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对国内消费的影响探析

2024-11-15 00:00:00付岳梅应世潮
中国商论 2024年21期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在此背景下,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文旅融合不仅能够提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还能够促进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因此,深入探析文旅产业融合对国内消费的影响,对于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阐述双循环背景下文旅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其次提出坚持文旅产业融合促进国内消费的实践要求,最后重点探析双循环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促进国内消费的策略。研究发现,文旅融合不仅丰富了消费内涵,提升了消费品质,还促进了区域消费的均衡发展。未来,应继续深化文旅融合,创新消费模式,以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循环;文旅产业;国内消费;文旅融合;消费市场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11(a)--0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要扩大文化演出市场供给,激发文化娱乐消费。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和文化产业的兴起,消费活力加速释放,文旅新业态蓬勃发展,有效拉动了文旅消费,“流量”逐渐转化为城市“留量”,文旅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当前热门的话题。在双循环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对国内消费的影响愈发显著。要通过文化旅游全领域、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深度融合,建成人文特质鲜明、文旅吸引强劲、文旅消费旺盛、文化魅力彰显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并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文旅融合引领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发展。

1 双循环背景下文旅产业发展的新特征

1.1 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双循环发展格局是指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文旅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和特征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在这种双循环背景下,文旅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的发展特征:第一,内需潜力进一步释放,双循环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内需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文旅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领域,其消费需求主要来自国内市场。第二,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双循环发展格局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而是要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在文旅产业领域,这意味着既要加强与国际旅游市场的合作,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来华旅游,也要积极参与国际旅游竞争,提升中国旅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第三,区域协同发展成为重要趋势,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区域协同发展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加强区域间的文旅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推动旅游线路和产品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区域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第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通过推广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绿色旅游产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活动的推广普及,可以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履行。

1.2 新旅游市场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新旅游市场正成为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力量。一是旅游产品的创新与多元化。新旅游市场不仅仅关注传统的景点观光,更注重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因此,文旅产业开始将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等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并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和主题旅游活动,如非遗体验游、乡村民宿游等,这些创新型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二是科技赋能文旅产业的趋势愈发明显。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文旅产业能够更好地分析消费者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三是跨界合作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旅游市场促进了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合作,如与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产业、农业等结合,推出了丰富多彩的跨界旅游产品。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拓宽了文旅产业的发展空间,还丰富了消费者的旅游选择。

1.3 社会经济新发展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双循环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的新发展对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旅产业不仅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还展现出了全新的发展特征。第一,消费升级驱动高质量文旅产品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文旅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高品质、个性化、体验式的文旅产品成为市场的新宠。这一变化推动了文旅产业向精细化、专业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第二,科技创新赋能文旅产业发展。5G、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为文旅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文旅产品的质量和体验,还为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第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文旅资源互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各地的文旅资源得以更加有效的整合和互通。这既有助于打破地区间的文旅资源壁垒,也能促进不同地区间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更为完善、多元的文旅产业链。

2 坚持文旅产业融合促进国内消费的实践要求

2.1 打造文旅营销新品牌

打造文旅营销新品牌,是一个多元化、创新性和系统性的任务。第一,品牌定位与形象塑造:基于目标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确定文旅品牌的独特卖点和市场定位,如文化历史体验、自然风光探索、休闲度假等;通过视觉识别系统(如LOGO、字体、色彩等)和故事化营销,打造具有辨识度和记忆点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好感度。第二,产品创新与开发:地域文化和旅游资源结合,开发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如文化体验游、主题游、定制游等;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和传播。第三,市场拓展与合作共赢: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拓展,如旅游电商平台、旅行社合作、景区联票等,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和市场份额;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文旅产业合作,共同打造跨区域的文旅品牌和产品,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2.2 积极发展文旅夜经济

夜经济不仅仅是城市活力的体现,更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发展文旅夜经济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发展文旅夜经济,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城市夜间文旅布局,挖掘夜间文化旅游资源。通过整合现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夜间文旅项目,如夜间观光、夜间演出、夜间购物等,丰富夜间文旅产品供给,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优化夜间文旅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夜间安全保障,完善夜间交通、卫生、照明等设施,提高夜间文旅服务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消费者满意度。此外,要创新营销推广手段,提高夜间文旅知名度。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加强夜间文旅品牌的宣传推广,提高夜间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3 有效布局文旅新赛道

文旅产业融合促进国内消费的实践要求是有效布局文旅新赛道,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思考和战略布局。精准把握当前文旅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和服务。这包括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旅游偏好、文化兴趣、消费习惯等,以及其在旅游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构建多元化的文旅产品体系,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这可以通过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景点和体验项目。同时,加强文旅产业的跨界融合也是重要一环。通过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可以开发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文旅产品和服务,提升文旅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此外,完善文旅产业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也必不可少。这包括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接待能力、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优化旅游住宿和餐饮服务等。

2.4 树立“大文旅”意识

树立“大文旅”意识,对于促进国内消费的实践要求而言,是文旅产业融合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从更宽广的视角来看待文化和旅游的结合,超越传统的旅游边界,将文化元素深度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创造出更多具有文化底蕴和吸引力的旅游体验。首先,政策层面应加强对文旅融合的支持和引导,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提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要加强跨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其次,文旅企业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作为,深入挖掘自身文化内涵,开发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最后,要加大对文旅融合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我国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提高公众对文旅融合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3 双循环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促进国内消费策略

