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做好国际中文教育出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2024-11-14 00:00:00卢娟
新阅读 2024年9期

摘要:语言是各国人民增进了解、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做好国际中文教育出版尤为重要。为完成好这一重要工作,编辑除应具备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外,还应储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敬业的工作态度,努力开发各种优秀的中外教育出版物。

关键词:国际 中文教育 出版 编辑 专业素养

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桥梁与纽带,随着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加深,各国学习中文的需求愈发旺盛。2019年12月,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召开;2020年6月,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成立;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新版专业目录在教育学学科门类下设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国际中文教育是与国家发展、国际形势紧密相关的事业,对外汉语教育专家、中国语言大学教授赵金铭曾说:“对外汉语教学的每一步发展,都跟国家的发展、国际风云的变幻,以及我国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息息相关。”[1]这对出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

具备家国情怀、世界眼光

做好国际中文教育出版,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胸中要始终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作为内在的精神支柱,从而为我们的行动指明方向,提供驱动力。

家国情怀。1988年9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这次会议第一次把对外汉语教学提到了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把对外汉语教学与国家和民族联系在了一起。同时,国际中文教育经历了“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汉语国际教育—国际中文教育”的术语发展,最终作为一个学科建立起来,成为一门拥有本硕博教育的完整的学科体系。这赋予了我们国际中文教育从业人员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一些来华留学生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在来华之前对中国的印象还是‘古老落后的东方古国’,对中国文化抱有极大的偏见。”[2]笔者认为,国际中文教育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让学汉语的人了解真实的、当下的中国。同时笔者也了解到,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者正是怀着这份家国情怀努力工作着,“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国际中文教育工作人员……通过中文教学……在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架起了一座座交流共建的桥梁,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3]

世界眼光。目前,世界上有6000多万的华人华侨,有2500多万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1亿多人的使用者。随着国际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学中文、用中文的人数还会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汉办”)派出院长、教师和志愿者共计10万多名,培养培训各国本土汉语教师近50万人。[4]另外,截至2020年底,已经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课堂,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中文教育。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来华留学生统计,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外国留学生,比上年增加3013人。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258122人,占52.44%。[5]自2020年疫情以来,来华留学生数量明显下降,2023年之后,来华人数又开始逐渐攀升。

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敬业的编辑态度

做好国际中文教育的出版工作,还要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和敬业的编辑态度。

扎实的学术基础。“学术出版是世界出版业‘金字塔的塔尖’, 学术专著代表了人类知识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反映了国家的软实力。”[6]商务印书馆一直坚持和弘扬学术出版传统,致力于培养学者型编辑,鼓励编辑多参加学术会议,多写学术论文,增强与顶尖学者保持对话的能力。

编辑扎实的学术功底体现在所编辑图书的内容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授崔希亮强调:“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并不长,汉语的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篇章研究还很不充分,因此一线教师在碰到一些具体的语言问题时会有无力感。”[7]比如,为什么可以说“一年”,不可以说“一个年”,可以说“一天”“一分钟”,不可以说“一个天”“一个分钟”,目前这些量词的使用规律到底是什么还没有解释得很清楚。这类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习焉不察的,但外国人不明白,面对外国留学生的一线教师有时候也解释不清楚,全部用约定俗成来解释的话,对于外国人学汉语难度太大。所以我们要继续挖掘针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为一线教学做好服务。

国际中文教育是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每天在课堂上碰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语言本体的问题。学术研究是工具书编写和教材编写的根本,离开学术理论的支撑,一切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关于国际中文教育的学术研究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此,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许多国际中文教育类学术书,如“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论集”丛书,包括语法、词汇文字、数据资源、教学和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五个方面,除涵盖各个研究方向的“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两个书系外,还有《华语教学语法》《语言学概论(修订版)》《汉语教学理论探索》等研究专著。

敬业的编辑态度。做编辑,第一件事就是坐得住冷板凳。当今世界有很多种娱乐方式,抖音、快手等各种短视频、各种游戏等充斥着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在这些短平快的娱乐化冲击下,人们往往心浮气躁。但编辑一定要心静,要抵得住诱惑。在编辑加工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尽可能地挑出问题,包括框架结构、逻辑结构、语法、知识等方面问题,对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负责。

对于编辑来说,“敬业”莫过于“认真”二字,认真对待每一部书稿,不放过任何一个模棱两可的问题。除了编辑个人认真之外,出版社整体的认真氛围也是不可或缺的。商务印书馆一直流传着一句话:责编责编,责任无边。编辑要对作者所写内容进行把关,不能以文责自负来敷衍文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除了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以外,商务印书馆还额外增加了一次编辑的审稿和两次质检。可以说,这种对书稿的严格要求已经印在了每个商务人的脑海里。

