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活动内容,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将游戏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基于幼儿身心特点与成长需求,围绕晨间环节、过渡环节、区域活动、领域课程四个方面,提出幼儿园开展一日生活游戏活动的策略,以期用游戏营造更加和谐且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生活;游戏活动
【基金项目】本文系临夏州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幼儿园开展一日生活游戏活动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LX[2023]GH07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丁晓红(1980—),女,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第四幼儿园。
在幼儿教育中,一日生活是引导幼儿开展活动的根本;游戏活动则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也是幼儿探索世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将游戏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强调教育应以游戏为媒介,打造寓教于乐的课堂。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一日生活游戏活动,成为当前幼儿教育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幼儿教师需加强对一日生活及游戏项目的研究,将游戏与幼儿实际生活相联系,以游戏让幼儿在主动探索、发现、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晨间环节中的游戏
(一)激发活力,唤醒身心
一般来说,在清晨入园环节中,教师与保健医生会完成晨检工作,检查幼儿身体的健康情况,随后引导幼儿在指定区域内自由活动,帮助幼儿在清晨快速适应园所的生活环境。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所对应的晨间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第一个环节,可起到激发幼儿活力的作用。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将游戏活动渗透于该环节中,能够以游戏唤醒幼儿的身体,并让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当天的活动[1]。因此,教师可立足实际情况,结合幼儿园现有资源,在晨间环节中为幼儿设置一些游戏项目,以游戏为幼儿当天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明确晨间游戏的教育功能,分析晨间游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作用及价值,并制定清晰的教育目标,如“通过轻松愉快的晨间游戏,帮助幼儿走进幼儿园生活”等。其次,教师可根据幼儿园的活动场地、活动道具,围绕教育目标为幼儿设计多元化的游戏项目。比如,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骑行挑战,让其在草地上玩平衡车,以骑行游戏激活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又如,教师可带领幼儿跳“早安问候舞”,结合音乐做动作,促进幼儿身体协调性发展,同时增进师幼间的情感交流。最后,教师要考虑季节、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确保晨间游戏得以顺利开展,保证幼儿的安全。比如: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教师可将晨间游戏的场地设在户外,让幼儿拥抱自然、自由奔跑;在寒冷的季节,教师可在大厅利用教具,组织幼儿开展体能项目。
(二)养成生活习惯,学会自理
幼儿一日生活的晨间环节需要幼儿完成一些生活任务,是锻炼幼儿自理能力的良好契机。教师可以“自理”为主题,基于幼儿的行为特点,为幼儿设计多项游戏,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游戏更自然地融入一日生活中。
以针对小班幼儿的自理类游戏设计为例,由于小班幼儿掌握的生活经验不多,自理意识处于发展初期,因此教师可致力于让他们学会穿衣、更换鞋子、吃饭等,之后组织他们进行游戏。如:游戏“我会穿衣服”要求小班幼儿来到教室后脱掉自己的外套,找到在室内穿的衣服并换好。完成游戏任务的幼儿可以获得一张小贴纸作为奖励。游戏“穿鞋大作战”要求小班幼儿独立穿上室内鞋,并将自己换下来的鞋子放到指定位置,以此锻炼小班幼儿的自主意识。游戏“小小整理师”要求小班幼儿整理个人物品。这样,教师能通过游戏增强他们的自主性、责任感,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二、过渡环节中的游戏
(一)顺畅过渡,避免消极等待
过渡环节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环节不仅有利于活动之间的自然衔接,还有利于幼儿的情绪调节、人际交往[2]。幼儿从一种活动状态平稳过渡到另一种状态,有助于缓解他们的焦虑与不适。在过渡期间,通过教师的指导,幼儿可以学会等待、轮换、遵守规则等,有效促进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但部分教师对过渡环节不够重视,所设计的游戏较少,使得幼儿可能会出现消极等待的情况。对此,教师需利用过渡的时间和简单的游戏项目给予幼儿引导,实现对过渡环节的优化,使教学既有序又充满乐趣。
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可根据下一个活动的内容,为幼儿设计具有引导作用的游戏。比如,在幼儿完成饮水、盥洗任务,回到座位上坐好后,教师可结合下一节绘画课程的活动设计“颜色接龙”游戏,旨在提升幼儿的反应速度和记忆能力。教师可选择几种颜色(如红、黄、蓝、绿)的卡片,依次出示其中几张卡片,要求幼儿按照如“红—黄—蓝—绿”的顺序快速找出相应颜色的物品。这一游戏能够让幼儿等待时的消极情绪得到消除,从而为幼儿后续学习绘画做好铺垫。
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灵活设计游戏项目。比如,笔者通过课上教学发现,不少幼儿倾听能力较差,在倾听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对此,笔者在幼儿完成基本生活任务后,开展“悄悄话传递”游戏。在游戏中,笔者将“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郊游吧!”这句简短的话悄悄地告诉第一个幼儿。然后,这个幼儿轻声地将这句话传递下去,并确保只有下一个同伴能听到。当轮到最后一个幼儿时,这个幼儿大声地说出这句话。在此过程中,简单有趣的游戏缩短了幼儿等待游戏的时间,并且能让幼儿保持注意力集中和情绪稳定。
(二)把握时机,规范行为
