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Web前端开发课程;开发路径;重构课程;课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26-0118-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0 引言
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解决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迫在眉睫。特别是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亟须完善专业课程的资源开发,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为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奠定基础。例如,在Web 前端开发课程方面,教学改革需求尤为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须根据岗位职业需求进行优化调整。特别是近年来,React、Vue和Angular等主流前端框架在实际项目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迭代更新。同时,新兴框架如Svelte、Nuxt.js和Quasar等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具优势的工具选择。这些新技术的迭代更新对Web 前端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适应岗位职业技能需求,推动Web前端开发课程的改革,学校必须加强对该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持续优化,以适应新兴框架技术的迭代更新。只有紧跟行业发展前沿技术,落实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真正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深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通过精准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教学改革需求,提出了Web前端开发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实现Web前端开发课程资源开发路径设计,进一步构建完善的专业教学资源体系。
1 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改革需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IT行业迅速崛起,Web前端开发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各大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对Web前端开发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教师能力提升、教学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以加大Web前端开发技术人才的科学培养力度,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从职业岗位来看,新一代Web前端开发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Web前端开发的专业能力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开发、调试以及网页维护等能力[1]。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应能够轻松解决Web前端软件编码等问题,确保软件测试与服务的质量。为了培养上述复合型人才,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Web前端开发课程,合理开发教学资源,适应技术更新趋势,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以满足学生就业后的实际岗位需求。
2 Web 前端开发课程资源开发的紧迫性
随着开发技术的不断更新,Web前端开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需求,也有了更加清晰且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在实际开发岗位上的调查发现,目前开设的课程中,Web前端开发教学主要涉及HTML、CSS、JavaScript等,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虽然较强,但与实际岗位技能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引导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等基础技能,还要积极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丰富前端开发技术的学习内容,以提升学生适应真实工作岗位的能力。在开发技术快速更新的大背景下,作为Web前端开发人员,除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前沿技能和创新能力,以便适应现实岗位的需求。学校在开设Web前端开发课程期间,要综合考虑职业岗位对Web前端开发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积极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2]。总的来说,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时,要在深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借助现实岗位实践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例如,让学生自行开发一些游戏、设计一些特效等,进而实现技能知识的内化。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归纳出Web前端开发课程的学习路线,如图1所示。
3 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
3.1 自建与共建的平衡
教学资源建设原则可以总结为“自建为主、共建为辅”。具体来说,就是要优先选用规划教材以及有影响力的自有教材,在此基础上,整合其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选择适当的教育技术,以此来构建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体系。在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场景的衔接[3]。
3.2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目前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存在诸多挑战,其中,教学资源开发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影响了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为此,在前端课程开发环节,需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加强实际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教学内容。例如,在“购物网站”项目教学中,需要增加“掌握元素背景和做好尺寸样式设计”的教学内容,以此满足现实需求。
3.3 数字化处理与网络化共享
对教学资源实施数字化处理,搭建优质的网络化资源体系,有助于提升资源的共享能力。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和学生学习需求,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加工,并在此前提下,实现网络化存储,进一步满足学生“随时学”的要求[4]。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便利性。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行业发展方向,根据岗位需求开发各类网络课程资源。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在线学习视频,借助线上+线下互动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实践证明,通过线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保障学生的学习、练习、作业以及关于Web前端开发的讨论等都可以在线上进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5]。
3.4 行业需求导向的教材改革
