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2024-11-15 00:00:00卓静
教育界·A 2024年28期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基于此,文章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展开研究,先简要介绍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点,再围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五种教学法,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卓静(1989—) ,女,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实验小学。

区别于传统音乐教学活动,当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更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而言,这样的变化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不一样的音乐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点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审美感知具体指向审美对象富有意味的表现特征,以及艺术活动与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风格意蕴、情感表达等。以此要求为基础,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应挑选旋律鲜明、情感动人的音乐作品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聆听、仔细感受,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并教会学生准确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声、使用的乐器等[1],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表现包括艺术活动中联想和想象的发挥,表现手段与方法的选择,媒介、技术和艺术语言的运用,以及情感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基于此,教师应重视组织学生开展独唱、合唱、合奏、独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过程,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不仅能让学生习得音乐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2]。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文化理解包括感悟艺术活动、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领会艺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和价值,阐释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在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学习活动时,教师应灵活选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广泛接触多元化的音乐,更深入地思考与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实现文化理解素养的提高。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以多媒体技术、工具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能够让音乐课堂更具氛围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此外,多媒体工具具有图、文、声并茂的优势,能够将抽象的内容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的处理与呈现,从而增添音乐课堂的魅力[3]。

以湘艺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彩色的中国》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组织学生正式演唱歌曲之前,为了让学生对“彩色的中国”有更为具象的认知,首先,教师应用多媒体工具将歌词中涉及色彩的词汇标示出来,以此让学生对歌曲主题和内容的认知更为深刻。

其次,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呈现中国地形山脉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绵延的山脉、宽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和绵长的长江等,加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了解和热爱。教师在讲解歌词内容的同时,着重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感受到海峡两岸一家亲的情感。

最后,教师播放曲目,让学生带着对祖国河山的赞叹聆听音乐,体会乐曲想要表达的情感。在聆听乐曲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变化,这是提高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必要过程。比如,教师让学生感受演唱者声断气连的演唱技巧,分析演唱者采取此种演唱方式的原因和作用。通过带领学生分析音乐曲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曲谱中设计了多个休止符,而这种声断气连的演唱方式便是对休止符艺术效果的有效体现。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在练习声断气连的演唱技巧时,将看到中国地图时那种时而外露、时而内敛的喜悦之情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歌曲情感的表现力。

(二)应用情境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

情境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并在此情境中展开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又可分为生活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在音乐学习中,充分把握歌曲情感是学生领悟音乐的思想感情和内涵意蕴的前提。对此,教师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以湘艺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达古拉》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教师可以歌词内容为基础,在充分了解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从而更好地诠释音乐表达的情感。

为了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呈现了许多展现蒙古族草原牧民生活的多媒体资料,如在课堂上播放网络达人“牧民达西”分享内蒙古牧区日常生活的视频,让学生一边了解真实的牧民生活,一边将歌曲与牧民的生活联系起来。歌词中写到“雪白的羊群在滚动哟”,教师便播放相关内容的视频,介绍牧民是如何与羊群相处的,如给羊群注射疫苗、定时给羊群喂食,若是天气允许,牧民还会让羊群吃草原上的草。教师还具体讲解,蒙古族牧民在放羊时,会选择一处地点,让羊群在那片草地上自由觅食。在一边行走一边觅食的过程中,羊群便会分成一块一块的样子,就像天空中的白云一样。学生可以从视频中看到,从远处望过去,行走在草原上觅食的羊群,像一团团在缓慢滚动的浮云,正对应了歌词“像那浮云环抱这山岗”。

经过上述引导,学生能在情境的感染下,感受到牧民对自己的羊群、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有着天然的热爱之情,而这种情感在歌曲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想象自己置身于大草原,便能够更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情感,有感情地完成歌曲演唱。

(三)应用合作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合作式教学法是以具体的合作任务为基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法能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与讨论空间,让学生在语言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中引发对音乐的新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创新力的目的。应用合作式教学法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这样才能让合作式教学法的效用最大化。

以湘艺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春晓》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还要鼓励学生基于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尝试进行歌曲创编。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学法,组织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

首先,教师划分合作小组,布置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分析歌曲的速度和节拍、结构划分情况、演唱形式等。通过分析、交流和反复聆听歌曲,以及对教材乐谱的分析,所有小组得出结论:该首歌曲采用小快板的速度节奏,展示的节拍是4/4拍。通过对演唱过程的拆解,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可将歌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齐唱,第二部分是分声部演唱,第三部分是齐唱。

在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知识后,教师让学生尝试对音乐进行创编,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力。在创编过程中,有小组提出在歌曲的适当位置加入衬词的想法。比如:在“春眠不觉晓”与“处处闻啼鸟”两句歌词后加入衬词“布谷”,模仿鸟叫声;在“花落知多少”后加入衬词“知多少”,起到反复的作用,这样可以让聆听音乐的人沉浸在演唱者营造的歌曲氛围中。

可见,教师采用合作式教学法,组织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歌曲、学唱歌曲、编创歌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四)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提高教学成效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4]。

以湘艺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花蛤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本次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关联性的问题。教师抛出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若此时此刻我们身处的场景是乡村,你认为在乡村的什么地方能听到蛤蟆的叫声?”设置该问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教师接着提问:“同学们,蛤蟆是怎么叫的呢?如何能形象地模仿蛤蟆的叫声?”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向学生传授模仿蛤蟆叫声的技巧,即口腔要保持半打哈欠的状态,且要让气息叹下去,同时要感受肚子的弹跳力。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歌曲中的蛤蟆叫应该呈现怎样的情绪?”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模仿,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完成对歌曲的演绎。

至此,教师以具体问题为引领,组织学生探究歌曲演唱技巧,让学生了解蛤蟆叫,并感受歌曲中蛤蟆叫的表现形式,以此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让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五)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将该教学法与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加深学生对音乐文化、背景的认知与理解,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领悟音乐内涵,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体zfzjbFYekFNE6kjOZG73rdvsgQ/NSigzSawlOltsngg=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感受和反馈,让学生做到真体验、真感受。

以湘艺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土风舞》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组织学生学唱本首歌曲时,教师可从文化知识与实际体验两个方面入手,带领学生感受捷克民歌的魅力,从文化的角度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首先,教师简要介绍捷克当地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首歌的文化背景—“捷克本身拥有许多充满诗意的古堡、古城,如被称为‘中世纪宝石’的布拉格、库伦洛夫、克伦摩利兹等。”此外,教师还从捷克人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加深学生对捷克文化的了解。其次,教师播放歌曲《土风舞》,带领学生在歌曲的伴奏下共同演绎土风舞,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捷克人民载歌载舞庆丰收的欢乐情绪。在实际体验中,学生感受到歌曲表现出的欢快情绪,以及歌曲中满满的力量感。同时,学生也能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歌曲内容拓展国外文化,带领学生领略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感受歌曲传递的情绪、蕴含的文化,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可祥.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分析[J].教育家,2023(52):41-42.

[2]陈玮婷.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J].小学教学研究,2023(36):54-55.

[3]刘亚燕.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23):222-224.

[4]张杨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3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