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并规划详略,即选取典型素材,并力求真实新颖。三道作文练习题目都紧紧围绕 “如何恰当地选材来写好人、事、景”的写作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表达与交流”方面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等要求。本次教学中笔者设置作文诊室的情境,组织四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分析中发现选材雷区;引导学生回忆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提炼选材原则,总结选材方法;通过补写、改写、扩写、缩写的实践,完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选材”的教学任务。
【课堂实录】
一、热身活动,设置教学情境
师:批改完同学们写的作文《晒晒我们班的“牛人”》,老师觉得有些片段很有意思,跟大家分享一下,顺便考考同学们。大家猜,这写的是谁?
屏显:
[选段1]计时开始,他的眼睛死死盯住魔方,那平时看起来粗拙的手指变得异常灵活,指腹上下勾拨着五彩棱角块,那魔方的颜色从一开始的杂乱逐渐变得有序,手指纷飞,令人眼花缭乱。我仅仅转了个头,再回头,魔方已经复原了,周围响起一片掌声。
[选段2]篮球场上的他正积极跑位,等待队友传球,突然球来了,他右手稳稳运球,左手挡住对手的攻击,一个帅气的转身绕到对手背后,三步上篮,中!谁能想到他这还是带病上场呢!
生(异口同声):显哥!小樊!
师:同学们是怎样猜得又快又准的呢?
生:因为魔方和篮球分别是他们俩的拿手本领,这两个经典场面同学们都看见过。
师:这两件事的确是“牛人”的典型素材。有不少同学的写作对象是同一个人,老师列出同学们在写这同一个人时选用的素材,大家猜猜写的是谁?
屏显:
选材1:作为生活委员,每天中午取送餐和分发水果。
选材2:给同学起绰号。
选材3:能熟练套被罩、枕头罩,铺床单,生活自理能力强。
选材4:把同学的笔藏起来,把同学的杯子放在高高的门框上搞恶作剧。
选材5:嘉年华中灵活经营游戏摊位,创收五百多元。
选材6:帮生病的同学拿书包。
选材7:寒冬腊月,仅穿短袖T恤衫在雪中起舞。
生:王同学!
师:围绕“王同学是牛人”这个主题,哪些选材能用?哪些不能用?
生:选材2、4不能用。
生:选材2、4、7不能用。
师:看来同学们对选材7有异议,说说你们的理由吧!
生:我觉得可以选,因为这是王同学全校闻名的标志性事件,特别典型。
生:不该选,因为下雪天穿短袖跳舞这种行为不应该提倡,如果有人效仿生病了怎么办?
师:两位同学的说法都有道理,我们看两篇文章对这一素材不同的处理方式。
屏显:
[甲文]因为一件事我不得不佩服他,他凭一场雪名声大振,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冬天下雪时穿短袖到处乱窜,大家便给他起了个外号“短袖战神”。现在全校都知道我们班有位牛人“短袖战神”。
[乙文]身体棒意志强。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质弱的我无比羡慕有强健体魄的人!这位“牛人”同学从不生病,即使是寒冷的下雪天,也可以只穿一件T恤衫穿行于风雪之中,还不会生病,牛啊!
师:同学们觉得哪种处理方式更合适?
