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名著阅读的指导方法有很多,提高学生名著阅读质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创意表达、情景演绎、以读促写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实效。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多样化表达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重视名著阅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生推荐了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名著。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消化吸收文学名著,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将阅读的名著内容真正内化,从而更有效地促进阅读质量的提升。名著阅读与多样化表达是相辅相成的,让学生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展示自己阅读的成果能有效提升其阅读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进行多样化表达。
一、巧用“任务驱动”,鼓励创意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巧妙地将“阅读”与“表达”进行联结,提出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并对其育人价值、学习方式与构成要素进行了具体阐释。名著阅读是文学阅读的一种,名著阅读的“创意表达”是指用新颖的、独特的、有创造性的形式去解读名著的内容、人物、情节、主题等。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有表达的“意愿”;再鼓励学生改变固有的观念,凸显独特的思考,有创意表达的“意识”;最后,要通过成果展示或有效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意趣”,发挥他们无限的创造性。
初中阶段阅读的名著大多故事性很强,学生也很感兴趣。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笔者会根据需要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做好内容概括,批注精彩部分,挑选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故事分享。因为要挑选精彩故事来分享,所以学生都读得很认真,并且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这样的阅读分享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更利于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取长补短,提升其“听、说、读、写、赏”等综合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七年级《西游记》名著阅读时,要求学生先读原著,再观看电视剧,最后进行小组合作,就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创意表达。有的学生为《西游记》的形象制作了个人名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名著人物画像,写形象介绍,写人物经历。有的为人物制作了人物脸谱,用生动的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同时还在班上开展了小型的竞猜活动。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了微视频、动画短片,生动讲解了“我喜爱的西游故事”。有的小组合作制作了精美的连环画、小人书,经典故事片段栩栩如生;有的小组对小说的内容进行了创意改编,形成了想象奇特、内容丰富的新剧本;有的小组给西游人物编写了朋友圈,还配上了其他西游人物的点赞和评论语言;还有小组为西游人物写打油诗,写人物传记……学生们奇特又丰富的创意让人眼前一亮。
又比如,在阅读名著《水浒传》后,学生开展了“别样解读水浒英雄”系列创意表达活动,如:“半个好人”林冲、水浒英雄武力值排行、假如水浒有男团、水中的六边形战士张顺、探李逵的别样风姿、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究竟有多高等。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多元地解读人物,多样化地呈现了自己对《水浒传》的深度理解。班级内开展了一次水浒人物的研讨会,许多学生展示了自己深度阅读的感受。
在创意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对信息进行整合和提炼,学会了对内容进行分类和归纳,对人物进行品析和评价。这些创意十足的名著阅读体验与表达,也让名著阅读更具趣味性、研究性、灵活性、挑战性,有效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深度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效果。
二、品味语言,进行情景演绎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同样,在名著阅读教学中采用情景演绎的方式,能丰富课堂的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学习材料,“吃透”文本,从而把文本上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以及丰富的人物内心与表情变化等。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学习《简·爱》这部名著时,笔者和学生挑选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经典对白,共同欣赏了名家范读后,笔者又组织学生齐读、分组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人物心理,感知人物性格,从而具体感知名著内容。学生也完全沉浸在人物角色里,用或慷慨激昂或不卑不亢的话语,坚定不移的神情,恰如其分的动作,生动演绎了简·爱勇敢自信、独立而又独特的形象。通过表演,学生对人物又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实践证明,情景演绎的合理运用,有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才能的平台。学生在演绎过程中,熟悉了名著的内容,获得了情感体验和思想共鸣,也加深了对名著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特点、作品思想内涵等的全面理解。很多学生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的效率,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同样,在情景演绎的过程中,内容的选择、角色的分配、道具的准备、排练的过程都需要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所以也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团结协作、沟通协调等能力。
三、借鉴文本,以读促写
阅读与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点。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名著又是阅读材料中的经典,名著主题的选择、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安排、环境的设置等,都是写作教学宝贵的资源。语文教师要把这些高质量的精神产品输入学生的内心,同样也要努力把名著的“输入”转化为能力的“输出”,也就是要将名著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而不只是把名著当成阅读理解的素材。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名著阅读,运用名著中恰当的素材或写作技巧、写作手法,指导学生写作,放大名著阅读的价值。
比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读完《骆驼祥子》后,选择了“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个片段,指导学生学习生动细致地写景物,写环境,写场面。笔者和学生一起细读这个片段,探究作者表现天气的手法。通过研读分析,学生明白了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大量的篇幅全面、生动地描写了被炎热笼罩的街道上的景象,比喻生动形象,拟人贴切真实,排比一气呵成,夸张酣畅淋漓,同时还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捕捉细节,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个酷热难耐的夏日,为人物出场作铺垫。这样酷热的天气,祥子还出去拉车,他的勤劳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言而喻,同时也表现了他迫于生计而不得不拼命苦干的悲惨命运。后面暴雨下的环境描写也是一样精彩。前后两次场面描写,环境越恶劣,底层劳动者的挣扎煎熬就越痛苦,也越能表现他们悲苦的命运,从而越能突出主题。学生最终明白了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形象和突出作品主题的作用。笔者又指导他们仿照名著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写作训练。许多学生写得文质兼美,手法多样,也对名著《骆驼祥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要有针对性地在确定中心、取舍材料、运用手法等方面给学生以示范借鉴,指导学生借鉴名著来提升写作水平,同时也更深入地理解名著。
总之,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学生能有效习得人类丰富的历史和社会知识,提升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培养思辨能力,提高阅读素养。而名著阅读的多样化表达,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品质、阅读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段玉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