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地区17 种黄花菜的植物性状及营养品质

2024-11-19 00:00:00陈招芳涂建杨峰邱亨池王志德敬勇
关键词:营养品质品种比较黄花菜

摘要: 【目的】筛选优质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材料,为川东地区黄花菜的引种和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引进17 份国内常见黄花菜材料进行田间栽培试验,比较其主要形态特征、植物学性状和花蕾营养品质。【结果】根据花期,将17 份黄花菜材料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3 类。猛子花、长嘴花和白花的株高最高,长嘴花和白花的叶长最长,冲里花、川黄花1 号、早四月和沙苑金针的叶宽最宽,长嘴花、冲里花和猛子花的花梗长最长,大乌嘴、冲里花和忻州金针的花蕾长最长。早四月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1.14 mg/g),三月花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80.11 mg/g),台东六号的总花青素含量最高(95.70 μg/g),沙苑金针和渠县花的维生素C 含量最高,三月花和金针早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台东六号的秋水仙碱含量最高(0.77 μg/g),而白花的秋水仙碱含量最低(0.55 μg/g)。【结论】川东地区早熟黄花菜的可溶性糖、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适合鲜食、干制和速冻生产;中熟黄花菜花蕾长和单蕾质量最高,可产生较高产量,适合大面积推广栽培;晚熟黄花菜的长势最旺、氨基酸含量最高,适合作为优质黄花菜新品种选育的亲本。

关键词: 黄花菜;植物性状;营养品质;品种比较

中图分类号: S644.3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390X (2024) 05−0087−09

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又名金针菜,是百合科(Liliaceae) 萱草属(Hemerocallis) 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观为花,食为菜,用为药”的特点[1-2]。黄花菜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湖南、甘肃、四川、山西、陕西等地,是中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3]。黄花菜以其花色黄亮、花蕾肥厚、鲜甜味美、营养丰富而闻名,深受消费者青睐[4]。黄花菜花蕾既可鲜食,又可加工制成干菜,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游离氨基酸、酚类等,具有清热解毒、安神补脑、延缓衰老及抗癌抑癌等多种保健功效[5-6]。程维舜等[7]研究表明:野生黄花菜花蕾营养与功能成分含量均优于普通黄花菜,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刘长命等[8]测定了秦岭南麓野生萱草属植物多酚类物质,结果表明:野生材料的没食子酸、香豆酸、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高于栽培种。缪叶旻子等[9]以42 份丽水市缙云县黄花菜为研究材料,构建了基于黄花菜性状指标的产量和品质预测模型。杨利[10]通过对26 份萱草属材料进行营养品质测定和比较分析,筛选出了营养综合评价优良的品种。

近年来,川东地区将黄花菜产业作为特色农业及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其商业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引入力度和渠道也不断拓宽,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目前主栽品种单一,不利于产品多样化发展[11]。方娟[12]研究发现:长沙地区萱草应用的品种较为单一,对长沙地区引种的77 份萱草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筛选出适合长沙地区种植的萱草品种;周玲玲等[11]综合评价了引进的25 个国内常见黄花菜的生态适应性及营养品质,筛选出适合苏北地区种植的黄花菜品种。本研究针对川东地区黄花菜主栽品种单一的现状,开展品种引进与选育,筛选出适宜当地生产的黄花菜品种,以期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品种支持。新引进或选育的品种存在地域性差异,因此,有必要为新引进或选育的品种建立品种比较标准,以便于快速辨别新品种的优劣,为其推广提供理论基础。范慧涛等[13]对张家口引进的25 份萱草品种进行形态指标观测,并建立有效的萱草品种筛选评价体系;党换梅[5]通过测定萱草属花蕾的营养成分及部分功能性物质成分,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用于17 份花蕾材料的品质排序。本研究以17 份从湖南、山西、四川、河北、台湾等地引进和收集的黄花菜资源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检测其形态指标、植物性状和花蕾营养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黄花菜资源的营养品质,以筛选出优质的黄花菜材料,为川东地区黄花菜的引种和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的17 份黄花菜材料由本课题组近十年来从湖南、山东、四川、河北、台湾等地引进收集(表1),引进时将整丛移植到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31°20′06″N,107°32′26″E),之后再进行分株扩繁。该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 ℃,年均降雨量1 200 mm,无霜期约300 d。