在现实教学中,Web前端开发技术的教学需要使用立体化的教材,以确保“Web客户端编程”等内容的教学效果。根据IT行业的发展前景及社会对Web前端开发工程师能力和岗位素养的要求,教材内容须不断充实和更新,以保证与现实工作相匹配,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资源开发中,教材建设是重中之重,属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关键。新时期,需要根据IT岗位需求的变化调整教材内容,推进教材改进工作,以科学地满足多元化的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需求。例如,在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教材建设是重中之重,属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关键。新时期为保障资源开发合理性,教材建设需要以IT岗位需求变化去调整教材内容,推进教材改进工作,借此满足教学需求。
4 优质教学资源开发路径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在新时代背景下,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备受关注,为满足现实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Web前端开发技术应用能力,需要开展优质资源开发,构建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借此为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
4.1 实现资源共享
前文介绍中已经提到,教学资源建设原则可以总结为“自建为主、共建为辅”。因此,在重塑Web前端开发课程资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建资源的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目标,在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实现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升资源开发能力。结合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打造网络课程、优秀课程,积极推进教材体系的建设,保留教学改革的特色,发挥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的最大化优势。在实际工作中,教材、教学大纲以及Web前端开发课程实训项目都应以自建为前提,将学习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推送给学生,逐步开放资源共享,使学生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教学合理性。同时,在教学资源共享中寻找合作伙伴,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形成共建资源清单,借助合理方式扩展教案、习题库及教学拓展资源等多个维度,以满足现实教学需求。
4.2 重构课程内容
为达到理想的教学资源开发效果,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要以合理的碎片化方式重新整合教学资源,重构课程内容,充分发挥资源开发的独特作用。在数字化时代,各大院校的学生WsXKzxOQCbqR32rlGc6QiPJsPC/4IvaSVMz+GmQYyG8=思维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和直觉性的特点。因此,在打造Web前端开发线上课程时,需要控制授课的总体时长,确保单个授课视频的时长合理压缩至15分钟以内。因为如果教学视频时间过长,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并且容易对教学内容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将教学任务搁置一旁,削弱实际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内容策划阶段,教师团队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岗位工作需求,将传统的技能体系知识进行拆分,并以一种相对碎片化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构,以满足现实的教育需求。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做好质量把控,指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实践课和线上课程,深入挖掘教学资源背后的价值,从而实现岗位能力的提升。
在重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教学资源的应用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学资源开发的最大效用。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开展期间,核心教学资源的类型众多,主要包括项目案例、试题库、相关教学课件以及视频课等形式。研究发现,以上教学资源皆为静态资源,而只有将静态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起来,使其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合理应用,才能有效确保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学资源的应用设计必须做到灵活且规范。以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中的“购物网站”项目训练为例,须将JavaScript应用作为教学重点。该模块教学的知识目标包括掌握JavaScript语法,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使用JavaScript对象模型处理问题,理解JavaScript事件处理机制的相关原理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其教学资源的应用设计如表1所示。在实际教学中,要确保教学理念、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法的配套性,以此强化教学效果。因此,在有效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之后,还应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双向提升。
4.3 案例载体与理实交替
结合现实经验可知,Web前端开发课程的相关教学大多数采用项目式形式。由于项目开发所需时间较长,而在线课程中的单个视频需要精简到15分钟以内,因此以项目为载体的相关教学无法通过在线视频课程的方式呈现。因此,在实施教学资源开发期间,需要注重案例载体与理实交替。在现实教学中,要实现理论讲授与实操演示的有机结合,并有效组织实操型的案例教学,需遵循以下思路:选择的实操案例应具备轻量化特点,从而贯穿整部在线课程,提高线上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利用分组教学的方法,确保学生在课程讲解中的参与度。此外,应确保理论讲授与实操演示交替出现,使二者相互印证,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4 课程内容与技能标准融通
在“课证融通”背景下,需要实现课程内容与技能标准的有效融通,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开发水平。实践证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证书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内容与岗位标准的对接,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呼应,以达到科学育人的目标。Web前端开发技术证书属于首批应用的1+X证书之一,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需要积极响应行业需求,主动接受职业标准的修正,科学提升教学的合理性,为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提供保障。
首先,对融合后的评价标准进行量化。企业导师与该专业教师需要加强合作,依托“1+X”证书标准以及“项目化教学”标准制定考核内容,以有效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校企合作考核互认。参与“X”证书考试并顺利通过的专业学生,其“X”证书考试成绩也可以被计入学历证书成绩,在此基础上实现考核互认,从而提升融合教育的实际效果和证书的含金量,为学生成功就业提供保障。
5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Web前端开发课程授课质量备受关注,为培养大批技术人才,提高Web前端开发课程建设的有效性,现实中需要积极落实教学资源的开发,深度挖掘教学资源背后的价值。实践证明,教学资源开发是系统性的工作,可通过实现资源共享、重构课程内容、案例载体与理实交替、课程内容与技能标准融通等路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