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红茶是安徽名茶的金字招牌,不要说在国内红茶圈里,就是在国际茶叶市场上也是顶流产品。当地政府与茶企,对于茶文化也高度重视。现如今的祁红博物馆,位于黄山市祁门县祥源祁红产业文化博览园内,展馆总建筑面积达到4500平方米。博物馆门口悬挂的馆名,更是由茶界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老先生题写。
2024年10月,承蒙安徽茶界同仁错爱,聘我为安徽省祁红博物馆的顾问。更令我感动的是,祁红首批非遗传承人陆国富老师特意赶到博物馆祝贺,并且现场送上了一份神秘厚礼。
陆国富老师是安徽安庆人,20世纪80年代初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祁门茶厂当技术员,自此与祁红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赶上了老祁门茶厂最红火的时代,也见证了祁门红茶近半个世纪的跌宕起伏。陆老师送给我的这份厚礼,是他珍藏了二十余年的祁门红茶标准样。这批标准样是金属听装,高7cm,盖子直径9cm。听罐标签保留完好,上面写有“安徽省祁门茶厂样茶标签”字样,年份为2002年。这样珍贵的老茶,陆老师竟然一口气送了我三罐,等级分别是特茗、一级和五级。
那么问题来了,祁门红茶到底有几个等级呢?清末民国,祁门红茶并没有统一的分级制度,各家茶号是自说自话。新中国成立之后,祁红逐步有了分级标准,也基本遵循了国际红茶的等级划分原则,只是更加精细合理。根据如今《祁门红茶》地方标准,祁红分为七个等级,即特茗、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
特茗和特级,都是祁门红茶的顶级产品。这两个等级的祁门红茶,从制作工艺上最大程度保证香气和滋味的平衡协调,完美体现了祁门红茶“香高、形美、味醇、色艳”的四绝特点。一级至三级的祁门红茶,其茶汤滋味甜醇,也有明显的祁门香。四级与五级,都属于大宗货物,主要用于出口。前些年由于汇率原因,外国人喝咱们中国茶也不心疼。这几年咱们中国茶成本不断提高,外国人马上消费降级了。现如今四级或五级的祁门红茶,在外国茶店里那都是天花板级别的产品了。
陆老师送我的这三罐茶样极有讲究,特茗代表祁门红茶的最高水平,一级代表祁门红茶内销茶的特点、五级代表祁门红茶外销茶的风格。三罐茶样在手,祁门红茶的脉络也就梳理清楚了。您可能会问,这么老的祁门红茶还能喝吗?这一次在博物馆,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身为祁红权威的陆国富老师。按陆老师的说法,老的祁门红茶不仅能喝,而且冲泡得法味道还相当迷人。但是陆老师强调,从专业审评角度来看,老祁红的茶汤风格变化很大,绝不能用常规的祁门红茶标准去评判。
当年优质的祁门红茶茶汤里,一定要有明显的祁门香。什么是祁门香呢?说白了就是一种综合香气。前调甜香为主,兼具花香,后调还有明显的蜜糖香。如今91岁高龄的祁红泰斗闵宣文老先生曾经跟我回忆,1980年祁门茶厂曾为某部委做了一批茶,兰花香很明显,还带有祁门红茶特有的青苹果香。开汤冲泡,细细品味,茶汤里又有股蜜糖味。闵老感叹,做了这么多年的茶,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馥郁的“祁门香”。
按陆国富老师的经验,年份祁红除去祁门香外,还往往会出现陈香、枣香甚至药香。这时候判断一款茶的好坏,就看您用什么样的审评标准了。刚做出来的祁门红茶,里面出了药香那叫生产事故。可是年份祁红,茶汤里一出药香可就是上上品了。我问陆老师,喝过最老的祁门红茶是哪款?他说是1996年原祁门茶厂做的精品红茶。据说时隔近三十年品饮,茶汤韵味悠长,风味不输给陈年普洱。
现如今想喝到陈年普洱并不算难,钱到位就行。陈年祁门红茶,可就真是花钱买不到了。究其原因,与它特殊的历史文化有关。祁门红茶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外销茶,国内市场上很少见到。早在20世纪初期,祁门红茶在南洋劝业会及意大利都灵博览会上均获头奖,算是在世界上崭露头角。1915年,祁门红茶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获大奖。一枚最高奖项“甲项大奖章”,再加上两枚“金质奖章”,直接把祁门红茶送上了当时国际茶叶市场的热搜榜。
祁门红茶,逐渐成了中国出口名茶的金字招牌。笔者收藏有一只20世纪30年代上海鸿怡泰茶号出品的康健牌祁门红茶铁听茶叶罐,此茶的外包装上为中英双语,其中还有长达数百字的祁红英文介绍,其外销茶属性显而易见。
上海老茶庄汪裕泰的卢仝牌祁门红茶,更是当年国际市场上的红茶名品。这次笔者将自己收藏的一张20世纪30年代卢仝牌祁门红茶5磅装包装纸,捐赠给了安徽祁红博物馆。也是希望更多来参观的爱茶人,都能感受到祁红当年的辉煌。
20世纪50年代,国家建设急需外汇。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还很薄弱,能够拿到国际市场上卖钱的主要是农副产品和轻工业品。祁门红茶,不仅能够换取外汇,而且还能卖上高价。正因如此,祁红外销茶的定位得以巩固和延续。
自20世纪50年代起祁门县大力发展祁红生产。笔者收藏的1958年8月26日《大公报》中就报道称:“十年以来,祁门茶乡的面貌起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一座现代化的大型茶叶初制厂即将在祁门诞生。它的整套初制设备是苏联制造的第一流现代化机器。这个初制厂投入生产后,日产量将等于现在祁门茶厂初制车间的三倍。”
不懈努力下,祁红的产量比民国时期有了大幅度提高。笔者收藏的《祁红品质是怎样提高的》(1958年出版)一书中写道:截至1958年9月上旬全县生产红毛茶五万九千二百九十六担(每担100斤),预计还能生产一万余担,总产量可达七万余担,超过战前最高年产量的40%,比去年增产62.5%。但在大幅增产的情况下,祁门县委还是要求全县人民再苦战三年,必须使“祁红”红遍全球。
到了20世纪80年代,祁红仍是供不应求。当时的祁门红茶属于国家严格管控的产品。国内市场上,很难购买到祁门茶厂生产的正宗祁门红茶。后来放开管控,祁门红茶在内销市场也并不畅销。倒不是质量不好,而是价格太高。据陆国富老师回忆,当时的祁门红茶价格普遍高于其他红茶。等级低的普货,出口价为15元一公斤。最高等级的国礼茶,出口价达到了四百多元一公斤。当时普通人的月薪基本不足百元。这么高档的茶,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老百姓还消费不起。
正因如此,祁门红茶在国内市场的存量很小。再加上当年的祁红就极好喝,很少有人刻意留存。后来我几经努力,也只收到两款陈年祁门红茶。其一,是2009年的国礼。其二,是2014年的一级。由于太过珍贵,逢年过节才舍得拿出来冲泡一次。祁门香里伴随着陈香与药香,喝过之后令人难忘。
(责编:马南迪)
世界博览2024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