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饭不亲,中医有妙招

2024-11-18 00:00:00张立宏
父母必读 2024年11期

当有的家长为孩子吃得太多体重超重而发愁时,也有一部分家长在为孩子“见饭不亲”而苦恼……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生存的根本。对于孩子来说,食物更为重要,因为孩子要从食物中获取充足而均衡的营养,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可如今,不爱吃饭的孩子越来越多,让家长头疼不已。中医是祖国传统医学,融汇了古代哲学智慧,顺应自然规律,既有未病先防的预防理念,也有已病防变的治疗理论。让不爱吃饭的孩子胃口大开,中医有着独特的方式。

为什么孩子见饭不亲?

和婴幼儿时期的喂养行为有关系

学龄前期的孩子比较容易有见饭不亲的表现,甚至出现挑食、厌食的情况,这与婴幼儿时期的饮食喂养有关系。

中医认为,小儿生机旺盛、生长迅速,然而脏腑娇嫩,肺、胃、肾较弱且气血未充足,是稚嫩的个体。人赖五谷濡养,食物进入身体,经过脾胃的运化,才可化为精微物质,濡养四肢百骸,强身健骨。

喂养不足时,孩子的胃不能得到充盈,无法将食物转化成营养物质,会导致孩子形体消瘦、营养不良;喂养过度时,饮食的大量摄入会加重孩子的脾胃负担,脾胃运化之力减弱,从而导致积食、便秘、肥胖等营养过剩的情况。

和孩子的脾胃运化功能有关

不爱吃饭的孩子,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或者食欲尚可但挑食、偏食,喜好甜食、零食。食欲不振的孩子看到饭菜没有胃口,这与孩子本身的脾胃运化功能有关,脾主升清,胃主受纳,当食物入胃后,脾气就好比无形之手,推动胃的腐熟运化。如果脾胃虚弱,脾气不足,就会出现食量减少、一吃就饱的情况。

和过早接触甜食、零食有关

孩子的胃口还可以,但有挑食、偏食的表现,这与孩子过早接触甜食、零食有关。在婴幼儿时期,如果孩ySJY9dwh0l4ox/BvcUaG0wnqH3Cw/6CUJZpWU7iGqAY=子的味觉被味道重的食物所刺激,孩子就很难接受无味及淡味的食物,从而出现挑食、偏食。过多摄入甜饮料、甜食、高脂食物,时间长了还可能会损伤肾脏。

和饭菜质量有关

孩子不爱吃饭,和饭菜是否可口、是否符合孩子的饮食需求也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的饮食以多油、味重居多,常常忽略了孩子的口味及对味道的敏感度。孩子吃惯了重口味的食物,就会排斥清淡口味的食物。

另外,家长要调控好孩子进餐的时间和饭量,规律饮食,让孩子懂得饥饿感和饱腹感。

是饭量小,还是挑食?

有的家长说以前孩子能吃,现在挑食了;还有的家长说孩子从小就不爱吃饭。那么生活中遇到的见饭不亲的孩子到底是哪种情况,应该如何分别对待呢?

有的孩子见饭不亲是一致的,无论吃什么饭量都很小,吃一点就饱,也不再吃其他的东西。这样的孩子往往消瘦、矮小,达不到儿童身高、体重的标准值。这种情况需要进行干预,因为长期进食过少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会出现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而有的孩子所谓的见饭不亲,是有选择地不爱吃饭,也就是说,孩子只是在遇到自己不爱吃的饭菜时表现为胃口不佳,而遇到自己爱吃的饭菜,胃口一下就变大了,吃得很多。

对于有选择地不爱吃食,有偏食、挑食习惯的孩子,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提高饭菜的可口性来吸引孩子进食。而对于饭量小的孩子,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以用中医方法来帮忙。

中医有妙招儿,帮饭量小的孩子打开胃口

陈皮山楂麦芽粥

陈皮、炒山楂、炒麦芽各5克,糯米或大米40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米烂粥稠食用,有健脾、理气、消食之功效。陈皮具有健脾、理气、燥湿的作用,炒山楂具有消食、健胃、消肉积的作用,炒麦芽具有行气消食的作用。用这3种食材煮水给孩子喝,也有同样的功效。

山药薏米茯苓粥

山药、薏苡仁、茯苓各5~10克,大米40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米烂粥稠食用,有益脾和胃、祛湿强筋骨之功效。其中,山药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药用价值,可以与红枣熬粥,还可以煲汤、清炒及凉拌,能够补中益气、健脾胃、强筋健骨、充盈脏腑。

小儿推拿是家长易操作、孩子易接受的调理方法,通过手法按摩特定的穴位,达到疏经活络、调和气血的目的。对于饭量小的孩子,推荐按摩中脘穴和足三里穴。

中脘穴位于腹中线肚脐以上5指处,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凹陷处下方4指外,按摩足三里不仅可促进四肢血液循环和肌肉发育,还可健脾化湿,与中脘相配,起到调理脾胃、改善食欲的功效。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中医学的外治法,尤其适合孩子。穴位贴敷疗法是将中药膏剂放在贴敷剂中,贴敷在穴位上,达到从外入里、直达病所、发挥疗效的方法。

对于饭量小的孩子,推荐使用理气健脾类的中药膏剂,包括炒莱菔子、木香、麸炒枳壳、白术、藿香、佩兰等,具有醒脾理气的作用;穴位可选择神阙穴(肚脐中),每日贴敷2~4小时。贴敷时家长需要细心观察,如出现皮肤发红、瘙痒,应立即揭除。

耳穴压丸

小小的耳穴压丸也有神奇功效。耳穴压丸也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是将王不留行籽按压于耳部穴位,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效应,以达到治病的作用。

对于饭量小的孩子,医生通常会在耳穴中神门、脾、胃等穴位进行耳穴压丸外治,每日更换一次。如出现皮肤发红、瘙痒,应立即揭除。

特别提醒

有的家长认为,酸的食物有开胃作用,平时给孩子多吃点山楂卷、酸杏干可以提高孩子的食欲。但实际上,山楂卷、酸杏干属于酸性食物,中医上讲酸主收涩,并没有开胃及消食的作用,尤其像生山楂、黑枣、杏干等含鞣酸物质的食物如果摄入较多,很容易和胃酸结合形成胃石,不仅不能开胃,反而会阻碍消化,导致孩子出现积食。

温馨提醒

● 帮助孩子打开胃口,除了中医特色疗法,平时的生活调护也是不可缺少的,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可以醒神明目、调畅气机,有效运动及出汗能使身体气血运行顺畅,脾胃运化有力。

● 孩子从学龄前步入学龄期,从以玩为主慢慢过渡至以学为主,有的孩子因为不适应,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的情绪,情志失调导致肝气郁结,日久脾虚,也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积极开导孩子,帮助孩子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要让压力影响了食欲,进而影响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