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边界感,少一点猎奇心

2024-11-21 00:00:00孔德淇
风流一代·青春 2024年11期
关键词: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边界

国庆期间,云南哀牢山因一条探险视频从“死亡禁区”摇身变为“网红景区”。几乎同一时间,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景区对8名擅自进入未开发区域的游客开出终身禁入罚单。这两个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件,却有着相似的内核——当事人缺乏边界意识,为了追求独特的旅游体验而无视规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市场的繁荣,传统的同质化旅游路线已难以满足游客们的个性化需求。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不少人跨过传统旅游的界限,期待在旅途中收获独特的体验,收获奇趣新知,遇见别样惊喜。高原高山、热带雨林、沙漠戈壁,那些曾经人迹罕至之处,成了不少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圣地。社交媒体和旅游平台的“推波助澜”,助推一些隐秘风光与小众体验快速进入大众的视野,激发人们内心的探索欲。

然而,对这些神秘之地的狂热追求背后潜藏着巨大风险。一方面,未开发区域缺乏完善的指示牌、安全防护设施和专业救援队伍,游客一旦遇到危险,生命安全将面临极大威胁。在哀牢山“爆红”前,国内一些非景区开发的户外穿越线路就发生过人员伤亡的悲剧。今年5月,江西武功山,一名女子徒步失温离世;6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林区,25名徒步人员被困。这些惨痛的教训打破了“野生景区”迷人的面纱,将更多关于出游安全的思考推到公众面前。

另一方面,游客在寻求刺激的过程中,常常将边界意识抛诸脑后,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自然保护区和未开发区域不仅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有着独特的科学价值和保护意义。游客擅自闯入,不仅破坏这份宁静与和谐,还可能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挤占它们的生存空间。

这种擅闯的行为已然越过了法律红线。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早就明确,一切单位或个人都不得随意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开展非法穿越活动。哀牢山、亚丁等自然保护区严厉处罚违规游客,充分彰显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是在告诫游客,罔顾法律、擅自妄为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旅游本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但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无视规则、忽视安全、扰乱环境。多一些边界感,就是要遵守规则、尊重自然,始终保持敬畏感,绝不擅闯禁区,不知险行险,不破坏生态,不干扰生灵。这既是对自我负责的具体表现,也是爱护自然的应有之举。

少一点猎奇心,并非否定探索精神,而是在安全和合法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和旅游景点,理性追求旅游体验。出游做足攻略,综合考量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甄别、谨慎对待社交平台推荐的“网红打卡地”,认真留意当地的相关告知与提示。

数字化时代,游客们的决策往往深受社交平台推送的信息影响。游客增强自我约束的同时,相关平台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毕竟,一个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旅游旺季,出行的游客络绎不绝,相关平台或可综合利用大数据、AI筛查等手段,配合文旅部门清理“野生景点”内容。同时,完善信息甄别审核机制,提升准入门槛,制定信息分享硬规则,对误导性信息作出风险提示,必要时用好“黑名单”这张“红牌”,将违规信息清理出局。唯有如此,旅游方能真正成为一种美好的体验,而不是一场充满风险的挑战。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西米绘图)

猜你喜欢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边界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拓展阅读的边界
游到山顶的鱼(外一首)
听哀牢山(外一首)
滇池(2019年12期)2019-11-18 01:46:42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42
哀牢山
滇池(2015年12期)2015-12-11 00:03:52
“伪翻译”:“翻译”之边界行走者
外语学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49
哀牢山南段长安金矿深部找矿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