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跨学科教学旨在将其他学科的理论、技能、思想、经验等与数学教学相融合,引导学生结合跨学科内容探究数学知识,运用多种思路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使其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核心素养。文章阐述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注意事项,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跨学科教学
作者简介:衷雅琴(1988—),女,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第二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为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实践跨学科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跨学科内容的关联性
在设计数学跨学科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注重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数学知识点,有机融入其他学科内容,如相关的学科理论、学科技能、学习方法等,从而使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发挥相互影响、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难度适中的教学活动
对于小学生而言,跨学科教学是新颖的课堂形式,他们还未具备丰富的跨学科学习经验;同时,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对此,在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际学情,创设难度适中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此外,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知机会,并加大对他们的支持与引导,鼓励他们合理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等探究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其跨学科学习的信心与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
在开展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时,教师需要在各个教学环节、各项活动中合理渗透核心素养教育,引导学生结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理论、技能等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达,使他们了解现实世界中的概念、规律、联系等,培养他们的实践精神,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整合教学内容,确定跨学科主题
在开展数学跨学科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利用主题增强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推动跨学科教学。为充分发挥主题的作用,教师需要科学整合教学内容,将其他学科的理论、技能、方法等合理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寻找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衔接点、关联点,并整理多领域信息,科学提炼跨学科主题,以此增强跨学科主题式教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1]。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vIQUL3sNcHJa726BXUTxuQtJVJXNp5GvsyaXZsPbbuo=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的教学为例。该单元围绕“图形与几何”知识展开,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够正确辨别轴对称图形、平移图形和旋转图形;同时,该单元的知识具有直观性,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等方法来进行深入学习。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美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其中,美术学科包括观察、构图、测量、绘制等技能,而这与数学学科中的图形观察、图形绘制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基于此,教师应有效整合相关知识与技能,围绕该单元的重难点知识,提炼跨学科教学主题。例如,教师可以融入美术学科中的对称审美,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学科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美术构图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平移图形和旋转图形;等等。
可见,教师应挖掘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点,科学整合教学内容,提炼跨学科教学的主题,从而有效推动跨学科教学的实施。
(二)结合课程要求,设置跨学科目标
在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应用,引导他们尝试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还要渗透核心素养教育,让学生完成各项跨学科任务,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与个人综合品质。对此,教师需要根据课程要求,明确跨学科教学的目标,助力学生掌握跨学科学习的方法,促使其自觉发展数学核心素养[2]。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为例。该单元要求学生学会运用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科学知识,设置明确的跨学科学习目标,并创建内容生动、有趣的跨学科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目标。第一,学生观察各种动物的图片,如海龟、蝴蝶、鸽子、白鲸等,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动物进行类别划分,增强整合思维。第二,学生结合科学知识,按照不同类别划分水果,如酸味水果、甜味水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韦恩图进行整理,找出味道又酸又甜的水果,理解集合的意义,初步掌握韦恩图的用法。第三,学生从植物生长环境的角度出发,运用韦恩图对植物进行分类整理,找出既能水培又能土培的植物,从而掌握数学集合的思想与方法,提升观察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教师明确跨学科学习目标,能够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使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增强跨学科教学实效性。
(三)采用丰富手段,开展跨学科活动
为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应开展多样化的跨学科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应用,从而使其有效掌握重难点知识,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1.开展动态情境探知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结合信息科技学科开展动态情境探知活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以视频或图片形式生动地呈现难以在现实中接触到的数学现象和相关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分析和感知,使其在沉浸式情境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3]。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为例。公顷和平方千米都是用于表示大范围土地面积的单位,而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实地测量来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并不具有可行性。对此,教师可以结合信息科技学科,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动态情境,开展情境化跨学科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动态情境,认知土地面积单位”的情境主题,并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两个表示土地面积的单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画面来理解“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和应用意识。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北京故宫、鸟巢体育场等建筑的俯瞰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建筑的占地面积;同时,带领学生探究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让他们学会比较面积大小,从而深刻理解“公顷”与“平方千米”的基本概念。
可见,教师可结合信息科技学科开展动态情境探知活动,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和数感,提高其学习效率。
2.开展拓展信息解读活动
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联系密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既要运用语言能力理解数学概念、理论等,又要使用语言描述数学知识、表达个人观点等。对此,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科,利用生动有趣的拓展信息,开展拓展信息解读活动,让学生运用语文学科技能,正确理解数学理论,并有逻辑地进行数学表达[4]。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的教学为例。该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并能够用“可能”“不可能”“必然”精准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此,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内容,利用有趣的绕口令、谚语、故事等拓展资料,开展拓展信息解读活动。首先,教师设计“理解‘可能性’,准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主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接着,教师结合具体事例,讲解“可能性”的知识,让学生初步掌握判断事件三种情况的方法。然后,教师利用绕口令、故事等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判断具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可能”“不可能”“必然”进行准确表述。
可见,教师可结合语文学科开展拓展信息解读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理论,并让其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对具体事例进行深度思辨。
3.开展生活实践体验活动
数学几何领域涵盖判断物体的位置和方向知识,这部分知识常用于日常生活中,与地理学科联系密切。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地理学科,结合地理识图技能和真实地图,开展生活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读地图,用数学技能描绘和表达地理路线[5]。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的教学为例。针对该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融合地理知识,设计“确定位置,描述行进路线”的教学主题,并设置如下目标:学生运用地理技能,观察分析地图,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某地点的位置;利用直尺、量角器测量地图上地点与地点之间的距离和相对方向,并学会确定某地的具体位置;观察本地地图,综合运用数学技能和地理技能绘制某地到某地的路线图,并用数学语言描述行进路线。基于此,教师开展生活实践体验活动。具体而言,在讲解该单元基本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可设计活动“绘制并描述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根据本市地图绘制相应的路线图(如图1所示),并用数学语言描述线路。
如此,教师可结合地理学科开展生活实践体验活动,指导学生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四)渗透核心素养,优化跨学科评价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在跨学科教学中融入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师可以利用形成性评价指导学生跨学科学习方法,利用总结性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使他们在自主反思与互动交流中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帮助他们提升综合品质。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为例。教师结合美术学科开展跨学科教学,给予学生指导性评价,引导他们运用美术知识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评价学生制作的可展开式圆柱或圆锥模型的成果,考查他们是否掌握计算圆柱与圆锥面积、体积的方法。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评价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反思自身是否能灵活运用美术技能制作模型,是否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等。同时,教师应在学生反思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培育他们的空间观念、应用意识,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教育,小学教学教师应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知识与技能,探究和应用数学知识,以此增强其数学学习的效果,提升其个人综合品质。
【参考文献】
[1]胡楹淇,周阳.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式教学的实施与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
(24):29-30.
[2]董雨嘉.核心素养背景下跨学科教学:价值、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为例[J].文教资料,2023(23):138-141.
[3]庞静茹.例谈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J].新课程研究,2023(31):37-39.
[4]田辉明.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J].智力,2023(21):17-20.
[5]严亚雄.跨学科融合,我们这样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究[J].小学教学设计,2023(1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