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

2024-11-20 00:00旷林青
管理学家 2024年21期

[摘 要]事业单位是指在政府领导下,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提供公共服务或进行社会管理的机构,承担着提供教育、医疗和科研等公共服务的重要责任,在促进社会公平和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形势下,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公共资金管理的复杂化,事业单位面临着更高的管理要求和更大的风险挑战。加强内控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而且能有效防范和控制内部风险,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性,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意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措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新形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21-0028-03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职能的延伸,能够有效推动社会进步,帮助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在管理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配置不均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服务效能,也可能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滥用,损害公共利益和社会信任。内控管理作为确保事业单位健康运营和稳定发展的关键,加强内控管理工作有助于事业单位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规范性,帮助单位及时发现并纠正管理上的偏差,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保障公共资金的安全和高效使用,因此,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将其作为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单位资金的利用率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有关部门更加侧重于完成下达的任务,没有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任务所花费的资金等进行管理,造成事业单位在周转经营时面临资金问题,进而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影响。内控管理主要基于不同的理念实现对事业单位的合理管控,通过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事业单位能够确保资金流向与使用更加透明和规范,有效避免资金的滥用和浪费。这也就意味着内控管理的强化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资金能够被分配到最需要的领域和项目上,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此外,良好的内控体系还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的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增强员工对资金管理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种对资金使用的持续优化,不仅能够增强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且能够增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二)有利于提高单位监督管理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需求日益增长,事业单位加强内控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加强内控管理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效率,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首先,内控管理可以确保事业单位的合规性。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对内部岗位的权责利进行了规范,使员工之间的业务操作相互监督制约,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可以有效防范腐败风险的发生,使事业单位的运行更加廉洁,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信誉度和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帮助事业单位长久可持续发展。

其次,内控管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通过科学的决策和严格的执行,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这种严格的资源管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对事业单位运营造成的负面影响。

最后,内控管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激发内部创新活力,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管理和服务创新中,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竞争力[ 1 ]。

(三)有利于促进单位内部精细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在运营管理中面对更多新型技术,可以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然而,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事业单位部分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粗心大意等情况,进而对后续工作造成影响。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内控管理,不仅可以推动单位稳定运营,而且可以实现单位内部管理的精细化。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细致入微的控制和优化,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事业单位在资源配置上的精准投放,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避免浪费[ 2 ]。同时,它能够促进流程的优化和再造,通过流程标准化和自动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此外,内控管理的深化还有助于事业单位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对各种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预防,降低运营中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精细化的风险管理不仅能够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和资产完整,而且能够提升单位在面对市场变化和外部冲击时的适应能力。

单位内部的精细化管理还体现在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和激励机制上,其通过建立公正透明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还能够为事业单位吸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有效增强核心竞争力[ 3 ]。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加强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管理意识淡薄

首先,管理层对于内控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充分认识到内控对于规范操作、防范风险、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的重要作用,因此造成普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对内控进行严格要求,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约束机制。这种内控意识的缺失,使得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和流程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导致单位在资源配置、财务报告与合同管理等关键领域面临较大的风险。

其次,内控管理意识淡薄还会导致单位在面对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时反应迟缓,无法及时调整内控策略和措施,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进而使得单位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短板,缺乏对内控专业人才的重视和投入,使得内控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执行力不足,难以应对复杂的内控挑战。

最后,内控意识的淡薄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内部监督机制的弱化、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的缺失、内控信息化建设的滞后等,这些问题相互交织,进一步加剧了单位的内控风险,长期下去,不仅会损害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还可能引发法律诉讼、信誉危机等严重风险[ 4 ]。

(二)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是许多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该问题能够直接影响到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风险防控能力及运营效率。