3.1 拓展消费市场,创新消费模式

3.1.1 创新文化旅游消费模式

为了进一步拓展消费市场并创新文化旅游消费模式,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推动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要深入分析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目前,虽然文旅产业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文化内涵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也影响了消费者对于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拓展消费市场和创新文化旅游消费模式的策略:第一,深化文旅产业融合要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旅游地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消费者的文化体验,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第二,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要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开发具有差异化、个性化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第三,拓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文旅产品的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营销,提高文旅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1.2 塑造本土多元文化旅

旅游品牌在双循环发展背景下,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对于扩大内需、促进国内消费具有重要意义,还是传承与发扬本土多元文化的重要途径。拓展消费市场,提高消费层次。第一,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拓展文旅消费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扩大文旅产品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另一方面,可以开发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化、个性化旅游产品,提高消费层次,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高水平旅游体验的需求。第二,塑造本土多元文化旅游品牌。本土多元文化旅游品牌的塑造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应充分利用各地的文化资源,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品牌化、标准化、国际化的管理方式,提升本土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区应充分利用各自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共同打造跨区域的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动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共赢发展。

3.1.3 稳步开拓入境旅游市场

在双循环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对于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稳步开拓入境旅游市场,我国需要实施一系列策略。一方面,深化文旅融合,提升产品品质。通过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水平。另一方面,稳步开拓入境旅游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针对入境游客的需求和特点,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提升中国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完善入境旅游政策和服务体系,为入境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3.2 深化创建示范,促进融合发展

3.2.1 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国内消费水平,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的建设。以下是具体的推进策略:第一,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文旅产业融合提供有力保障。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项目审批等方面,降低文旅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同时,政府还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文旅融合项目的发展和创新。第二,优化产业布局,在文旅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要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旅产业链。通过整合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产业集群,提高文旅产业的集聚度和竞争力。第三,推动产品创新,创新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要鼓励文旅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通过产品创新,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升文旅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2.2 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特色小镇等创建工作

(1)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全域旅游意味着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和建设,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在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应注重区域特色的挖掘和整合,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同时,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此外,还应加强区域合作,形成旅游发展的合力效应,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2)国家5A级景区的建设:国家5A级景区是我国旅游景区的最高等级,代表着景区的高品质和高标准。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过程中,应注重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同时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体验。此外,还要加强景区的智慧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国家5A级景区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促进旅游消费的增长。

(3)特色小镇的打造:特色小镇是指以传统文化、特色产业、生态环境等为依托,具有独特魅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城镇。在打造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同时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城镇的综合竞争力。此外,还要注重特色小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宜居宜游的旅游环境。通过打造特色小镇,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消费,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3.2.3 推进“博物馆之城”创建

项目融合旅游、文化和创意产业,通过搭建博物馆与旅游景点共建的模式,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之城”。这一创新的旅游模式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底蕴,还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在双循环背景下,这种文旅产业融合的模式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潜力,能够有效促进国内消费,并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通过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可以为城市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推进“博物馆之城”创建计划,将为城市带来更为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推动文旅产业不断创新和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3.3 集合文旅元素,有效拉动消费

在双循环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不仅仅是促进国内消费的关键策略,更是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为了深入挖掘文旅融合的巨大潜力,需要在集合文旅元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文旅新赛道。一方面,我们要整合和优化各类文旅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形成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通过打包销售、优惠套餐等方式,将各类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提高旅游产品的综合吸引力和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科技创新在文旅融合中的应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比如,开发智慧旅游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历史文化;通过智能导览系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路线等。此外,加强文旅产业的跨界融合。与影视、娱乐、体育等行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新市场。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主题活动等形式,提高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结语

双循环背景下,文旅融合已成为推动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重要途径。未来,要进一步把握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同时,要注重提升消费者体验,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以更好地激发国内市场潜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合作,文旅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吴雅婷.数智赋能 看成都文旅消费如何推“沉”出新[N].成都日报,2024-08-17(002).

郑晓虎.紫阳:“体育+文旅”激发消费新活力[N].安康日报,2024-08-16(002).

凌晨.“新中式美学”牵动文旅产业链 西安、洛阳角逐汉服消费第一城[N].21世纪经济报道,2024-08-15(006).

宋齐芳.丰富供给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N].联合日报,2024-08-14(002).

陈芳.文旅“热”直播“火”各地出招激发消费新活力[N].上海证券报,2024-08-13(001).

李宣璋.如何全方位促进服务消费?商务部: 五方面研究出台具体措施[N].每日经济新闻,2024-08-12(002).

择远.要继续打好文旅消费“三张牌”[N].证券日报,2024-08-12(A01).

荆文娜.服务消费将成为消费扩容提质重要抓手[N].中国改革报,2024-08-11(001).

刘晓亚,马静.天水旅游市场活力十足 旅游消费“热辣滚烫”[N].天水日报,2024-08-10(001).

岳本奇,高辉,陈璐阳,等.吉林省乡村振兴中的文旅产业机遇与挑战: 基于冰雪经济与农业经济的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4,44(14):162-165.

肖津.数字经济背景下文旅产业转型发展的经济政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4(21):13-16.

姚瑶.数字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J].文化学刊,2024(7):47-50.

赵天天.全媒体背景下文旅博览会品牌传播策略研究[J].商展经济,2024(13):8-10.

李慧.依托书画文化艺术资源优势助力特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通渭县为例[J].参花,2024(19):56-58.

王琛.统筹“政府”与“市场”推动鲁朗小镇高质量发展: 广东文旅援藏工作思考与实践[J].新西藏(汉文版),2024(7):42-44.

刘帅,田惠敏,巫志华.文创市集: 激发城市文旅经济新活力[J].产权导刊,2024(7):17-19.

李晓楠,殷知行.“双循环”背景下澳门文旅产业发展机遇与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3(14):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