1.2 试验方法

于2022—2023 年的4—8 月开展田间试验和调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份材料均以随机的方式排列,采用宽窄行种植(60×90 cm),边距50 cm,株距25 cm。每份材料各种植90 株,30 株为1 个小区,3 次重复,在全生育期内,按常规方法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1.2.1 黄花菜的花期及相关性状调查

从每个小区随机选取10 株长势一致的黄花菜,对17 份黄花菜品种的出苗期、抽薹期、始花期、终花期、花蕾颜色、花药颜色、叶色、有无花序分枝、内花被片有无‘^’斑等性状进行调查。参考陈慧玲等[14]和方娟[12]研究中的花期标准,并进行了适当改进,以30% 植株开第1 朵花的日期为始花期,始花期为5 月上旬至下旬为早熟材料,6 月上旬至中旬为中熟材料,6 月中旬以后为晚熟材料。

1.2.2 黄花菜的形态特征调查

参考向长萍等[15]制定的黄花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对17 份黄花菜品种成熟植株的株高、叶长、叶宽、苞片长、苞片宽、花被管长、花梗长、花蕾长和单蕾质量进行测量。每份材料随机选取生长健康、开花正常的10 个样株,测量株高;于花期在每个样株上随机选取完整且健康的成熟叶片、苞片和花蕾各10 个,测量叶长、叶宽、花被管长、花梗长和花蕾长等。

1.2.3 黄花菜锈病的发病情况

通过田间调查17 份黄花菜材料的锈病感染情况,并参考邱亨池等[16]的黄花菜锈病定级标准进行分级评估。其中,高抗品种的叶面无病斑;锈病病斑面积在叶片面积中的占比(R)≤5% 为中抗品种;5%

1.2.4 黄花菜花蕾的营养品质

每次采集新鲜花蕾样品后立即用冰盒保存,带回实验室后置于−80 ℃ 的超低温冰箱中保存,用于测定花蕾的营养品质指标。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17]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乙酸乙酯法[17]测定;总花青素含量采用pH 示差法[18]测定;氨基酸含量采用茚三酮显色法[18]测定;维生素C 含量采用红菲咯啉法[18]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硝酸铝比色法[19]测定;总酚含量采用福林酚比色法[20]测定;秋水仙碱含量采用HPLC-UV 外标法[21]测定。各品质指标委托苏州格锐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通过各品种的营养品质性状计算其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后对17 份黄花菜品种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Excel 2010 整理数据并作图; 使用SPSS 26.0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花菜的花期及相关性状

根据黄花菜2 年花期综合调查结果(表2) 可知:17 份黄花菜材料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3 大类,早熟材料包括三月花、双季花、巴山黄1 号、川黄花1 号、金针早和早四月,中熟材料包括火黄花、台东六号、忻州金针、沙苑金针和大乌嘴,晚熟材料包括神农金针、渠县花、猛子花、长嘴花、白花和冲里花。双季花为春秋两季开花,金针早和渠县花的花蕾颜色和叶色分别呈淡黄色和淡绿色;台东六号花蕾富含花青素,花蕾颜色为橙红色,内花被片有“^”斑。

