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加强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面临着外国文化的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在新媒体视域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英语教育相融合,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英语;融合路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并延续至今的文化瑰宝。其涵盖了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剧、舞蹈、建筑、服饰、饮食、礼节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包括仁爱、礼节、廉耻、忠诚和信念等道德规范,强调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一价值观贯穿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思想和感情。
高职院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全新的了解和认识,还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促使他们成为未来的中国工匠和管理者。
二、新媒体视域下传统文化传播现状和困境
(一)现状
1.传播平台多元化
在新媒体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视频平台、数字化博物馆与展览等方面。其中,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这些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高度的互动性,通过分享、转发、评论等功能,受众之间能够进行深入的互动和交流。
2.传播内容丰富化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不仅体现在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上,还体现在传播内容的丰富化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娱乐等领域,而是跨界融合教育、健康、科技等领域的内容,逐渐重视深度的专业内容和知识的普及。通过专栏文章、专业讲座、在线课程等形式,新媒体为用户提供了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平台。这使得用户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获取更为全面和多样化的信息,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新媒体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丰富化,是推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研究,学生可以在英语课堂上更好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为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受众群体年轻化与国际化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主体的变化。在新媒体视域下,年轻人逐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他们熟练掌握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技巧,能够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给更广泛的受众。这种传播主体的变化不仅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还为其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新媒体环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或民族,而是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但是,教师必须关注新媒体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信息碎片化、文化同质化等,以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
(二)困境
1.教学模式与新媒体的不匹配
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词汇、语法和文章的解释,强调知识的传输和接收,使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新媒体强调用户的交互性和参与性,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感受,这与传统教育模式中单向输出的特征相违背,使得英语教学很难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
2.英语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难度
英语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是融合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不同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体系,英语很难完整地传达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含义。其次,文化背景是影响英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观念,这些差异会导致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产生偏差。比如,一些英语单词在某些文化中可能具有特定意义和象征性,但在中国文化中可能不具备。因此,教师要想在英语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就需要在维持语言教育和文化传播均衡的同时,寻找适当的教学方法。
3.学生接受度的差异
受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价值观、教育方法、个人兴趣、年龄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度有明显的差异,这种现象在英语学习中尤为突出。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教学资源的不足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仍然更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文化背景和多文化交流的培养。要想在英语课堂上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需要教材、教案、多媒体素材等大量教育资源的支持。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质量也参差不齐,很难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传统英语教育资源更新速度缓慢,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是英语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5.教师素质的不足
教师是英语课堂的主导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传播效果。但是,一些英语教师对传统文化缺乏学习热情和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弱,导致他们在教授传统文化时无法进行深入的说明,也无法将传统文化内容有效地融入英语教育。同时,一些英语教师在传授传统文化时缺乏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只注重教材内容,不愿或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以至于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视域下,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生接受度、教学资源、教师素质等方面。为了克服些种困难,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利用新媒体积极探索创新英语教学的方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上的有效传播。
三、新媒体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路径
(一)结合新媒体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教育应用软件等工具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慕课等在线教育平台进行远程教学;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之类的社交媒体平台共享资料和文化知识;利用多邻国、
Hello Talk(一款外语学习应用)等应用程序辅助英语授课。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使用的学习通软件为例,新媒体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在线问卷调查、论坛交流、实时投票等互动式学习工具,教师通过这些工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设定相关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在线交流,让他们分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这种对话型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高职院校还应充分发挥科研和技术力量,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和一些企业联合开发英语学习软件。比如,高职院校可以与具有软件开发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英语学习软件。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团队负责提供教学内容和学习策略,确保软件中的学习资源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企业则利用先进的软件开发和人工智能技术,将这些教学内容、学习策略转化为具体的软件功能和操作界面。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推荐算法等技术手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实时调整学习内容,能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和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培养学生现代化发展所需的英语技能。
(二)利用新媒体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
江苏是一片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将江苏传统文化多维度地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下面,笔者将通过具体事例探讨江苏地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堂的融合。
1.苏州园林文化的英语表达
苏州园林作为江苏文化的代表之一,其精巧的布局、幽雅的意境、深厚的文化内涵,都是英语课堂上极佳的教学素材。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苏州园林的美,再引导他们用英语描述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流水等元素。学生可以尝试用英文描绘拙政园的宁静与和谐,或是留园的精致与典雅。这样的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还让他们对苏州园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扬州美食文化的英语推广
扬州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艺闻名遐迩,是江苏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扬州菜的历史渊源、特色菜品、烹饪技巧,并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学生可以通过制作菜单、撰cqaOy6UWl4RU+iBYmyiqT8krOIrjSWDgvDhg7SQZKV0=写美食评论或进行角色扮演等形式,将扬州菜的特点和文化内涵用英语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让他们对扬州美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南京历史文化的英语讲述
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教师可以选取南京的历史事件、名人故事或文化遗址作为教学内容,采用沉浸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讲述和分析。比如,渡江战役是南京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教师可以选择相关的英文新闻报道、历史文献、影像资料等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提高英语阅读和听说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用跨文化的视角审视和传承革命精神。
4.江苏传统艺术的英语传播
江苏地区的传统艺术如昆曲、扬州评话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邀请艺术家现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领略到这些艺术的魅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这些艺术形式的起源、特点和发展现状,甚至可以尝试用英语表演一些简单的戏曲片段或讲述一些评话故事。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范围,也让他们对江苏的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在课堂教学的文化导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新媒体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交流能力,是一个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授课、应用软件、电子书籍等自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定期参加在线研讨会或讲座,学习专家学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见解,接触最新研究成果和教育理念;加入特定教育论坛或社交媒体群组,与其他教师共享教学经验、教学资源,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并相互学习和讨论。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有助于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更有效地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文化交流能力。
(四)建立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情况纳入评价范围。通过这一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监控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
四、结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推介中国起着重要作用,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新媒体为高职英语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提供了有效载体,教师应结合新媒体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新媒体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喜英.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理论观察,2019(1).
[2]刘文华.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评《“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2(5).
[3]陈京.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5W传播模式[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9).
[4]王惠瑜.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5).
[5]孙艳丽,张华.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对策研究[J].英语教师,2019(15).
[6]高胜利,韩敏,王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究[J].校园英语,2023(6).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育思政功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0SJA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