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海南自贸港冷链物流发展痛点研究

2024-11-15 00:00:00李华李运强林麟
中国商论 2024年21期

摘 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海南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依托自身产业、政策及地理优势,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发展,促进了海南省现代化产业的提升。首先,文章从冷链物流需求剧增、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需要及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升级三个方面探讨了加快海南冷链物流发展的必要性;其次,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冷链物流人才、冷链物流标准化、冷链物流信息化、冷链意识及冷链供应链六个方面分析海南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痛点;最后,针对海南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痛点与难点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助力海南省冷链物流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海南省;冷链物流;物资流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11(a)--04

2020年5月14日,中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纳入其中。2021年,海南省政府在《海南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冷链物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战略定位,表明了海南省政府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的决心。但由于海南省冷链物流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许多不足,整个行业还需不断提升。海南省应积极响应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海南产业优势、地理优势及自贸港政策优势,牢牢把握发展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积极提升海南连接全球的通道能力,努力建设成服务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国家冷链大仓库”,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冷链物流中心。

1 海南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的必要性

1.1 冷链物流需求剧增

近年来,海南省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地理优势及自贸港政策优势,依托“一带一路”经济带,积极融入国内外市场,利用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产品贸易,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2018—2022年,海南省果蔬产量不断增加,肉类及水产产量相对稳定。2018年海南省水果产量431.73万吨,2022年水果产量增加为563.47万吨,增长30.5%;2018年蔬菜产量566.77万吨,2022年蔬菜产量高达605.43万吨,增长约7%。相比之下,肉类产品以及水产品产量相对平稳,中间有小幅下降。农产品产量增加,如何使农产品保质保量到达消费者手中,离不开冷链物流的保驾护航。因此,随着海南省农产品产量及贸易需求量的逐年增长,冷链物流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1.2 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需要

国内国际双循环都离不开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流通体系,为有效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我们必须全面规划和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的建立,以确保其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提供坚实的支撑。冷链物流一端连着农业生产,另一端连着消费,是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冷链物流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转型及农民增收,使产品保质保量送到消费者手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冷链物流在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了应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在2020年明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海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理应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应充分发挥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产业优势及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布局中及“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中,推动海南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3 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升级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生活。2018年海南省常住人口982.48万人,2022年海南省常住人口达1027.02万人,3年时间海南省常住人口增加了约38万人,增长率为5%。预估到2025年,海南省的常住人口将超过1200万人。海南省2018年城镇化率为59.06%,到2022年城镇化率增长到61.49%,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城镇人口增加,无形中城市对日常果蔬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大部分生鲜农产品生产地均在农村,如何使这些生鲜农产品保质保量从田间送到餐桌,需要冷链物流保驾护航,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在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4620美元,首次超过4000美元;到2021年我国人均GDP已高达12558美元。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城乡居民对生鲜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对消费产品的品质越来越重视,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加,以上均无形中增加了对冷链物流的需求。

2 海南自贸港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痛点与难点

2.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仍需提升

2019年,我国人均冷库保有量约为0.11立方米,海南省人均冷库保有量约0.17立方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0年底,海南省已建成冷库容量达62万立方米,但大部分冷库是传统冷库,有较大部分是2000年左右甚至更早建造的,建造时水平工艺较粗糙、或部分未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冷库信息化及管理水平较低。在冷链运输工具方面,截至2020年底,海南省有195辆营运性冷藏车,平均0.19辆/万人,冷链车数量相对较少。截至2020年,海南省生鲜果蔬产品的冷链流通率仅13%,冷藏运输率约为18%,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果蔬产品流通环节的腐损率约为2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许多生鲜农产品运输仍采取“冰块+棉被”的运输方式。目前,大多数冷藏车未安装跟踪定位及全程温度监控设备,冷链装备技术水平较低,均影响了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此外,海南省田间预冷库数量较少,已建成的田头冷库也普遍存在空置率高、能耗高、成本高、设备老旧、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缺乏现代化的冷库设施。