2.2 黄花菜的形态特征

由表3 可知:不同黄花菜材料的植物性状存在差异。17 份黄花菜材料的株高为89.90~199.80 cm, 平均值为140.68 cm, 其中, 猛子花、长嘴花和白花的株高最高, 平均值高达191.07 cm;巴山黄1 号和川黄花1 号的株高最小,平均值为96.25 cm。从叶片性状来看,叶长和叶宽分别为84.40~129.60 cm 和1.40~2.70 cm,平均值分别为104.77 和2.10 cm,其中,长嘴花和白花的叶长最长,分别为(125.40±3.82) cm 和(129.60±6.56) cm;其次是神农金针、猛子花、火黄花和沙苑金针;巴山黄1 号和台东六号的叶长最小;冲里花、川黄花1 号、早四月和沙苑金针的叶宽平均值(2.58 cm) 大于台东六号、忻州金针、渠县花、巴山黄1 号的叶宽平均值(1.58 cm)。17 份黄花菜材料的株高和叶长总体排序为晚熟材料gt;中熟材料gt;早熟材料。

从单花性状来看,17 份黄花菜材料的苞片长、苞片宽、花被管长和花梗长分别为1.00~3.54 cm、0.52~1.22 cm、2.47~5.26 cm 和6.99~10.10 cm,平均值分别为2.16、0.78、3.66 和8.18 cm;从花蕾性状来看,17 份材料的花蕾长为9.61~14.25 cm,平均值为11.86 cm;单蕾质量为2.50~5.03 g,平均值为3.57 g (表3)。在17 份黄花菜材料中,川黄花1 号的苞片长和三月花的苞片宽最大;长嘴花、冲里花和猛子花的花梗长最长;大乌嘴、冲里花和忻州金针的花蕾长最长;大乌嘴、忻州金针和沙苑金针的花被管长大于其他材料,而三月花、双季花、川黄花1 号和早四月的花被管长、花梗长和花蕾长整体最小;忻州金针和沙苑金针的单蕾质量最大,是双季花单蕾质量的近2 倍。17 份黄花菜材料的花蕾长和单蕾质量总体排序为中熟材料gt;晚熟材料gt;早熟材料。

2.3 黄花菜锈病的发病情况

由表3 还可知:三月花、双季花、金针早、台东六号、忻州金针、神农金针和渠县花在调查期间均表现为高抗,其叶片未产生锈孢子;巴山黄1 号、川黄花1 号、早四月、火黄花、沙苑金针和大乌嘴表现为中抗;而猛子花、长嘴花、白花和冲里花易受锈病侵染,锈病发生早期或后期均会产生大量锈孢子。

2.4 黄花菜资源花蕾营养品质测定

由表4 可知:不同黄花菜材料的花蕾营养品质存在显著差异。黄花菜花蕾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0.73 mg/g,变幅为0.42~1.14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是早四月、神农金针和冲里花,其次是大乌嘴、火黄花和长嘴花,其他黄花菜材料花蕾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17 份黄花菜材料花蕾的可溶性糖含量排序为早熟材料gt;晚熟材料gt;中熟材料(大乌嘴除外),其中三月花的花期最早, 可溶性糖含量达到(80.11±5.56) mg/g。台东六号的总花青素含量最高[(95.70±0.14) μg/g],花蕾颜色呈橘红色,其含量是沙苑金针总花青素含量[(1.05±0.29) μg/g] 的近百倍,其他黄花菜花蕾的总花青素均低于28 μg/g。沙苑金针的维生素C 含量最高,为(6.93±0.71)×10−2 mg/g;白花的维生素C 含量最低,为(2.37±0.12)×10−2 mg/g。17 份黄花菜材料花蕾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排序为晚熟材料(渠县花除外)gt;中熟材料gt;早熟材料,变幅为4.22~5.24 μmol/g,平均值为4.89 μmol/g,整体差异不显著。17 份黄花菜材料花蕾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总体排序为早熟材料gt;晚熟材料gt;中熟材料(火黄花除外),早熟黄花菜材料三月花和金针早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79 和1.64 mg/g;忻州金针、沙苑金针、大乌嘴和渠县花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低,平均值分别为0.77 和0.66 mg/g。