生:乙文的处理方式。
师:由此可见,如何选材,选材如何在作文里恰当使用,这里边大有学问。同学们写的《街道一景》《晒晒我们班的“牛人”》《我的一天》3个题目共309篇作文里出现选材不恰当情况的就有69篇,可见选材之难。不过同学们不用愁,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带大家寻医问诊,让我们一起进入作文诊室,专治选材不当。
二、群文会诊,聚焦选材问题
师:发给同学们的讲义上有10篇作文,选文1—6是有选材方面问题的作文,例文1—4是选材恰当的优秀范文。同学们课前已充分预习讲义,6篇选文在选材上有哪些问题?说说你的发现。小组合作,先交流观点,代表汇总发言。
生:选文1《雪夜的街道》,作者讲述了下雪的晚上,因父母加班,自己独自外出吃晚饭,吃完饭发现钱包不见了,老板大度赊账,他在回家的路上却遇到了令人惊奇的一幕:“雪已越来越厚,渐渐地,能没过我的脚。这时,我听见我家楼下传来的喊声,我过去一看,这不是邻居李奶奶吗?她怎么会躺在雪地里?靠近一看,她正抱着一个陌生男人的一条腿,还喊着:‘快把他抓住!’她的叫声引来了正在铲雪的民警,各个小商贩和店主一起冲来,按住了那个男人。令我意外的是,民警从他的口袋中搜出一个钱包,我一看,这熟悉的款式和配色,不正是我的那个吗?这时,李奶奶从雪地爬起,她微微抖动的手把钱包递来,我感到她的手冰凉,如冰块一般,手上还有雪。‘下次要小心了。’李奶奶保持着她的微笑,我的脸暖得有些发烫。”这个片段不够真实且处处有逻辑漏洞:前文提到“过马路时感到身旁一个黑影闪过”,说明小偷身手敏捷,又怎会被一个老奶奶抓住?附近有民警,小偷还敢作案?老奶奶能有力气抓得住一个壮汉的腿?情节很刺激但不够真实。
生:选文5《我的一天》描写了作者平时上学的一天,9段用了8个状语:早晨、早饭后、课堂上、午饭后、下午、放学了、回家路上、晚上。结尾段说:“这就是我的一天,看似平凡,其实细细品味,它也并不平凡。”每一段篇幅相当,记录每天常规做的事,结尾段的“不平凡”从何而来呢?这属于典型的流水账,选材详略安排不当。
师:我们作文诊室的“主治医师”们果然是火眼金睛,发现了许多选材问题,那么在写作文时怎样才能做到恰当选材呢?
三、依本开方,总结选材方法
师:既已查明“病因”,就要开方医治。我们学过的课文里就藏着许多“选材良方”。例如第四单元的写人记事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写叶先生坚持用普通话、坚持写文要简明如话等事体现先生律己严的形象,写先生恭送客人、诚恳回信的小事体现其待人厚的美德。我们读了文章都认同作者对叶圣陶先生“躬行君子”的评价,就是因为作者所选事例能体现叶老的君子德行。你还有哪些发现呢?
生:杨绛的回忆性散文《老王》回忆了作者一家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详细描写了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的事,这既是作者印象最深刻的事,也是最能体现老王善良美好品质的事,更是引发作者反思和愧怍的事,所以这就是老王最典型的事,启示我们详写最典型的选材。
生:《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海伦·凯勒与沙莉文老师朝夕相处多年,所以作者能生动地写出很多动作细节和心理描写,真实动人。所以选材要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生:《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在朝鲜战场采访了一百多个事例,写成文章时选用了五个,发表时只保留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谈话”三个事例,因为这三个事例从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三个方面体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最可爱”,选材因感人而经典,因典型而让读者印象深刻。
生:《驿路梨花》以西南边陲大山里的一座小茅屋主人的故事为选材,既传达了美好的雷锋精神,又展现了边疆独特的风土人情,很吸引人。选材不仅要围绕主题,还要新颖。
(师板书:“选材原则" 扣中心,详略当,要真实,求新颖。”)
四、依方治文,提升写作能力
师:这就是我们治疗选材不当的药方啦!其实不少同学在写作时就已经用过此方了,请同学们鉴赏优秀例文1—4的选材技巧,结合已总结的选材原则,对选文1—6中的一篇或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屏显:
补写:为文章补写一段能突出中心的材料,或补写评价句,或补写结尾段。
改写:为文章重新选取符合中心的材料,或改写与选材相符的主旨段。
扩写:对文章该突出中心却没有详写的地方进行适当扩写,增添细节描写。
略写:对详略不当的地方进行缩写,尤其是先抑后扬中“抑太多”的部分。
