课堂学习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基于学习情境,突出课程育人功能,注重作业内容与课内所学的关联,强调在单元学习中形成一定的迁移应用能力。三是综合实践类作业注重“五育”并举,突出实践体验,引导学生解决陌生情境下综合、复杂的学习任务。

四个主题:单元作业育素养。新课程方案指出,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解决真实问题,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满足学生对个性化作业、实践性作业、创新型作业的需求。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采用“短周期作业”和“长周期作业”两种模式,设置了四个主题式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

3.基于学科,整体构建单元作业结构

基于学科,构建以下单元作业结构,即单元整体作业,分层式单元作业,跨学科、项目式实践作业及开放式研究型作业。

单元整体作业。构建内容与结构相结合的作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系统。单元作业整体设计包括单元作业设计、作业内容框架和作业设计流程。

单元作业设计框架

作业内容框架

作业设计流程

分层式单元作业。分层式单元作业以基础性必做作业、拓展性选做作业、个性化特色作业等为不同学生的学习创设不同的作业空间。同时,各年级组也在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上进行探究,分析作业的类型、目的及题型、题量,旨在让每一次作业中的每一道题都有价值。分层式单元作业的设计要求做好课前学情调研、分层设计关注作业难度、保证一定的信效度、规划好评价量表等。

跨学科、项目式实践作业。第一步,完成课标、教材规定的主题作业,让学生感受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业的基本思路、意义及实施策略,形成初步的跨学科意识;第二步,结合课标中提供的跨学科主题设计思路及主题实施要点,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设计作业,体现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步,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联合开发跨学科主题作业,加强学科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课程整体育人。

开放式研究型作业。针对少数有个性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长周期的作业,该作业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长周期学习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养、培养兴趣、确定志趣。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