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t

2024-11-15 00:00:00朱小颖
教育界·A 2024年28期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中,观察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至关重要。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表现为主动、积极且深层次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有必要以多种策略来支持幼儿的游戏学习。其中包括在游戏中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意图和兴趣点;培养幼儿的计划能力;扮演玩伴角色,关注幼儿真实的学习经历与成长;识别幼儿的游戏行为并给予回应,引导幼儿从游戏中走向课程,以支持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关键词】游戏;有意义的学习;倾听;计划能力;课程

作者简介:朱小颖(1978—),女,安徽省芜湖市实验幼儿园。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需要深入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并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以确保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1]。由此可见,学习是幼儿成长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根据2022年教育部制订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其中特别提到了“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2]。

一、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的概念

学习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不仅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也是他们构建认知结构和获取经验的途径。研究表明,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在真实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感知交互、获取经验、解决问题,形成认知结构。这种学习不仅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还包括专门的教学和游戏活动[1]。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活动被视为基本学习形式。在游戏中,幼儿展现出构建、合作和表征等行为,他们获得经验的途径多种多样,学习过程具有主动、积极和深层次的特点。通过观察和倾听,教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并引导幼儿以独特的方式探索世界、积累经验,从而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益。

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的策略

以我园开展的“六一游戏节”活动为例,探讨在自主性游戏中如何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

(一)在游戏中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意图和兴趣点

1.创造游戏环境

我园持续开展自主性游戏活动已逾十载,通过实践研究不断丰富户外游戏和创造活动,逐步建立起涵盖生态元素的游戏环境。我园提供可移动组合和自由取放的游戏材料,并制订有效的游戏指导策略,构建了涵盖生活实践、游戏体验以及主题教学的自主性游戏活动体系。例如,我园为每个班级提供别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其中包括各种粗细不同的绳索、长短不一的水管、炭烧积木、跳箱、滚筒、木梯、水池、沙坑、小车、树叶、自制的乐器等。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游戏经验,还能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运用辅助材料,创造出多样化的游戏玩法。例如,利用水管组合打造“小电话”、搭建探险场地的跳箱和木梯结构、使用树叶、塑料袋和包装纸制作手工面具,或者在水池中进行水战等。在游戏中,幼儿之间能够自由组合,相互团结协作。

2.积极倾听和对话

幼儿表达自身想法的方式丰富多样,包括语言、动作、绘画、舞蹈和表情等。教师应当巧妙运用各种途径,以深入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促进个体或集体对话的展开。在与幼儿的交流中,教师的积极倾听和对话能够引导幼儿形成包容和开放的态度,从而有效完善其认知世界的观点和方式。

在四月某日,各班级开始就“六一”儿童节活动的安排展开讨论。幼儿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包括表演唱歌、跳舞、做小模特、参加游园活动等。大班幼儿表示他们曾经玩过各种游戏,但即将毕业转入小学,对于要离开充满乐趣的幼儿园感到不舍,希望能再玩一遍所有游戏,以及尝试更多有趣的游戏项目。而其他幼儿回忆起在方特欢乐世界的游玩经历,希望这次活动也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项目。教师意识到,通过参与多样化的自主游戏,幼儿可以激发独立思维并积累丰富的经验,他们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教师积极倾听幼儿的想法并鼓励他们自己做主。在进行重新讨论后,幼儿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利用幼儿园内丰富的游戏材料设计有趣的游戏,举办全园游戏节游园活动。

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主动倾听幼儿的思想和需求,捕捉幼儿在活动中所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并通过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促使幼儿自主学习。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计划能力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导(试行)》提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由活动的机会,并支持他们自主选择和计划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规划能力有助于塑造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系统地解决问题,促使幼儿行为的规范化。

1.借助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制订计划

幼儿的游戏计划可能较为模糊、简单和粗糙。通过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并进行追问,可激发幼儿持久的兴趣和动机,进而帮助他们制订更具体、全面的游戏计划。教师可引导幼儿回顾自身经验,以初步构思游戏活动,举例如下。

师:我们需要为六一游戏节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幼:我们需要准备充足的材料和玩具。

师:到底要玩哪几个游戏,咱们要事先设计好哦。

幼:游戏是有规则的,我们要做一个规则提示牌,让玩的人能看得懂。

师:我们幼儿园那么大,在哪里玩游戏比较好呢?

幼: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的操场、多功能厅和水池等

地方举行活动。

师:儿童节那天放假,那我们哪天举办游戏节呢?

幼:那我想在节日前一天就玩游戏啦。

幼:老师,能不能请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啊?

师:可以请爸爸妈妈一起体验过儿童节的快乐!这真是个好主意!

