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2024-11-15 00:00:00于海鹰
教育界·A 2024年28期

【摘要】大单元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且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应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开展系统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文章对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进行研究,介绍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与重要性,结合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大单元教学策略,以期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应用价值,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

作者简介:于海鹰(1972—),女,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

化学学科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且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较为重视。学生若想真正学好化学,就需要了解化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大单元教学模式强调从整体视角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不仅可以完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还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一)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学习过程针对性的主要因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需要结合学科素养、课程标准及单元主题等多方面因素[1]。需要注意的是,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对教材单元内容进行研读,还要确定学生“学什么”,在此基础上设定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结果和能力,随后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为后续化学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实际需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2]。同时,教师还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引入、讲解、示范、练习及总结的流程顺序,逐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整体性的学习思维,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制订明确的评价标准

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应发挥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及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出发,制订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标准不仅要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能给予学生学习动力,并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对学习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化学学科涉及内容相对广泛,不仅学习任务量大,而且知识的理解难度也相对较高,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基于此,教师可应用大单元教学法,对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进而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同时,通过大单元教学策略,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单元整体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与任务,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单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他们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进而促进彼此间的知识共享,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教学的高效开展。

三、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提炼教学主题,培养核心素养

在应用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分析,以此判断后续大单元教学的发展方向。具体来说,教师应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明确本单元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并明确各环节的大致内容,以此设计大单元教学主题,完善教学活动设计[4]。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大单元教学策略的指引下实现高质量学习,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后续化学学习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册“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这一章时,教师综合分析与本章节相关的课标内容,解读本章节内容布局,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结合自身对教材内容的解读,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再结合教学要求确定子主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具体的子主题设计如下:1.原子的发现与认知历程;2.原子的结构及其核外电子排布;3.元素的放射性与同位素。接着,教师应当基于子主题设计对应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第一个子主题,教师可带领学生回忆科学家对原子的探究过程,了解“古典原子论—实心球模型—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演变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二)制订教学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当教学主题提炼完成后,教师应结合大单元教学主题和子主题,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后续化学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需设计明确、具体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指导,还需综合考虑课程标准及高考要求,保障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一致。教学目标制订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目标要求选择对应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以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册“海水中的氯”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介绍了氯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正视氯气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对此,教师可运用大单元教学策略,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氯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对氯气的安全性有正确的认识。

第二,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氯气与水、金属、非金属等物质反应的现象,并能够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实践能力。

第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氯气的用途及潜在风险,并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增强科学探究意识与创新意识。

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明确指导,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创设科学探究情境

探究情境是大单元教学策略得以全面落实的基础。化学知识比较抽象,给学生的学习、知识迁移及运用等过程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此,教师可通过创设探究情境的方式,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大单元教学还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究与思考,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合适的空间。探究情境的创设能够达成提升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应做好对情境的创设,并在其中融入适宜的知识或生活元素,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助力。例如,在教学沪科版化学高一上册“剖析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再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本质,以及能量变化与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概念,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科学实验,在此基础上创设探L/byoc2lga5xaHAKxO173g==究情境。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烧杯、水和高锰酸钾等实验器材,随后在装有水的烧杯中轻轻放入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再使用数字测温仪,让学生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变化,记录水的现象。从观察结果来看,当高锰酸钾晶体被放入水中后,其周围的溶液逐渐变成了紫红色,且溶液的颜色随时间推移逐步加深,而温度则不发生变化。对此,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水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而温度却保持不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沉浸在情境中,加深对物质溶解过程的认识,并主动投入能量变化的研究中,有助于后续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2.设置大单元核心任务

科学合理的核心任务既可以呼应教学目标,又能促进教学进程的有效推进。对此,教师完成大单元课程重构、目标确定后,就需要结合实际需要设置核心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对任务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思考。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能真正使学生有所收获,提高学习效率。大单元核心任务分为不同类型,且每种任务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等,对任务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完成对课程知识的思考与探究,促进学生大单元观念的形成。以沪科版化学高一下册“硫酸”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介绍了浓硫酸的特性,并阐述了常见的硫酸盐。为了加深学生对浓硫酸的认识,教师可以“浓硫酸的性质探究”为主题设计核心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分析,深入了解浓硫酸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先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及氧化性等性质开展实验。以强氧化性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开展实验,观察铜与浓硫酸的反应。通过参与实验,学生发现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而浓硫酸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黑色,最后变为蓝色,且在实验中有无色、刺激性气体放出。对此,学生能够得出结论,浓硫酸在与铜反应的过程中发生氧化,产生硫酸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还能增强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四)多元化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评价的实施不仅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帮助教师及时把控学生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的情况,从而对后续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改进,从整体上促进化学教学的高效开展。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师需对评价内容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沪科版化学高二上册“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先教授学生1mol气体的体积计算公式1mol气体的体积= 。随后,教师以氢气为课题设计实验,让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来测量室温下1mol氢气的体积。实验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制订评价内容,如器材使用、操作行为及数据记录情况等,提高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讨论,让学生独立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处理措施,并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从而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为后续教学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学习日志,让学生定期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及产生的困惑,并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促进后续教学的有序开展。在多元化评价的支持下,教师不仅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这对化学教学的高效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语

在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大单元教学策略,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从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文章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进行研究,从提炼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兴年.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探究[J].高考,2023(32):69-71.

[2]龙昭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分析[J].高考,2023(31):9-11.

[3]周媛.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32):4-6.

[4]耿宏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3(1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