2.2 冷链标准体系日益健全,宣贯实施难度大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及推广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负责。根据中国冷链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23版)可知,我国目前已颁布的农副产品、食品冷链物流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如《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GB/T 28577-2021)、《食品冷链物流交接规范》(GB/T 40956-2021)等高达385项,其主要包括基础性标准、设施设备标准及技术作业与管理三方面的标准。可见,冷链物流标准数量不断增加,体系日益健全。但由于冷链物流标准出台后,存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管理部门多、部分标准存在交叉矛盾尚未统一、各项标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衔接性及大部分企业尚未遵照标准落实执行及后续监督处罚条款及落实不明确,宣贯实施执行难度大等问题。海南省在生鲜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逐年增加,有些冷链标准的制定未考虑与国际接轨,导致在冷链进出口环节存在较多问题。

2.3 冷链物流全流程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技术的崛起与普及,海南省在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但其信息化只运用于某些环节,缺乏冷链供应链全程动态信息化,信息化平台普及与运用有待提升。2020年,海南省政府主导并开发了一款旨在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可追溯的电脑软件及网络平台“海南省冷链食品可信追溯平台”,包括电脑网页端、名为“仓运通冷链食品可信追溯平台”的市场主体使用微信小程序,以及名为“冷链可信追溯平台”的监管者和消费者使用微信小程序。该信息平台的研发有效解决了海南省冷链食品的可追溯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食品安全问题。但该平台目前无法做到全过程动态监管,虽然可以查询从订单受理到客户签收全程的订单状态,以及冷链过程中的车辆、设备、人员等信息,但无法监控到冷链过程中冷链设备温度、设备轨迹和湿度以及出现问题后平台如何有效警报等问题。此外,除了食品需求全流程监管,对温度有严格要求的产品如医药及化学制品等同样缺乏全流程监管。2022年,海南省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搭建了“海南省冷链物流公共服务数字平台”,该平台目前能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有冷链仓库、冷链车辆、冷链专线等资源,同时还提供冷链仓库货源、冷链运输货源以及国际物流供应链保障、物流信息查询等服务,但由于该平台搭建时间较短,目前该平台尚未得到有效普及与运用。

2.4 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紧缺

随着海南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双循环新发展进程的加快,冷链物流行业正在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一过程需要大量专业冷链物流人才。2020年,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首次纳入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里,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约27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冷链物流与技术管理专业。通过调查,海南省尚未有高校开设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目前仅有三亚理工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开设了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并且海南省还未能培养专门的冷物流人才,只能依靠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因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可能没有接触过冷链物流相关课程,或者只是作为选修课开设,整体对冷链物流认识较欠缺,进入冷链物流企业或冷链物流相关岗位后,往往需要投入额外的成本进行二次培养,才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这不仅导致了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不匹配,还导致物流专业毕业生无法立即上岗,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化人才大批量涌入海南,但因其发展前景不明确及工资待遇较低等原因,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冷链物流人才难度较大。

2.5 冷链供应链体系尚不健全

冷链供应链一般包括原材料预冷、冷藏加工、冷链仓储、冷链运输、冷链配送以及冷藏销售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涉及多个主体。在整个冷链流通过程中,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相互交织,共同支持着整个冷链供应链的运行。当前,海南省冷链供应链存在较多问题:在原材料预冷环节,目前海南除大部分水产品及肉类,较大部分果蔬因预冷成本高、预冷意识不足及田头预冷库缺乏,采摘后未预冷就装车运输,最后导致腐损率高;在冷链仓储环节,因冷库工艺粗糙或管理水平较低,冷链存储期间出现库温波动,最终导致产品品质损坏;冷链运输环节,因冷链运输车辆数量少、冷链运输成本高及冷链运输过程中缺乏全程温度监控等原因,容易导致产品品质无法保证。海南省农产品冷链供应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供应链运行机制落后、冷链各环节衔接性差、冷链成本高、缺乏全流程冷链监控等问题,导致冷链供应链运行效率低、运行成本高及冷链产品腐损率高等问题。