根据色谱图计算得到秋水仙碱含量的标准曲线为:y=37.668 0x−7.159 9,相关系数R2 = 0.999 8,且秋水仙碱的校准曲线在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表明标准品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由图1 可知:17 份黄花菜材料花蕾中均检测出秋水仙碱,且存在显著差异,秋水仙碱含量的变幅为0.55~0.77 μg/g,平均值为0.61 μg/g。台东六号和川黄花1 号花蕾的秋水仙碱含量最高,分别为(0.77±0.01) μg/g 和(0.69±0.08) μg/g;三月花、火黄花、神农金针和白花的秋水仙碱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56 μg/g。

2.5 黄花菜资源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

黄花菜资源花蕾7 个营养指标前4 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1.12%,可以反映供试黄花菜资源的基本特征。总体上按平均隶属函数值(X) 将17 个品种划分为4 个品质等级(图2):营养品质居上(X≥0.67) 的品种有6 个,占供试品种的35%,其中品质最佳(Xgt;0.70) 的品种为白花和三月花;品质居中(0.50≤Xlt;0.67) 的品种有4 个,分别是台东六号、早四月、火黄花和长嘴花;品质次位居下(0.30≤Xlt;0.50) 的品种有5 个,分别是猛子花、巴山黄1 号、大乌嘴、川黄花1 号和忻州金针;品质最差的品种为沙苑金针和渠县花(Xlt;0.3)。

3 讨论

供试的17 份黄花菜材料在川东地区均表现良好,品种特征明显。从花期来看,川东地区黄花菜材料的花期集中在5—6 月,比江浙沪地区的黄花菜花期[22]提前约1 个月,但比海口黄花菜的花期[23]推迟约1 个月。大多数引种的黄花菜每年开花1 次,花期持续30~40 d,其中双季花在春秋季节开花2 次,这种特殊开花的材料在海口[23]、张家坝[13]和太原[24]等地均有发现。与其他黄花菜材料相比,台东六号的形态特征突出,其花蕾主要呈橙红色,花药呈黑色,内花被片带有“^”斑,这与郑家祯等[25]对台东六号花期的相关性状描述一致。不同黄花菜品种的植物性状指标存在较大差异。供试黄花菜植株的平均株高140.68 cm,平均叶长104.77 cm,平均叶宽2.13 cm,平均花被管长3.66 cm,平均花梗长8.18 cm,花蕾长变幅为9.61~14.25 cm。据报道,山西28 份萱草材料的平均株高为48.7 cm,花葶高度为98.4 cm,叶长为71.5 cm,叶宽2.3 cm,花被管长为3.1 cm,花梗长为6.0 cm,花蕾长为6.1~13.4 cm[2];长沙地区引种的33 份萱草品种株高为30.0~60.0 cm,花葶高度为35.75~146.06 cm, 花蕾长为7.23~16.68 cm[12];苏北地区25 份黄花菜材料的平均株高为89.85 cm,花被管长为4.14 cm,花蕾长为11.78 cm[11];山西引种的14 份黄花菜材料的平均株高为86.97 cm,叶宽为1.68 cm,花蕾长为7.90~13.10 cm[26]。本研究测定的大部分黄花菜植物性状指标高于山西和长沙的萱草品种,但低于苏北地区的黄花菜品种,这可能与不同地区的栽培条件以及品种特性差异有关。王凌蔚等[27]也证实:相比于萱草,黄花菜的花蕾更长。锈病是危害黄花菜的主要病害,危害严重时可导致黄花菜产量下降。本研究对17 份黄花菜材料的锈病鉴定结果与邱亨池等[16]对40 份黄花菜材料的锈病调查结果相似。