首先,内控管理制度的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有效覆盖单位的关键领域和业务流程,导致管理上容易出现盲点和漏洞,管理层不能及时掌握单位的实际情况,造成内控制度的更新不够及时,无法跟上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业务的发展,使得一些制度规定与实际操作脱节,降低了内控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其次,当单位发布一些内控管理制度之后,制度的执行力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一些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可能被忽视或简化,无法真正发挥应有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最后,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还会导致单位的内部监督体系存在缺陷,例如,内部审计部门不够独立,无法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和评估;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的权力制衡和监督不足,增加了内部人员滥用职权或发生舞弊的风险等。

(三)风险评估和控制薄弱

首先,风险评估机制的缺失或不完善,导致单位无法全面识别和理解各种潜在风险的本质和范围,这些风险包括市场波动、信用风险、操作失误与合规问题等;而缺乏对这些风险的敏感性和预见性,使得单位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反应迟缓。有些单位即便进行了风险识别,在应用风险评估方法上也可能过于简单或主观,缺乏科学和系统的方法论支撑,无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导致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足[ 5 ]。

其次,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不足,无法通过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减轻或转移风险。例如,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缺陷,关键控制点未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强化,风险应对措施无法针对性地解决风险源头问题。

此外,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不够清晰,责任分配不够明确,导致风险管理的职责在组织内部模糊不清,无法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合力。

三、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在组织文化层面,事业单位需要将内控理念融入组织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通过领导层的垂范作用和公开宣讲,不断强调内控对于防范风险、提升效能和保障组织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员工心中树立起内控管理的权威性。

二是在制度建设方面,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财务、采购、项目管理等关键领域,明确各项业务的操作规范和审批流程,确保内控要求在组织运营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执行。

三是在教育培训方面,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内控相关的培训和研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内控知识,分享内控实践案例,提升员工的内控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同时,鼓励员工参与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增强其对内控管理的认同感和对单位的归属感。

四是在激励机制方面,事业单位应建立与内控管理执行情况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将内控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中,通过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引导员工自觉遵守内控制度,主动参与内控管理。

五是在监督管理方面,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控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内部审计、员工反馈等多种渠道,及时发现和解决内控执行中的问题,确保内控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二)完善风险防范内控制度

首先,需要依据组织的具体业务特点和运营环境,制定全面、细致的内控制度,明确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标准,确保各项业务流程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6 ]。

其次,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实现关键业务环节的有效分离与相互制衡,减少单一环节的风险累积和潜在的权力滥用,提升业务处理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同时,事业单位应建立动态的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分析内外环境变化,及时识别新出现的风险点,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内控制度,确保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适应性。为了提升内控制度的可执行性,事业单位还需加强员工的内控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培训,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培训,强化员工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其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最后,建立内控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定期的内控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对内控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形成内控管理的闭环。

(三)健全内控管理组织架构

健全内控管理组织架构是事业单位提升内控效能、确保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础。事业单位要明确内控管理的职责分工,建立一个由高层领导负责、内控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协同的内控管理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高层领导需对内控管理的建设和执行承担最终责任,通过示范作用和决策支持,推动内控管理深入人心。内控部门负责内控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和监督执行,确保内控流程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同时作为内控知识和信息的中心,为组织提供内控相关的咨询和指导。各业务部门在内控管理组织架构中承担具体执行和反馈的责任,需指定专人或团队负责内控事宜,确保内控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落实。

为了增强内控组织架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可以设立内控管理委员会或类似的监督机构,负责对内控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提供独立的内控管理建议,对内控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监督。

四、结语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加强内控管理是确保其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事业单位必须将内控管理作为长期战略任务,不断强化内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执行,从而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运营环境和风险挑战,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顺利实现组织目标。

参考文献:

[1]要锦芝.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J].赣商,2023(10):136-138.

[2]樊婉婷.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和对策[J].理财:收藏,2023(05):65-67.

[3]田莹莉.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作用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24(12):155-157.

[4]段蕾.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解析[J].社会科学,2023(04):24-27.

[5]张立辉.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探析[J].商讯,2023(06):45-48.

[6]傲云娜.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J].商业观察,2023(15):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