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情绪失控的瞬间
我和同事在熟人们中间征集情绪失控的故事,发现几乎每个人都能讲出一二,即使是那些看上去性格非常温和、从不对孩子发火的爸妈。可见,脾气再好的父母,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但特别可贵的是,这些父母在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思考,其中几个故事里的“善后”方式也很值得称赞。
我不当你妈妈了!
一个周末,我带妹妹到小区广场玩,碰见她的同班同学小糖。妹妹分享了自己的粉笔,俩人一起在地上画画。没过多久,小糖过来说:“妹妹不给我粉笔了,也不理我……”
“战火”燃起
怎么回事,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又变脸了呢?我走到妹妹旁边先表扬她画得好看,然后让她继续分享粉笔,没想到她生硬地拒绝了。我柔和地询问原因,她也不说,只顾着拒绝,还越来越生气,嘴里直嚷嚷:“我就不给,为什么非要我给!”
广场上其他人都往这边看,脸皮薄的我倍感压力,拉着妹妹想带她回家.她开始挣扎,我使更大的劲儿想拉她走,结果遭到了更强烈的反抗,她开始用脚踢我。
我也要“炸”了!什么时候还学会踢人了,真是太欠管教了。我使尽全力要抱住妹妹不让她乱动,她疯狂挣脱,原本只是向这边看的人都慢慢围拢了过来。我控制不住地开始发抖,我的孩子怎么这样啊?!稍不如意就这样发飙,长大了可怎么得了!
这么想着,我冲她大吼:“我不当你妈妈了!你也别回家了,爱干吗就干吗去!”说完我头也不回地就往家走,颤抖着掏出手机,给她爸爸打电话说,我管不了你女儿了,你自己来收拾残局吧!
抱头痛哭
回到家我窝在沙发上静静地流眼泪,委屈又失望:她居然踢我,白养她了……
父女俩回来后,妹妹在爸爸的牵引下走到我旁边,小声跟我说“对不起”,我看都不看她一眼,于是她“哇”的一声又哭了。在爸爸的劝说下,妹妹终于又开口和我说,自己不该乱发脾气,不该踢人……这下我也绷不住了,我俩抱在一起痛哭,场面一片混乱。
平静下来后,我又问了妹妹生气的原因,这次她终于说了。原来画画的时候,小糖总是在她画的地方画,把她的画盖住了,所以她不愿意再跟小糖一起画了,而且小糖还找大人告状,让她很不开心。
结局和反思
最后,我和爸爸一起帮她分析了今天的事情,妹妹答应以后一定要学着控制情绪,我也深深地反思:生气是人的本能反应,孩子没有能力控制好自己,需要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大人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因为怕丢脸、怕失去家长权威感而生硬地去压制。我是大人,孩子能很敏锐地察觉我的语气和态度,所以我必须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好榜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她。
前段时间,有别的同学妈妈跟我说,妹妹很能包容班里的同学,像大姐姐。我都有点不敢相信,在家里还经常使点小性子的妹妹,跟同学一起时是这个画风?!看来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她已经好好地成长了。(妹妹妈妈)
每每想起那一幕,我都想抽自己
我自诩为一个性格稳定的妈妈,情绪失控的时刻并不多,但唯独那一次,我至今回想起来,都想抽自己。
1毛8分钱的红包惹了祸
孩子2岁多的时候,喜欢滑动我的手机。有一天我在阳台晾衣服,手机放在沙发上,忘记锁屏了,所以屏幕停留在微信群消息上。这时候群里有个人发红包,孩子就去点了。等我晾完衣服回来,看到孩子“帮”我领了红包,顿时气炸了。其实这种群红包的金额都不大,我应该是领到了1毛8分钱,不过我这个人不喜欢在不熟的群里领红包,不想从不认识的人手里拿一分钱,所以看到的那一刻,我都蒙了。碰巧那阵子在工作上不顺心,再加上一直失眠,而且孩子爸爸一直在出差,没人分担家里的事情,搞得我整个人在极度疲劳、精神崩溃的边缘。
我大喊了一声:“谁让你动我手机了!”给孩子吓了一激灵,呆呆地看着我,知道自己做错事了。我又嚷了一句:“妈妈是不是说过,不要动我的手机!”他瘪了瘪嘴,点点头,眼泪在打转。看他这个样子,我还是很生气,我说:“你哪只手领的红包?”他伸出了右手,我打了他手心,孩子忍不住,哭出声来。但我还是觉得很生气,我说:“我不想拿别人的钱,不要这个红包,你现在拿了,你想办法还回去!”孩子又摇了摇头,开始拉住我的手说:“我错了,不还回去。”其实他想说的是:我不会,我不知道怎么还回去。但气头上的我像疯了一样,拽着他的右手,对他吼:“不还,不还就继续打手!”孩子哇哇大哭,一直重复着:不拿了,不拿了……
结局和反思
我去厨房冷静了一下,孩子在门外敲门,磨砂玻璃门透过来的小影子看着让人心碎,我用凉水洗了把脸,深呼吸调整情绪,打开门抱起了他。他使劲搂着我的脖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抱着他轻轻拍拍他的后背,跟他说:“不哭了,妈妈不生气了。但是下次,你不能随便动妈妈手机,记住了吗?”他拼命点头,我摸摸他的头发,哭得满头大汗。现在想起来就是很后悔,我这是干吗呢,1毛8分钱,为了自己可笑的面子,给孩子吓成这个样子,又是打手板,又是大声嚷。从那之后,孩子确实是长记性了,我也同样长记性了。(桂圆妈妈)
再来一次,我会选择和她好好说
我们家有一套计划执行表,表格上会标注出来每天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上床休息……如果没有发生特殊情况,我和孩子妈妈都会尽量按照计划执行,本质上也是希望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行为习惯。有一段时间孩子妈妈的工作很忙,总是早出晚归,所以就由我来负责监督孩子完成计划表的情况了。
作业风波
有一天晚上我回到家,发现该是在写作业的孩子却坐在客厅看电视。我连忙走过去问她:“你的作业都完成了吗?”她当时看向我的表情有一点紧张,小声说了一句:“写完了。”我并没有太注意到她的异样,心里想着作业写完了也可以放松一下,便没有再多问。等到了上床睡觉的时候,我临时抽查了一下她的作业本,想看看她有没有认真完成。结果她在我翻开书包的那一刻彻底慌了神,才交代了“实情”。原来她谎称自己作业已经写完,其实还有80%没有写。当时我一想到她不在规定的时间做该做的事,而且还撒谎,火气突然就上来了。我直接把她从床上拉下来,坐到课桌前开始补作业,并且大声叫嚷起来:“没有写完作业为什么不说!有看电视的工夫为什么不去写作业!而且你还撒谎!”孩子当时就吓得大哭起来,在听到她哭声的那一刻我顿时也有些烦躁,又补了一句:“今天写不完别想睡觉!”那天晚上孩子就这样一边哭,一边坐在课桌前补作业,我在一旁盯着她,时不时还冒出一两句埋怨的话。
结局和反思
等到作业补完已经将近10点了,孩子躺到床上的时候还在小声抽噎,都不敢抬头看我。那一刻我突然很后悔对孩子大吼大叫,明明可以很冷静地问问她原因,然后告诉她撒谎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再监督她把作业补完的。而且,回家后发现了孩子的作息异常却没有及时查验,其实也是我的“监管”失误啊!