黄花菜的化学成分与功能活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川东地区的黄花菜营养品质表现良好。前人研究表明:不同品种黄花菜的花蕾营养功能成分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9, 28]。本研究中,早四月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三月花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台东六号的总花青素含量最高,沙苑金针和渠县花的维生素C 含量最高,三月花和金针早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一般认为,游离氨基酸含量可以作为食品鲜美度的评价指标[29],本研究发现黄花菜花蕾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为4.22~5.24 μmol/g,能够充分补充人体日常所需的氨基酸,这与唐道邦等[30]的研究结果相符。总黄酮和总酚是黄花菜花蕾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具有抗癌、抑菌、降尿酸等生物活性[8]。早熟黄花菜材料的可溶性糖、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这可能是由于早熟材料生长发育较早,利于营养成分的积累。在花蕾营养指标的研究中,秋水仙碱含量作为一个逆向指标,直接影响黄花菜品质的综合评价[10]。鲜黄花菜中含有一定量的秋水仙碱,每次食用超过100 g (秋水仙碱量达0.1~0.2 mg) 就可能引起中毒[31]。供试的17 份黄花菜品种均检测出秋水仙碱,其中秋水仙碱含量最高及最低的品种分别为台东六号(0.77 μg/g) 和白花(0.55 μg/g),其平均值高于张宁[21](0.13 μg/g) 和马娟[32](0.28 μg/g)的结果,但低于杨利[10](1.27 μg/g)和陈志峰[26](6.78 μg/g) 的结果。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值大小排序,综合品质最佳的品种是白花和三月花,其秋水仙碱含量在供试的17 份黄花菜品种中最低,这也为低秋水仙碱黄花菜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4 结论

川东地区早熟黄花菜材料的可溶性糖、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适合作为鲜食;中熟黄花菜材料的花蕾长和单蕾质量最高,可获得较高产量,适合在川东地区大面积推广栽培;晚熟黄花菜材料的长势最旺、氨基酸含量最高,适合用作优质黄花菜新品种选育的亲本;三月花、双季花、金针早、台东六号、忻州金针、神农金针和渠县花抗锈病表现突出。在17 份供试的黄花菜材料中,白花和三月花的营养品质表现最佳,适合干制和速冻生产。

[ 参考文献 ]

[1]邓放明, 尹华, 李精华, 等. 黄花菜应用研究现状与产业化开发对策[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9(6): 529. DOI: 10.3321/j.issn:1007-1032.2003.06.019.

[2]段九菊, 梁峥, 贾民隆, 等. 山西省萱草属野生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 30(6):29. DOI: 10.3969/j.issn.1674-7895.2021.06.04.

[3]QING Z X, LIU J L, YI X X, et al. The chromosomelevel"Hemerocallis citrina Borani genome provides new"insights into the rutin biosynthesis and the lack of colchicine[J]. Horticulture Research, 2021, 8(1): 89. DOI:10.1038/s41438-021-00539-6.

[4]王峰, 刘海天, 俞巧钢, 等. 高产和常规黄花菜品种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特性[J].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34(8):1669. 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22.08.11.

[5]党换梅. 萱草属植物花蕾的营养及功能性物质评价[D].晋中: 山西农业大学, 2016.

[6]潘炘. 黄花菜保鲜与保健功能的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6.

[7]程维舜, 蔡翔, 张安华, 等. 野生黄花菜花蕾营养与功能成分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22, 68(4): 22. DOI: 10.3969/j.issn.0488-5368.2022.04.006.

[8]刘长命, 王鹏飞, 屈文平, 等. 秦岭南麓萱草属植物花蕾中酚类物质比较分析[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3,42(4): 18. DOI: 10.3969/j.issn.1006-9690.2023.04.004.

[9]缪叶旻子, 周斌雄, 刘庭付, 等. 黄花菜产量及品质成分的通径分析和预测模型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4(2): 173. DOI: 10.3969/j.issn.1000-2324.2023.02.003.

[10]杨利. 萱草属植物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D]. 长春:吉林农业大学, 2014.

[11]周玲玲, 张黎杰, 余翔, 等. 苏北地区黄花菜生态适应性及营养品质比较[J]. 北方农业学报, 2020, 48(5): 109.DOI: 10.12190/j.issn.2096-1197.2020.05.19.

[12]方娟. 长沙地区引种萱草品种的综合评价及抗旱性研究[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2.

