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2024-11-15 00:00:00陈锋
教育界·A 2024年28期

【摘要】文章旨在分析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完善单元知识体系、锻炼知识迁移能力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开展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围绕确定任务群主题、设计任务群、丰富任务群内容、升华大单元教学四个方面,探究具体实施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以期有效落实课程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

作者简介:陈锋(1981—),男,江苏省无锡市锡山特殊教育学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以学段特征为依据,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学习观念、锻炼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思维。在大单元教学中应用学习任务群,既能突出大单元教学具备的系统性、整体性优势,也能体现学习任务群具备的关联性、探究性特征,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有积极意义。对此,教师应合理设计学习任务群、科学实施大单元教学,以此提高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成效。

一、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意义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的语文大单元教学以设置具体学习任务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驱动性影响,让学生能在探究驱动性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充分理解[1]。如此,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活动完成任务,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二)完善学生单元知识体系

对小学生而言,依靠自身能力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难度,这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整合,还需要学生具备清晰、有逻辑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应合理设计以学习任务群为主的大单元教学,切实彰显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和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单元层面思考任务要求、解决问题,从而整体理解单元知识,并有效建立单元知识体系,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在实施以学习任务群为主的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减少对内容进行重复讲解,并且要避免对学生进行重复性的引导;同时,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独立迁移运用知识解决任务群内容,从而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如此,能够彰显学习任务群的作用和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分析教材单元,确定任务群的主题

在大单元教学中,主题对任务群的设计具有引领作用,有利于教师高效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大单元知识。为了保证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成效,教师需要对教材单元做整体分析,并据此明确学习任务群的主题。教师可以从单元导语、单元课文编排、语文要素三个角度出发,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明确任务群的主题。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首先,分析单元导语。该单元导语展示冰心的语录:“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可见,该单元的课文内容与“童年往事”相关。其次,分析单元课文编排。编排内容可分成三个维度,即读、说、写,分别对应古诗与文章、口语交际、习作,而且编排的内容都与童年、成长相关。最后,分析语文要素。该单元涉及两个要素内容,分别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与“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单元内容展开语文要素的学习。比如,围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如课文的具体语句、上下文语境等),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也可以让学生借助交流平台中的提示(如围绕关键语句体会情感、有情感的朗读、将自己化身课文角色等),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综合上述对教材单元的分析,教师可确定任务群的主题为“回忆里的童年”,并依据该主题实施大单元教学、合理设计学习任务群。

(二)依据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任务群

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搭建单元知识框架

教师应落实“筑牢学生语言基础”这一教学目标,构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让学生梳理大单元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搭建单元知识框架。在构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时,教师应确保任务群的基础性与全面性,从而使学生整体了解与初步感知大单元知识[3]。

仍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如下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任务1:阅读古诗与文章,整体梳理字词,扫清阅读学习障碍。任务2:认真阅读三首古诗,初步感受古诗词刻画的画面,找到古诗中的名句。任务3:略读三篇文章(《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初步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并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的内容。任务4:了解并概括“口语交际”与“习作”部分的具体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上述任务,初步建立以“语言文字—阅读学习—口语及书面表达”为框架的单元知识体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搭建知识框架、整理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可见,在设计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时,教师应立足于大单元教学目标中的基础性内容,并将该教学目标融入具体的基础任务中,从而让学生有效掌握大单元学习目标,合理构建单元知识框架。

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促进学生迁移应用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4]。教师可基于对上述三方面内容的分析,分别设计发展型学习任务,从而促进学生迁移应用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任务1:情感培养方面,学生应围绕“回忆里的童年”学习主题,通过阅读文章感受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经历,体会不同作者的情感表达。任务2:审美能力方面,学生应从语言应用、形象刻画、表达方式等角度出发,深入探究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任务3:表达能力方面,学生应基于对他人童年故事的了解,掌握细节刻画等表现手法,学会准确描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此外,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且要借助对具体单元课文的讲授,引导学生充分思考任务。比如,教师以《祖父的园子》为例组织学生分析阅读文章,让学生总结作者刻画祖父园子的方法,以及从对园子的描写可看出“我”对园子与祖父的怀念之情。如此,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分析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提升自身的迁移运用能力。

可见,教师应以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据,立足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基本构成,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助力学生掌握分析文章内容的方法、内化阅读知识,并迁移运用这些知识,从而实现迁移应用能力的提升。

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满足学生多样需求

教师可从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等角度设计任务群内容,以此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在设计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时,教师可立足于单元的文章,进行整本书拓展,或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5]。如此,能够丰富学生对单元知识的认知,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例如,教师可立足于《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来源(即《呼兰河传》),选择适当的拓展篇章内容,并设计具体的任务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的人物形象。比如,教师可选择主要描写“二伯”的篇章,设置以下拓展学习任务。任务1:文章哪些语句能够刻画二伯的形象?任务2:通过阅读,你认为作者笔下的二伯具有哪些特点?任务3:作者在刻画二伯与祖父两个形象时,存在哪些不同?此外,《呼兰河传》中还包含了对“团圆媳妇”“冯歪嘴”等人物的描写,教师可设计适当的拓展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与分析,以此帮助学生实现对整本书内容的全面掌握。

再如,教师可立足于《月是故乡明》一文,采取关联跨学科知识的方式设计拓展学习任务。比如,教师可关联美术学科,设计拓展任务“围绕月亮这一意象,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并让学生用适当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可见,教师应从“整本书”与“跨学科”两个角度出发,有效设计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并组织学生深入探索任务群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扩展大单元知识,丰富任务群内容

在组织学生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带领学生整体掌握大单元知识,同时也应立足于大单元知识进行知识扩展,使大单元知识更充实、更全面、更深入。基于此,随着大单元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也会得到丰富。

在扩展大单元知识时,教师可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借助构建群文的方式,二是增加单元内文章理解资料的形式。从第一种方式看,首先,教师可围绕《古诗三首》丰富有关描写童年的古诗,以此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对童年的不同刻画。其次,教师可围绕文章丰富大单元学习的内容,如围绕“祖父”“园子”等关键词,选择表达对亲人怀念的文章,并设计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思考;再如,围绕“月亮”“梅花”等意象选择文章,并设计相应的任务群内容,以此增加学生对意象所代表内涵的深刻理解。从第二种方式来看,教师可在教学中增加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性的资料内容,以此丰富大单元学习内容。

可见,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入手,将扩展知识合理融入学习任务群中,以此带领学生实现对大单元知识的充分理解、深入思考。

(四)设计合作任务群,升华大单元教学

在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重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要重视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可采取设计合作任务群的方式,组织学生对学习的大单元知识进行合作应用,以此深化学生对大单元知识的扎实掌握。在设计合作任务群时,教师可在“口语交际”与“习作”部分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全面应用大单元知识。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围绕本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设计如下合作任务群。第一,以小组为单位,互相采访各自的童年,主要以采访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为主。第二,以小组为单位,采访各自长辈们的童年,并互相分享。第三,小组成员需制作各自的童年故事成长相册,并分享相册记录的故事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合作任务群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大单元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成效,升华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可见,教师应采用设计合作任务群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大单元内容,使学生全面掌握大单元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升级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实施具有整体性与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大单元教学,切实保证学习任务群的连贯性与适应性,有效融合学习任务群与大单元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惠娟.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36):95-98.

[2]孙惠嫔.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中高段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研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为例[J].家长,2023(36):130-133.

[3]施雨红.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3(12):22-23.

[4]李美芳.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3(43):51-56.

[5]张婕.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19):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