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4-11-15 00:00:00侯田芹
教育界·A 2024年28期

【摘要】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两个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并提出了由课文延伸出阅读内容和注重阅读方法指导这两个教学要点。在此基础上,文章具体分析了细读经典作品、布置读写任务、组织讨论活动、品味书中细节等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淄博市张店区教育科学规划集体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ZD202405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侯田芹(1992—),女,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小学。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科学选择阅读素材,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深入研究。此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还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与阅读单篇文章相比,阅读整本书时,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而且学生可以对单一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还会引导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活动,和同学、教师分享自己独特的阅读见解,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会有更足的阅读兴趣,也更愿意深入分析文本,从而更充分地体会到阅读的魅力。

(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语文知识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书籍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组织听、说、读、写等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整本书后,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分析作者运用的表达手法、传达的思想感情等内容,并使用简洁的文字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说出来。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锻炼[1]。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点

(一)由课文延伸出阅读内容

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教师应在完成教材讲解任务的基础上,选择与教材内容具有内在关联的书籍作为整本书阅读素材,用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是说,为了保证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提高对教材的重视程度,鼓励学生由课文出发进行整本书阅读,迁移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技巧,深入思考书籍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与课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的关联,从而对书籍和课文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二)注重阅读方法指导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介绍书籍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序文等内容,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传授有用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以保障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果。一般而言,一本优秀书籍的序文会阐明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特点,认真阅读序文后,学生会初步掌握该书的主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仔细阅读序文,对全书形成整体感知后,再进行具体阅读。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采用批注式阅读法标记生字词、重点段落,或是将优美语句摘抄到笔记本中,让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逐步提升读写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科学选书,引导学生开始整本书阅读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整本书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应当重视书籍的选择,尽量给学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阅读资源,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引导。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在选择书籍前,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并基于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选择相应的课外书籍。面对班里语文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布置分层学习任务,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阅读进度,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难题,顺利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2]。

人教版五·四学制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含《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等多则寓言故事。在学生阅读这一单元课文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寓言故事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点,让学生由此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此后教师结合这一单元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本单元的《鹿角和鹿腿》正是选自《伊索寓言》的寓言故事。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学生开始阅读前提出开放性问题:“在你读过、听过的故事中,你最喜欢或者最讨厌的角色是哪一个?为什么?”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分享自己的想法,讨论寓言故事的有趣之处。在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后,教师可以分享《伊索寓言》的封面、序文和目录,并和学生一起认真研读《伊索寓言》的目录,然后提出问题:“看了目录之后,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请根据题目猜测这个故事的情节。”参与这样的课堂讨论后,学生自然会对阅读整本书产生兴趣,从而更有动力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

(二)有效指导,提高整本书阅读效果

1.细读经典作品,培养文化自信

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延伸出阅读我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整本书阅读任务。在学生开始阅读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品读书籍的重点章节,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维度分析阅读内容、分享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文本细读活动中,学生可以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学会灵活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想要传递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逐步增强文化自信[3]。

人教版五·四学制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盘古开天地》为一则古代神话,讲述了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学习本篇课文后,学生会初步了解神话这种文学体裁。此后教师由教材延伸出整本书阅读任务—“在课后阅读《中国古代神话》”。《中国古代神话》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语言通俗易懂,故事生动有趣。在学生阅读这本书之前,教师先带领学生分析这本书的序文,让学生了解书籍的主要内容及叙事脉络。接下来,教师则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中国古代神话》这本书。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组织阅读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认为有趣的片段,并尝试体会这些神话故事中展现的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等精神。在分享活动结束之前,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中国古代神话》这本书的特点,升华主题,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布置读写任务,提升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教师应指导学生把在阅读中收获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写作中,实现读写能力同步提升。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比如要求学生在阅读整本书之后将自己的阅读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一篇语言流畅、思路清晰的读后感;或是让学生模仿书籍的重点章节、重点片段来描述某件事情,在仿写练习中逐步增强思维的发散性和语言的逻辑性。这样的学习任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认识,而且可以让学生逐步掌握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书籍看法的技巧,积累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

在教授人教版五·四学制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五张图片,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与图片相关的故事情节,并说出书中这部分内容的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可以得到初步锻炼。接下来,教师可以布置写作任务:“梳理、讨论这些故事情节后,你有哪些收获?懂得了什么道理?请写下你的读后感。”

3.组织讨论活动,锻炼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使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4]。这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整本书后组织与书籍内容相关的讨论活动,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从而对书籍内容形成更深入的理解。除此之外,整本书的阅读周期较长,组织讨论活动还可以调动学生继续阅读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围绕书籍中存在矛盾的地方提问,指导学生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并鼓励学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则应鼓励每一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思维碰撞,从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在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后,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围绕“老百姓为什么创造这些故事”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这个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在讨论活动中,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是想象力丰富的老百姓创造了这些故事,他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便用这些故事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这样的讨论活动可以确保全体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品味书中细节,涵养高雅情趣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也需要重视鉴赏环节,带领学生从语言、情感、手法等角度分析书籍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涵养高雅情趣,逐步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围绕书中的细节进行鉴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书籍的文字之美、思想之美[5]。

在教授人教版五·四学制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草船借箭》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文白夹杂、雅而不涩,开始阅读后,学生往往会手不释卷。在学生顺利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鉴赏活动,带领学生讨论书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分析书中的计谋,并由此思考书籍的语言特点。在鉴赏活动中,教师也可以适当介绍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成语、歇后语,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储备自行创编成语、歇后语,尝试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达某种情感或某个道理。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科学的阅读素材,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辅助。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书籍、深入分析书籍内容,助力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发展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瑞玲.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3(36):51-54.

[2]李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小学生(上旬刊),2023

(11):91-93.

[3]刘凤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语文新读写,2023(22):52-54.

[4]梁芳.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0):63-65.

[5]陈锦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