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024-11-19 00:00王娟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10期

摘要:文章以专业综合设计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专业综合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并针对当前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革措施,如重视课程顶层设计、创新教学方式、健全考核机制、融入校园文化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实践;课程思政;专业综合设计

一、专业综合设计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专业综合设计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专业综合设计教学和思政教育并非两个独立领域,而是应紧密融合、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综合设计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专业综合设计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思政教育与专业综合设计教学相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典型范例。比如,东莞理工学院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在此培养理念的指导下,东莞理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了从新生基础性课程到提升性课程再到创新性、研究性课程的逐级提升的项目化实践课程体系。因此,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综合设计教学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应有之义,还是专业综合设计教学的内在要求。

在专业综合设计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教师通过专业知识教学的渗透和启发,使思政教育更加具象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另一方面,思政教育的融入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专业综合设计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二)推进高校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直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综合设计教学,是推进高校育人方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传统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和专业综合设计教学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难以完全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校单纯依靠思政理论课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有效破解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DkpR3i2ePd4+bmmdukZ8ig==践相脱节的问题。然而,思政教育与专业综合设计教学的融合能形成协同效应,切实增强育人实效。不仅如此,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单一,而专业综合设计教学活泼生动、形式多样,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综合设计课程,不但增强了知识传授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而且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现启发式、渗透式、体验式的全方位育人。

二、实施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措施

(一)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

专业综合设计是工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实践课,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分析、设计、实施等全过程的工程实践项目。

目前,专业综合设计课程的教学一般采取小组项目实践的形式。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协作,完成立项、方案设计、实施、检测调试等环节,最后形成设计报告和相应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进度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指导和检查,并对最终成果进行综合评定。

尽管专业综合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课程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项目选题过于生硬化、程序化,缺乏对学生创新潜力的深度激发,难以彰显项目的工程价值;课程多在大四开设,与前几个学期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不利于学生系统性运用专业知识,进而影响学生创新实践的主动性;小组内部分工不够合理,个别学生“搭便车”现象较为突出,影响了团队协作绩效和项目创新品质。

(二)改革措施及实施路径

首先,重视课程顶层设计,将思政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教师应将知识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引领、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深度挖掘专业知识和实践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资源,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产品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讲解设计原理和技术要点,还要阐述产品设计应遵循的环保、节能、安全等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学亲和力。教师可以采用案例讲解、情景模拟、互动探讨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大连理工大学在指导学生开发智能制造系统时,教师会讲述我国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强国”的发展历程,剖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释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并通过项目实践、师生互动、经验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又如,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工专业综合设计课程中,教师经常与学生就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本质安全、清洁生产等社会责任问题展开讨论,用亲和互动的方式营造民主、平等、融洽的育人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再次,健全学习考核机制,实现知行合一。除了评价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外,教师要将学习态度、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职业操守等纳入考核范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武汉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设计课程既考查学生电路设计、系统调试等专业技能,又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工程伦理等方面的考核。教师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并重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并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奖、推免保研等挂钩,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正确的价值理念。

最后,做好课程教学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高校可以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创新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祖国的发展成就。比如,华南理工大学经常组织机械工程专业学生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的研发基地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的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东南大学通过校友讲堂、榜样力量、专题展览等形式,将杰出校友先进事迹融入专业综合设计等实践课程,生动诠释“爱国、励学、求真、奉献”的校训精神;哈尔滨工业大学特别邀请南仁东等校友返校开展专题讲座,分享成长历程,激励学生传承“哈工大精神”,投身国家战略领域。

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与启示

(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综合设计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贴近工程实际的项目,可以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比如,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专业综合设计课程中设置了“高精度数控机床设计”项目,学生完整地体验市场调研、总体方案论证、零部件三维设计、装配、数控加工编程等环节,将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教师适时渗透工匠精神、环保意识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学习和国家发展的关系。

另一方面,综合设计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供了理想平台。该课程要求学生发挥创新能力,探索新颖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方案。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将创新思维训练融入专业综合设计课程,围绕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备等前沿方向设置项目,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创意点评指导,激发学生创新灵感。2022年,该院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1个金奖、3个银奖,彰显了专业综合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成效。

专业综合设计课程采取小组协作的形式,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攻关,在锻炼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将团队意识培养融入综合设计课程,并将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近年来,该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团体总分多次位列前茅,反映出专业综合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素质中的积极作用。

(二)师生互动的增强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相对有限。而专业综合设计课程要求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实践,为增进师生交流提供了天然契机。

面对开放式的工程实践任务,教师和学生往往需要共同探讨、互相启发。比如,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围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方向设置项目,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技术方案、分析案例,师生之间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讨论、校外实地考察、技能培训等方式与学生密切互动。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为拓宽学生视野,带领学生走进哈尔滨锅炉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等企业参观学习,通过与工程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学生对行业发展、专业使命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三)创新意识的培养

专业综合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一方面,面对开放式的工程实践任务,学生必须打破思维定式,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工程专业将航天强国使命担当融入专业综合设计课程,引导学生围绕航空科技前沿设计创新性项目,并组织“星际航行器创意大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另一方面,将思政元素融入综合设计课程能进一步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比如,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引导学生探索绿色环保技术,催生了一批聚焦污染防治、资源高效利用的创新方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专业综合设计课程为培育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理想平台,思政教育则从思想源头为学生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筑牢了根基,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结语

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是一项富有成效的探索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增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要进一步重视课程顶层设计,创新教学方式,健全考核机制,充分挖掘专业知识和实践活动中蕴含的思政育人资源,形成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燕,陈慧文.从“第二个结合”看黄河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

[2]王淑雅,王晨.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J].四川劳动保障,2023(11).

[3]李丹.高校“思政、专业、通识、学工”大德育一体化教育模式构建[J].公关世界,2023(21).

[4]邓伯军,童祎祎.“两个结合”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

[5]罗瑞荣.“两个结合”视域下高校经管课程思政创新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3(24).

[6]林有胜,何清,陶实,等.“课程思政”融入项目化实践课教学的探索: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综合设计》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