3 海南自贸港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3.1 加快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1)冷库建设方面,虽然海南人均冷库保有量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现有的冷库面积仍无法满足海南省居民日益增长的冷链需求,再加上冷库建造成本高,一般只有大型企业才有资本投入建造,海南省政府应给予本地冷链企业资金支持,同时联合银行给予冷链物流企业低息或无息贷款,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智慧冷库。(2)冷链运输车方面,海南省所拥有的运营性冷藏运输车过少,因冷藏车购置成本高,部分小型冷链物流企业无法支付其高昂的购置费,中型冷链物流企业自有冷链运输车数量规模相对较小,海南省政府应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省内冷链物流企业一定的资金扶持,或者提供低息无息贷款,支持相关企业有购置冷链设施,鼓励企业积极向现代化冷链物流企业转型,努力提高冷链物流设施的覆盖面,努力打造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同时,海南省应加大对田间预冷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完善产地预冷设施设备,降低农产品腐损率,确保生鲜农产品在采摘后“最先一公里”的新鲜度和品质。

3.2 不断健全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

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应不断健全,针对目前已出台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应统一管理归口,避免多头管理;针对已出台的标准存在的交叉矛盾,缺乏衔接性,应找出矛盾,形成一致,后续即将出台的各项标准之间应增强衔接性,避免自成一体;已出台的385项冷链标准应加大宣贯实施力度,使企业严格遵照标准执行各项冷链操作。在冷链标准的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与国际接轨,避免后续冷链操作的不一致性。除了标准的制定以外,政府还要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做好带头作用,实施冷链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此外,海南省针对当前各个政府部门职权分散,导致冷链物流标准在执行过程中意见无法统一,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将相关监管部门的职权进行整合,简化操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从而实现海南省冷链物流标准化的协调统一,提高海南省冷链物流的运作效率,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3.3 加快构建贯通全流程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

目前,在海南省政府的牵头与带动下,已陆续搭建了“海南省冷链食品可信追溯平台”和“海南省冷链物流公共服务数字平台”等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但因存在无法实现冷链物流全流程监控及平台搭建时间较短,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运用等问题,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首先对现有冷链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功能,贯通到冷链物流全流程;加大普及力度,提升全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政府应积极牵头搭建覆盖全省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不断完善功能,积极鼓励冷链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积极入驻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整合全省冷链物流资源,不断优化冷链物流的资源配置;利用5G技术、定位导航、区块链、自动识别等技术,实现对冷链物流全过程实时监控及全流程溯源,让冷链物流环节更加透明,降低冷链物流的监管难度。在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下,最终实现海南省冷链物流的高质量发展。

3.4 加快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与引进

海南省政府应充分利用“百万人才进海南”的优势,通过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提高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加快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冷链物流人才。在本地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方面,鼓励海南本地有相应基础和条件的高校,开设冷链物流专业,鼓励高校与海南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授课标准,鼓励企业老师进入课堂,以期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冷链物流人才。同时对冷链物流行业的人员,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和行业协会定期为员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其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及新工艺,与时俱进,吸引更多专业性、复合型及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进入冷链物流行业。

3.5 构建完善的冷链供应链体系

海南省应积极打造符合海南本地产业发展的冷链物流体系,确保生鲜农产品在冷链流通过程中质量得到保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冷链物流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对冷链物流产地预冷、冷链仓储、冷链运输、冷链配送及冷链销售全流程的实时监控及追溯管理;强化落实相关部门对冷链各环节如冷链加工、冷链仓储、冷链运输与配送和冷链销售各环节的监管职责,明确各部门监管内容,避免重复多头监管等问题,同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不断提升冷链供应链效率。加快推进由政府指导,本地冷链物流龙头企业牵头,整合区域冷链资源,实施综合管理与调配,提升海南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冷链实施的建设、冷链平台搭建及冷链标准制定实施等,应考虑与国外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联通和联接,持续推进海南省冷链供应链与东盟及国外发达国家的链接。

参考文献

曾庆菊.打通“最初一公里”,解决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源头问题[J].中国储运,2022(6):138-139.

田超.政府角色下贵州省六盘水市推动县域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22,45(14):135-138.

马林林,李延荣,陈忠野.“十四五”期间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机遇、困境及方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3(11):49-50.

詹敬彬.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路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45(8):123-125.

洪岚,刘媛,白云凤.欠发达地区农产品产地冷链建设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4,45(3):8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