直到现在,我想起来孩子坐在书桌前一边抽噎一边补作业,还小心翼翼地看我的眼神,都会觉得有些痛心。如果再回到那个时候,我肯定会选择平心静气地好好和她说。(予诺爸爸)
其实只是一件小事……
我女儿今年3岁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的性格,那就是倔。比如她有一些不太好的习惯,我们反复纠正,她也不改,确实令我和她妈妈有些头疼。
改不掉的啃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最近一段时间,她总是喜欢啃手,我和她妈妈每次看到她这个行为都会制止,并且告诉她这个习惯不好。孩子当时也会很认真地听我们讲话,然后乖乖把手洗干净不再继续啃,但是过不了几天就又会故态复萌。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海边的沙滩上堆城堡,孩子全程都玩得很开心。但是堆完城堡后,她还没有洗手就把手往嘴里送,我当时气不打一处来—为什么有些事情说了那么多次还是记不住!我自认为是一个脾气很好的爸爸,但是在当下的这一刻怒火值可谓是一路飙升。我立刻冲着孩子大吼起来:“你自己看看手多脏啊,为什么还往嘴里送!我和妈妈告诉你多少次了!为什么就是记不住呢?!”随后,我又狠狠地打了一下她的手心,心里想着这次一定要让她长长记性,不能再犯老毛病了。
结局和反思
这还是自女儿出生以来我第一次对她发脾气,当时的她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开始放声大哭,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沙滩上的很多人都看了过来。在那一瞬间我后悔了,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什么要朝孩子发那么大的火呢?!关键是,大声吼叫也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孩子哭得更厉害,而且也破坏了出游的好心情。(晞晞爸爸)
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打了他
我家孩子今年刚上幼儿园,平常调皮、捣蛋,比如弄脏了衣服,不好好吃饭,甚至玩面粉把家里弄得很乱什么的,我都觉得无所谓,我认为这都是成长的过程,孩子也不是故意的。
当然,遇到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我也会“咬牙切齿”,但我知道这时候跟孩子讲道理也没什么用,因为孩子不理解,这时候我一般都自己忍着,静下心来先安抚他。但有一次,我被愤怒冲昏了头脑。起因是孩子洗完澡后,抗拒我给他抹身体乳,还朝我身上打,我忘了他打到我哪里了,反正很疼,疼痛感让我无意识地打了回去。后来我跟邻居还说起了这事,我不理解为什么孩子会打我,我也很后悔打了他,如果在给他抹身体乳之前告诉他这样能帮他保护皮肤,或者当孩子抗拒时能停下来,冷静地跟孩子说,或许都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等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我跟他表达了我的感受,并真诚地向他道歉,结果孩子早不记得了,看来已经原谅我了。
这件事后,我也在反思自己,下次再遇到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总结出什么套路或者方法来应对,但是孩子不是机器人,情况总是不同的,我作为家长能做的唯有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冷静,“忍”字当先,当然也要接纳自己不能“忍”的情况,事后咱们跟孩子真诚地道个歉,事情也许就过去了。(八月妈妈)
原来无理取闹的是我
有一次孩子爸爸连续出差二十多天,我每天早晚要做两顿饭,白天单位的工作还很多,真的是非常疲惫。
这天下班回家后,做完饭收拾完我照例陪孩子弹钢琴。说实话那天我状态不是很好,所以女儿一弹错音我就马上就指出来。女儿是个比较有主见的孩子,她跟我说:“妈妈,我弹琴的时候请你不要说话,弹完再说!”我马上就发火了,大声嚷着:“你要是想让我安静,你就别弹错好吗?!”女儿被我吼哭了。
女儿的哭声把我的理智唤回来了,我知道女儿并没有错,她只是想更专注地演奏乐曲,无理取闹的是我。于是我抱着她说:“我不应该吼你,因为妈妈最近比较累,态度不好,妈妈跟你道歉。”女儿并没有马上原谅我,但我看得出来她也逐渐平静了下来。
这之后,我时刻提醒自己,再也不要因为自己太累迁怒孩子,以后累了就休息,即使一晚没陪女儿练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安妮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