在教师与幼儿的一问一答之间,游戏的计划已经确定。随后,教师需引导幼儿将他们的想法书面化(见表1),以促进计划的有效实施。

此计划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体现了幼儿有意义学习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话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现了心灵的开放和思维的活跃。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的认知逐渐深入,构建了新的经验和价值观。

2.给予情感支持,鼓励幼儿记录计划

幼儿在制订计划时,教师应立即记录并认真对待,以体现对幼儿的肯定和重视,从而有效提升其制订计划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需提供情感支持,激励幼儿相信自己具备制订良好计划的能力,同时考虑每个幼儿表达方式的差异性,特别关注那些不擅长言辞表达的幼儿,鼓励他们尝试用绘画、图表等形式表达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应提供物质支持,如通过制作展板、门票等具体方式呈现幼儿们的想法,以激发其获得成就感。通过满足幼儿形象思维表达的需求,有助于引导幼儿从具体事物升华至对计划实施的认知,促进其高阶思维的形成。

(三)扮演玩伴角色,关注幼儿真实的学习经历与成长

1.关注学习内容,培养幼儿自主探究意识

在整个游戏节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参与其中并享有决策权,这有助于他们构建自我认同感。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和平台,同时重视并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由于幼儿们曾有参与方特欢乐世界、赭山公园和其他儿童乐园的游玩经历,因此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将这些游戏经验迁移至此次活动中。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环节。

环节一:确定内容。各班幼儿园共同开展头脑风暴,创意设计并集体商议,并在教师的协助下确定了11个备受喜爱的游戏。游戏包括水上乐翻天、小小英勇特种兵、沙漠寻宝、聪明的小袋鼠、密林探险、糖果对对碰、快乐传球、娃娃传传乐以及球球大作战等。

环节二:设计图标。每位幼儿自主设计本班级的游戏图标,并展示所有幼儿设计的作品。随后,每位幼儿选择一块小积木,将其投放在自己喜爱的设计图标上,投票选出班级的游戏图标。最终确定了12个包括“六一礼物”在内的图标。

环节三:评选门票。全园幼儿参与游戏节入场券图标设计,按照不同班级大小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进行设计活动,并开展海选评选过程。为了确保评选的公平性,各班级幼儿将进行跨班评审,最终确定各班级的游戏节入场券图标设计。

环节四:制订规则。教师引导各班级幼儿自主设计游戏规则和玩法图,以便游玩者通过观看示意图便能理解游戏玩法。此外,幼儿们还以图画形式向父母呈现一封信,提醒他们参与游戏节时的注意事项,如活动时间安排、游戏介绍、穿着运动装以便活动便利、招募家长志愿者等。

环节五:布置场地。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商议游戏所需材料及场地布置,并在活动前准备完毕。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游戏,其设计需要激发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协商讨论和配合操作,不断发散思维、解决问题,推动游戏的顺利进行。

2.关注行为表现,激发幼儿内在潜能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们通过创造“最近发展区”逐步实现自我发展。作为活动的主体,他们强调游戏过程而非结果,并致力于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以设计水上乐翻天游戏为例,幼儿在结合游戏中习得的沉浮知识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材料,逐步完善设计方案。经历多次试验和探究,他们最终选用大型矿泉水桶、竹竿、绳索、透明胶布等材料,成功打造出能够容纳四人的小船。面对不断涌现的问题,幼儿们积极探讨、共享经验、进行实证验证及总结反思,以富有意义的深度学习达成问题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获得了创造、协作、挑战、快乐等方面的丰厚收获,同时也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具备挑战困难和克服逆境的综合素养和良好品质。

学习品质的塑造是一个漫长且逐步的过程,对幼儿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促进其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3.家园共育,通力合作

经过师生们的精心筹备,家长受邀参加六一游戏节活动。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人声喧嚣,欢声笑语不断,互动频繁。许多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许多家长也认识到幼儿的学习范围不仅限于书本知识,还包括幼儿从活动准备中获得的经验、领悟的道理和培养的习惯,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应与家长及时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征询他们对幼儿园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幼儿自主设计的游戏环境,邀请家长踏入幼儿园,共同参与亲子活动,对幼儿VpecrLXOEhlggFKvhm5t4g==的发展及家长教育理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家园共育模式不仅富有趣味性,还为教师与家长之间高效沟通提供了新的途径。

(四)识别幼儿的游戏行为并给予回应,引导幼儿从游戏中走向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在于通过学习活动使幼儿获得全面的经验。课程作为将学前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经验的桥梁,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园已经建立了系统的自主性游戏课程体系。

例如,我园现已将“六一游戏节”活动列为特色项目,确保每年举办,并不断更新和完善活动内容,以满足不同游戏和幼儿的需求。又如,针对小班新生入园初期常见的争执和打闹问题,我们开发了“朋友,你好”游戏课程。通过引入绘本故事和音乐游戏等教学活动,打造了“找朋友”“健康好朋友123”等自主学习项目,帮助幼儿建立健康友谊并提升社交技能。再如,在管道游戏中,幼儿对声音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我们开设了“乐音与噪音”“跳舞的小米粒”“我是怎样发声的”等新课程,引导幼儿根据兴趣主动学习,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常常展现出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从而催生新的学习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这种思维碰撞促使幼儿产生更多的疑问,进而开展深入探究。因此,教师应当细致观察和识别幼儿展现出的兴趣点,鼓励幼儿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并借此生成新的课程内容,从而帮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更系统的学习体验。

结语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赋予幼儿学习更为丰富和意义深远的内涵,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斌,虞永平.基本立场的回归与内在本质的高扬: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前教育观念的流变[J].学前教育研究,2019(1):3-8.

[2]柴利霞.马赛克方法助力“幼儿有意义的学习”[J].教育家,2023(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