深化国际中文教育的分众出版

国际中文教育的出版工作者要为读者群的不同需求做好服务,争取开发出更多的优秀出版物。

针对不同层次的留学生及国内学历教育生这些不同的读者群,我们要继续有针对性地出版不同类型的图书产品。

布局“中文+职业”类图书。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应用。留学生到中国学中文,或参加线上课程在国外学中文,除了兴趣之外,最重要的是让中文成为帮助其安身立命的好帮手,正所谓学以致用。不同的第一语言,不同的学习目标,都需要不同的教材教辅来帮助他们完善学习过程和结果。除了过语言关,需要应对考试之外,还要有专业课程和汉语的结合,商务印书馆目前正在积极与不同高校合作开发“中文+职业”的相关教材,如“中文+家政”“中文+商务”“中文+工业类项目”;还在努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共建国家与中国企业之间交流所需要的商务汉语类图书。例如,商务正在推出的《实用家政中文》等“中文+职业汉语”学习类图书。

持续推出“名家小书系列”。目前,商务印书馆已经出版的语言学名家小书系列有赵金铭的《国际中文教育十三讲》、陆俭明的《话说汉语走向世界》、马真的《现代汉语虚词二十讲》等,接下来还会推出齐沪扬的《汉语语法教学二十讲》、郭熙的《话说华语传承》、崔希亮的《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等名家小书。这类作品都是语言学业内最有名望的语言学家对其学术生涯的总结和展望,这对于语言学专业的从业人员和学子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好书,一经出版即为经典。

持续推出工具书。商务印书馆被誉为工具书的王国,《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陪伴着国人成长,已经推出了国际中文教育类的《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商务馆学成语词典》《商务馆学汉语近义词词典》《汉语近义词学习手册》《汉语图解词典》(108个语种)等,还计划陆续推出《国际中文学习核心词词典》《国际中文学习频率词典》《国际中文学习语体词典》《国际中文学习虚词词典》等工具书。

尊重不同国家读者对阅读材料的阅读习惯,尽力满足读者的需求。比如,在学拼音的时候,不同国家的学习者习惯于不同的拼音标注位置,“拼音的标注位置也大有讲究。欧美学习者喜欢汉字与拼音分开标注,因此在版式设计上,可以汉字课文单独一页,拼音课文再单独一页,互不干扰;日韩学生喜欢把拼音标在汉字下方,而我们传统的教材都是拼音位于汉字上方。”[8]其实这个细节对于出版并不难,难的是编辑人员有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有没有真正把读者的需求放在心上。

出版国别化、地域化教材。与国外大学合作出版,以更好地匹配当地的风俗文化和社会认知。例如,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合作出版了日本学生适用的全套汉语水平考试(HSK)教材,与瑞士苏黎世大学联合出版的《中国话 中国字》是以德语为母语的学生为对象等,也希望在此基础上与更多的世界名校展开合作,出版更多的精品图书。

不断丰富来华留学生的教材体系。商务印书馆早在十多年前就推出了“商务馆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共23册,还有供研究生使用的“商务馆第一辑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19册)和“商务馆第二辑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4册),还将继续不断扩充本硕博教材,如即将推出的《国际中文教育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等。商务印书馆还与海外高校共同打造汉语教材,目前,国际中文教育教材已经做到了全年龄段覆盖,有适合低幼的“嘻哈乐园”、适合中小学生的“阳光汉语课本”和“世界少儿汉语”,以及适合成人初学者的“汉语十日通”系列图书、适合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顶石中文:高级汉语综合教程》。除了纸质图书之外,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商务印书馆不仅推出了供中国人学习的《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APP,还推出了供外国人学汉语的“JUZI汉语”APP。

抢抓优秀作者,做好出版服务

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是出版业的服务对象,是出版业一切出版作品的源头活水,不仅是最重要的作者,也是读者群体的一部分。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耕耘,国际中文教育出版才能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才能持续向前推进。要吸引这些优质作者,首先,编辑要多参加学术会议,结识专家学者,发掘研究前沿和热门问题,及时约稿、组稿;其次,关注学科最新的研究热点,了解政策性、理论性、技术性等方面可能引发的新的研究热点,关注学术期刊新发表的国际中文教育相关论文,在看论文的过程中发掘优秀作者;最后,要关注国家政策及相关法律,从而在整体上正确把握出版的立场和方向。

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从业人员,是作者群,也是读者群。他们孜孜不倦,以国际中文教育为毕生的研究事业。所以我们要关注并出版发行的优秀研究成果,从而帮助更多的研究人员和学生,服务更多的读者。

对待优秀的作者,我们要有充分的耐心,关注并等待他们的研究成果出炉;对待年轻的作者,我们要陪伴其成长成熟。

参考文献

[1]赵金铭.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A].载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肖清.跨文化认同视角下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习得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12).

[3]王春辉.历史大变局下的国际中文教育——语言与国家治理的视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

[4]宁继鸣.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2018)[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5]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2019-04-1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6]孙惠玉,徐步政.做成方向 做成体系:东南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可持续之路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5(7)

[7]崔希亮.国际中文教育的十二个重点研究领域[J].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2023(1).

[8]周鹂.试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编辑出版[J].出版参考,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