[13]范慧涛, 王岩, 尉文彬, 等. 张家口坝下地区25个萱草品种引种与评价[J]. 河北农业科学, 2021, 25(5): 50. DOI:10.12148/hbnykx.20210128.

[14]陈慧玲, 彭婵, 杜超群, 等. 日本大花萱草花色及开花性状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25): 70. DOI: 10.11924/j.issn.1000-6850.casb17070028.

[15]向长萍", 李锡香. 黄花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16]邱亨池, 杨峰, 铁曼曼, 等. 黄花菜锈病抗源材料抗性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20): 42.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6.20.014.

[17]曹建康, 姜微波, 赵玉梅. 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18]王学奎. 植物生理生化试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9]赵凯丽, 王秋亚, 王慧, 等. 黄花菜总黄酮的提取、测定方法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22, 51(11):110. DOI: 10.3969/j.issn.1008-021X.2022.11.033.

[20]李静, 聂继云, 李海飞, 等. Folin-酚法测定水果及其制品中总多酚含量的条件[J]. 果树学报, 2008, 25(1): 126.DOI: 10.3969/j.issn.1009-9980.2008.01.026.

[21]张宁. 萱草属植物花蕾中秋水仙碱和酚类物质的检测与分析[D]. 晋中: 山西农业大学, 2018.

[22]尹冬梅, 白露, 陈靖宇, 等. 36个杂交萱草品种在上海地区观赏性综合评价[J].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16(2): 199. DOI: 10.3969/j.issn.1671-7333.2016.02.018.

[23]孙萍, 王轶, 沈建生, 等. 金华地区大花萱草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 现代园艺, 2022, 45(4): 15. DOI: 10.3969/j.issn.1006-4958.2022.04.006.

[24]李志娟, 贾民隆, 付宝春, 等. 6种萱草属植物在太原市的适应性和观赏性评价[J]. 山西农业科学, 2021, 49(7):876. DOI: 10.3969/j.issn.1002-2481.2021.07.17.

[25]郑家祯, 李和平, 赖正锋, 等. 国内菜用黄花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33(10): 1030.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8.10.004.

[26]陈志峰. 不同品种黄花菜秋水仙碱含量比较及其亲缘关系鉴定[D]. 晋中: 山西农业大学, 2014.

[27]王凌蔚, 侯非凡, 武江, 等. 大同市云州区黄花菜资源调查与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23, 51(6): 663. DOI: 10.3969/j.issn.1002-2481.2023.06.09.

[28]王艳, 张海丽, 许腾, 等. 黄花菜不同品种及不同部位营养与功能成分差异性研究[J]. 食品科技, 2017, 42(6):68. DOI: 10.13684/j.cnki.spkj.2017.06.016.

[29]王齐, 朱伟伟, 苏丹, 等. 蒲桃中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对其营养与风味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2, 33(16): 204.

[30]唐道邦, 肖更生, 徐玉娟, 等. 黄花菜不同部位营养加工特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6, 27(10): 7. DOI:10.3969/j.issn.1005-6521.2006.10.003.

[31]关颖. 中毒患者血清中秋水仙碱的快速检验[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1, 11(5): 625. DOI: 10.3969/j.issn.1004-8685.2001.05.080.

[32]马娟. 19个萱草品种中秋水仙碱含量的比较及其在萱草专类园规划中的应用[D]. 上海: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8.

责任编辑:何承刚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3YFN0040,2024JDRC007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特色蔬菜创新团队项目(SCCXTD-2024-22)。

猜你喜欢
营养品质品种比较黄花菜
黄花菜
山西大同 黄花菜丰收在望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健脑解郁黄花菜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11-17 13:04:02
天津蓟县软枣猕猴桃营养品质分析
吉林地区设施番茄有机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海南几种海参生物学特性和营养品质探析
河北渔业(2016年5期)2016-09-08 10:52:23
设施无土栽培条件下草莓芳香物质和营养品质的研究
宁南山区不同甜荞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
里下河稻区优质机插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不同来源芜菁品种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