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学历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其尊重学生个体特征和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学历案开展教学,有利于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文章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例,通过学历案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让学生运用类比方法主动获得知识,充分体会数学学习乐趣,切实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学历案;深度学习;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发展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可持续学习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 深度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理念,将深度学习引入数学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深度介入学习,发展高阶思维. 与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更加关注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地将零散的、孤立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深度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使得学生的“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是一种有效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学历案是从“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如何学会的过程. 学历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或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在学历案的引导下可以逐渐形成自学、自查、自省的能力,可以很好地解决课程中出现的“虚假学习”和“游离学习”等问题,从而走上真学之路. 笔者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学历案促成深度学习.
教学分析
1. 课标要求
(1)理解双曲线的定义;
(2)根据双曲线的定义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建立和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掌握双曲线方程中的a,b,c之间的关系;
(4)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 学习目标
(1)通过类比椭圆,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2)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建立和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素养;
(3)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4)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新知,并学会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性质,提升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
教学过程
1. 引入课题
问题1 我们主要学习了椭圆的哪些内容?是如何学习的?
问题2 如果将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动点轨迹会是什么?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椭圆的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类比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 动手操作
活动1 绘制双曲线的右支.
操作步骤:(1)如图1所示,拿出课前准备的拉链并拉开,将拉链左分支的一端固定在F处,在右分支上选择一点(不能是端点)固定在F处,使得
MF-
MF=2a(常数2a>0);(2)笔尖套住拉链滑头M,向下拉动.
思考:随着拉链的闭合或打开,笔尖画出的图形是什么?
活动2 绘制双曲线的左支.
操作步骤:(1)如图2所示,调整拉链的摆放位置,使得
MF-
MF=2a(常数2a>0);(2)重复活动1的操作过程.
思考:此时笔尖画出的图形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知动点轨迹“双曲线”的定义. 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展示双曲线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定义探究
问题3 类比椭圆的定义,你能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吗?
问题4 定义中的常数2a能否大于或等于两点间的距离?若2a=
F
F,动点轨迹是什么?若2a>
F
F,动点轨迹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类比椭圆的定义,结合动手操作,归纳概括双曲线的定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另外,得到双曲线的定义后,引导学生思考2a=
F
F或2a>
F
F时,动点轨迹是什么. 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双曲线定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 方程推导
问题5 结合椭圆标准方程的学习经验,说一说用坐标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步骤是什么,你认为接下来我们应做什么?
问题6 你是如何选择坐标系的?得到了什么方程?
问题7 你在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遇到的障碍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的?
设计意图 在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前,学生掌握了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方法,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5. 小结归纳
问题8 焦点在x轴和y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别是什么?已知双曲线的方程,如何判断其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
问题9 请完成表1.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6. 知识应用
例1 根据以下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a=4,经过点A
1,
;
(2)经过点P(6,-4),且与椭圆+=1有相同的焦点.
例2 已知方程ax2+by2=1,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该方程表示双曲线?该方程能否表示其他曲线?如果可以,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 通过应用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双曲线的理解. 本环节,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应鼓励学生独立求解. 这样既能检测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学后反思
问题10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会了什么方法或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有不错的经验可以分享吗?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此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思考
在新课程背景下,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单纯依赖于教师的传授,而需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经过探索、积累和感悟逐步达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生成、发展和应用等过程,以此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有效性. 学历案注重学习经历,应用学历案进行教学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符合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历案的设计与应用.
在教学中,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为什么讲了这么多遍,学生还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倾向于传统的直接讲授方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度不高. 学生在表面上听懂了课程内容,但由于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实践经验,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停留在浅层次上.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还使得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而应用学历案进行教学,能够赋予学生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与时间,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并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认真研究数学、教学和学生,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合理地设计和使用学历案,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诱发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