过渡环节能推进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过渡环节作为连接各项活动的桥梁,不仅为幼儿提供了适应变化的实践机会,还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机。将游戏活动渗透于过渡环节中,借助不同的游戏挑战规范幼儿的各种行为,对幼儿个体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在过渡环节中,幼儿遵循一定的流程做出的如排队接水、上厕所、整理物品等行为,需要他们形成规则意识。通过每日活动的反复实践,幼儿能够逐渐内化相关规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教师可根据过渡环节的特征,通过细致规划和积极引导,以游戏促进幼儿对行为规范的学习。
以活动“小小文明星”为例,该活动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其中的每一个过渡环节都是开展游戏的时机。在一日生活开始前,教师可向幼儿介绍活动“小小文明星”的规则,并结合过渡环节中的各项游戏,向幼儿解释在游戏中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展示“评比表格”。随后,教师可充当观察员的角色,负责观察幼儿在每一项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对于遵守排队等候、分享玩具、轻声说话等方面的行为规范的幼儿,教师可敲响小铃鼓,并在该幼儿的“评比表格”上粘贴一张“文明星”贴纸。活动期间,教师在每天放学前可与全班幼儿一起根据“评比表格”进行总结,并选出当天的“文明星”,给予“文明星”铅笔、橡皮等小奖品。实践表明,这样的活动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幼儿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在活动中获得奖励的幼儿会更加自觉地遵守各种行为规范。
三、区域活动中的游戏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活动中融入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使其在自主探索、合作互动中主动学习知识、发展能力[4]。因此,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与情境,以游戏丰富区域活动内容,提高区域活动质量,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促进幼儿发展。
以幼儿园建构区为例,该区域的项目要求幼儿利用积木、雪花片等材料,设计不同的造型,提升动手能力。基于该区域活动的特点,教师可为幼儿设计游戏“打造梦想小镇”。游戏开始前,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小镇,讲一讲小镇里的建筑、道路、桥梁、绿化区域等,初步激活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进而引出游戏主题。随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小镇规划,要求幼儿用画笔和纸张绘制出小镇的设计图,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提升幼儿的绘画技能及合作意识。在此基础上,幼儿需按照设计图完成建构任务,通过平铺、拼搭、垒高、围合等方式,将小镇里的元素逐一呈现出来。随着游戏的进行,幼儿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功能及空间关系能够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其空间想象力、规划能力也得以提升。
四、领域课程中的游戏
领域课程作为幼儿在园所里每天都要学习的内容,在一日生活中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领域课程结合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设计,意在通过某一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快速掌握课程内容[5]。将游戏活动融入其中,能够融合多门学科,使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习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幼儿园的领域课程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主题。五门领域课程的教育目标不同,教学活动也有较大的差别。在领域课程的开发中,教师可根据各个领域的教育特点,为幼儿设计多元化的课程游戏,以促进幼儿能力提升。比如,健康领域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达成体育锻炼方面的目标。因此,教师可以游戏“讲卫生的小朋友”让幼儿掌握七步洗手法等技能,学会健康生活,之后开展“体能大循环”“篮球争霸赛”等游戏,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又如,语言领域课程教学以培养幼儿听与说的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可将“看图讲话”作为课程游戏,让幼儿学会认真听和清楚地表达,以趣味性的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素养。同样地,在社会、科学、艺术领域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要结合具体教学目标,为幼儿创新性地设计游戏项目,确保一日生活游戏活动的有效实施。
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于幼儿而言,游戏不仅仅是他们娱乐的方式,更是他们开展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对幼儿园开展一日生活游戏活动提出了几点可行之策。笔者通过教育实践发现,精心设计游戏策略,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社交能力、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需继续探索更多游戏方式,基于班上幼儿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游戏项目,让游戏贴合幼儿的生活,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汲取丰富的生活经验、成长经验,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连金金,贾莎莎.对幼儿园游戏时间制度的思考:基于幼儿自主游戏情境的角度[J].福建教育,2023(42):24-26.
[2] 吴胜雄.开展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有效路径[J].家长,2023(21):128-130.
[3] 梅迎迎.在游戏中引导,在快乐中出发[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35):26-27.
[4] 翟天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J].学园,2023,16(26):90-92.
[5] 王志伟.幼儿园活动中幼儿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研究[J].智力,2023(24):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