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研究

2024-11-15 00:00:00李娜
中国商论 2024年21期

摘 要: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辽宁正处于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关键时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时代推动辽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辽宁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从国家战略全局出发,以实体经济为根基,科技创新为关键,产业升级为方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期推动辽宁实现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辽宁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11(a)--04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关键。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七个部分,即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以及经济体制[1]。其中,产业体系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是经济体系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内容支撑,也是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着力点。

2012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考察期间召开了3次座谈会,每一次都对产业体系建设提出要求。2015年7月长春座谈会提出“着力推进结构调整”[2];2018年9月沈阳座谈会提出“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3];2023年9月哈尔滨座谈会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4],这为辽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当前,辽宁正处于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1 重视实体经济,筑牢发展根基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其中实体经济是表现最好、最突出的。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率先发展,奠定了发展实体经济的雄厚基础,新时期转型振兴依然要依托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中,制造业是重中之重,辽宁具有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天然优势。同时,辽宁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传统制造业所占比重较高,现代制造业总体规模明显偏小,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具有重要支撑力的经济增长点[5]。所以,辽宁要不断在制造业上锻长板、补短板,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1.1 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

要用数字赋能制造业,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建设“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6],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指电子信息制造等行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产业数字化是指传统产业通过数字技术的改造,进而焕发新的活力。辽宁阜新的排山楼金矿就已经实现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通过5G+智慧矿山建设,工作人员无须进入井下,只要在地面的操控中心就可以将整个矿山井下的情况实时掌握。通过井下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工作人员在地面操作台上就可以实现对井下300米的远程操作。未来,辽宁要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水平,加快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

1.2 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表1为2022年辽宁三次产业结构,即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7]。2022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3∶39.9∶52.8,辽宁省为9∶39.4∶51.6,辽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辽宁的服务业增加值较低,说明辽宁“原字号”产业链较短,产品缺乏深度挖掘和加工,产品附加值偏低。

装备制造业、石化、冶金为辽宁三大支柱产业,其中石化产业主要集中为炼油,位于产业链的最低端。面对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两个严峻问题,辽宁石化产业要改变原有的传统发展方式,向高端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要延长产业链条,做精细化工产业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改变“炼”有余而“化”不足的状况。辽宁阜新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方式以资源型为主,主要围绕采煤、卖煤、用煤发电产业发展,这个产业链条较短,而且同样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辽宁要深度开发“原字号”,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使产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不断延伸,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

2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引领着产业的发展方向,不断增加产业的竞争力。辽宁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对产业创新很难形成明显的推动力量。

从表2研发投入强度,即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析[7]。2022年,全国研发投入强度的平均水平为2.54%,东北三省一区研发投入强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内蒙古自治区为0.9%,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5%。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分别为1.46%和1.38%,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和54%。辽宁省为2.29%,低于全国水平。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按照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三个梯队,东北地区分别在第二梯和第三梯队。其中,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分别排名第15位、第18位、第20位以及第27位。辽宁省相较于2012年的第7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还在不断下降[8]。

辽宁要实现转型振兴,最终要靠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6]。

2.1 强化基础研究

(1)做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2024年来自沈阳新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器人“天团”首次亮相龙年春晚沈阳分会场的舞台,这款工业机器人由该公司完全自主研发,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在于其智能控制系统,真正实现了机器人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辽宁要将科技创新重点放在自身优势领域,如机器人产业、传统三大优势产业即冶金、石化、装备制造业,以及石化产业链上的精细化工产业等方面,进而解决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2)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点在于强化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从研究、应用到生产的整个科研全过程的起始端,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开关。多数企业从事应用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成果转化、规模化生产以及快速获得利润。基础研究投入大、周期长,从立项、研究、出成果,再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实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要花费很长时间,且整个过程充满未知数,所以基础研究仍然是薄弱环节。未来辽宁要重视基础研究,要支持从0到1的原创性基础研究,不断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

2.2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更应该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所谓“产学研”深度融合,其中“产”即指企业。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从企业自身层面,引导其增加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主观意识,加大研发投入。从政府层面,要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条件,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活动。

作为全国经济总量第一位的广东省,企业创新能力强是广东发展的突出优势。截至2023年,广东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已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达3.2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7倍[8]。广东约90%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研发经费以及发明专利申请都来源于企业[9],企业已经成为广东省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来源。

辽宁要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型企业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辽宁要从小到大,形成一个科技型企业培育链条。在此过程中要加快推进链主企业的本地配套,围绕核心企业建立产业集群,使产业集群化发展。比如,沈阳华晨宝马公司侧重吸纳本地企业进入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体系,确保零部件的采购不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进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2023年,华晨宝马在中国的供应商超过400家,其中有138家位于辽宁,108家位于沈阳。在辽宁的供应商中,采购金额累计超过500亿元[10]。沈阳宝马扮演着产业链“链主”角色,带动了地区产业链发展,也带动了沈阳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制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政策措施,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要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3 发挥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科研力量

东北地区科教资源丰富,“沈大哈长”是中国最早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城市,拥有一大批高端人才和国家级科研院所。要把东北地区显著的科教优势和产业优势融合起来,打破科教与产业之间的壁垒。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应与企业深度合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要走进企业,成为工程师、设计师,企业研发人员要走进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实现良好互动。教研人员要从企业问题中遴选科研主攻方向,把着力点放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上。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平均主义,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通过辛勤劳动获得多重收入。

2.4 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科研成果能否真正转化为实际生产是科技创新能否提高产业经济增长的关键。要依靠政府来打通科技与产业之间的通道,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资源集聚作用,更好支撑辽宁产业和技术创新“双螺旋”发展[11]。要积极培育产业园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要高度重视打造良好创新生态,优化科技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3 明确产业升级方向,加快产业升级

3.1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12]。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来源于三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土地、资本,且三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经济增长量成正比。但是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这三种基本的生产要素都不是无限的,在对这三种生产要素进行配置、组合、使用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消耗的过程。所以要向第四生产要素技术和第五生产要素数据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因此,以技术、数据等先进的生产要素来创造财富的能力就叫“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塑造的核心在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在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比如,辽宁阜新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初期的政策是寻求衰退产业的援助机制,即寻找新的煤炭开采领域进行开采。但是资源型产业的生命力是有限的,单靠衰退产业的援助机制来续命很难走出困境。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寻求“接续产业的扶持机制”,找到适合自身的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壮大新动能。

辽宁要重点发展新能源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辽宁本身自然资源条件有优势,我国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辽宁发展新能源产业带来了机遇。辽宁阜新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寻找的接续替代产业之一就是新能源产业,要积极发展陆上风电、光伏基地,积极创建全国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未来辽宁应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产业,增加产业发展新动能。在未来产业方面,辽宁还要重点关注细胞治疗、元宇宙、深海深地开发、柔性电子等[6]。其中,在细胞治疗方面,现有的疫苗都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毒,未来可以重点关注通用疫苗的研发,使多种病毒都可以通过一种疫苗进行免疫。

3.2 发展特色产业

(1)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当前,冰雪经济成为东北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2023年冬季哈尔滨冰雪的溢出效应不断放大:餐饮行业,黏豆包、大冻梨成为东北早市的代名词。服装行业,东北火了,东北人爱穿的皮衣、皮草也成为时尚,跟着“爆单”。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系列文创产品供不应求。交通运输业,2023年哈尔滨机场客流持续飙升,成为东北三省最繁忙的机场,对冰雪体育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2024年2月东北举办的“十四冬”也推动了内蒙古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辽宁应该依托独特的冰雪资源优势,形成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真正让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2)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辽宁地理优势明显,14个地级市中有5个沿海城市,海洋资源丰富,这是辽宁宝贵的区位优势。辽宁省庄河市依托自身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庄河海上风电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海上风电基地。辽宁应充分依托自身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建设海上风电基地,逐步形成海上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另外,辽宁应依托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海产品深加工、观光垂钓研学等产业,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3.3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生产要素活力

(1)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积极促进央地融合发展,加大央地合作,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辽宁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辽宁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一定优势,要重点围绕国产大飞机C919的配套需求开展央地合作,使更多辽宁企业进入大飞机产业链供应链中,助力辽宁构建现代化航空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

(2)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国工商联最新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显示,2022年辽宁省只有3家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且排名较靠后,分别位于第42位、150位和265位。而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中,浙江108家,江苏89家,山东52家[13]。从这一方面来看,东北民营经济总体实力偏弱,缺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对于辽宁而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是优化营商环境。东北冰雪经济的爆火实质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卷”起来的服务,是营商环境在不断变化的具体体现,是东北发展观念在不断变化的具体体现。

当前,辽宁正处于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辽宁实现转型振兴的关键。辽宁要始终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锚定产业升级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辽宁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辽宁力量。

参考文献

习近平.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798640.2018-1-31.

习近平.加大支持力度增强内生动力 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7327821.2015-7-20.

习近平.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 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320097.2018-9-29.

习近平.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EB/OL].http://m.news.cn/2023-09/09/c_1129854063.htm.2023-9-9.

姚毓春,李冰.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J].社会科学辑刊,2024(1):119-125.

2023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N].辽宁日报, 2023-11-13.

EBw8+fqHOCPtOZn3jR5d3p2xrxLgoOJHTKW5PRDBXZ4=

中国统计年鉴2023[EB/OL].https://www.stats.gov.cn/sj/ndsj/2023/indexch.htm.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EB/OL].http://www.casted.org.cn/channel/newsinfo/9680.

卢梦琪,徐恒,齐旭,等.在新征程上谱写经济发展新篇章[N].中国电子报,2022-10-21.

胡婧怡, 曹树林.全球1/3宝马汽车在沈阳生产[N].人民日报,2024-06-15.

袁畅泽,牛玥.辽宁省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群成立大会在沈阳召开[EB/OL].http://liaoning.nen.com.cn/network/liaoningnews/lnnewsyuanchuang/2024/03/15/623202544729985198.shtml.2023-3-15

习近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40171526.2024-2-2.

《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EB/OL].http://www.acfic.org.cn/ztzlhz/cwhy131_8869/2023my5bq_05/202309/t20230905_19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