师:请已完成作文修改的同学展示修改成果。
生:我修改的是选文4《晒晒我们班的“牛人”》原文片段。
屏幕投影:
①要说我们班的“牛人”,那一定很多,但要说最“牛”的,我认为还是我们班的“演说家”——王××。
②“王××,不要讲话!”“王××,就你那儿最吵!”……在自习课和午自习时,这样的话经常从老师们的嘴里说出来,关键是他上一秒听进去,下一秒就又开始了,根本不带停的。
③还有就是“分享过度”。道法课上我们都会有一个“课前分享”环节,只见王××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拿起一支粉笔,一边绘声绘色地讲,一边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一开始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听,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直到过了十五分钟,王××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还有二分之一的人跟着王××的思路。再过十五分钟,也就只有一两个人跟着他了。
④虽然王××的嘴时常管不住,但他的嘴在有些时候正可以派上用场呢!上公开课的时候,班上同学都紧张得不敢举手,这时候最积极的非王××莫属,他多次大胆举手,而且发言条理非常清晰,没有丝毫慌乱,连老师也赞赏他,真让人羡慕。
生(继续):“牛”是指人物在某方面表现突出,本领大。原文中第②段自习课讲话属于违纪行为,不能体现人物“牛”的特点;第③段课前演讲的选材中,同学们听着听着都不听了,不能体现王同学演说能力强,并且时间上也不符合实际,这两个选材都不恰当。我将第③段改写为——
屏幕投影:
在道法课“课前分享”环节,王××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拿起一支粉笔,一边画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起了中东形势,由古到今,旁征博引,声情并茂,同学们眼神专注,听得津津有味,教室里回荡着他慷慨激昂的演讲声。时间悄然流过,演讲结束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同学们还听得意犹未尽呢!
生(继续):原文第④段过于简略,扩写为——
屏幕投影:
王同学不仅表达能力强,而且心理素质好,处变不惊,勇担大任。有一次上公开课,密密麻麻坐了一屋子陌生的老师,同学们都紧张极了。老师的问题并不难,可是班上的同学都紧张得不敢举手,眼看要冷场了,我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还是不敢举手。这时候王同学大胆举手发言,声音洪亮而且发言条理非常清晰,没有丝毫慌乱,连老师也赞赏他,真让人佩服!在他的感染下,同学们慢慢放松下来,畅所欲言,课堂气氛终于活跃起来了。
师:这篇文章在修改之后,新的选材不仅能扣住“演说家”的牛人特点,而且更加具体、真实、生动、丰富,由表达能力强到综合素质强,由个人演讲能力牛到带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选材还有层次的递进,修改很成功。
生:我修改自己的作文《我的一天》,作文写的是搬新家那一天许多有着美好寓意的活动带给我的独特感受,这是原文结尾片段——
屏幕投影:
说话间,外婆已经布置好了所有的东西,回忆道:“以前生活那么苦,大家总要苦中作乐,那才叫生活。”猛然间,我似乎明白了生活的真正意义:憧憬美好未来。想起从前对生活的各种抱怨,我不禁有些惭愧。下午,我们又打扫了新房子,虽然一切都那么平淡,但我不再抱怨。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我要更加珍惜每一天,享受生活。
生(继续):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自己的作文有了新的认识:虽然选材恰当、新颖,但主题显得生硬且不够深刻。我把结尾修改为——
屏幕投影:
说话间,外婆已经布置好了所有东西。六个苹果堆成小山立在桌子左侧,右侧相同位置摆着六个柿子;几个装着五谷、花生、红枣之类的红篮子在桌子上围成一个半圆形;一杆秤摆在最前面,美观而又庄重。她仔细端详着桌上的物品,郑重地说道:“按规矩我们得朝东南西北各拜一拜。”当我和家人一起拜四方时,我内心涌上一种异样的情感——庄重、敬畏、憧憬,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仪式感”的力量,是隆重的仪式为平淡的生活染上了不凡的色彩,是仪式感让平淡的生活有了动力,有了价值,有了朝阳一般的希望和活力。
师:修改之后的文章的主题由选材升华而来,水到渠成,流畅自然又感悟深刻。同学们修改得很认真,课堂上无法一一展示,请同学们参照选材评价表,将自己之前的某一篇文章,在小组内互评,并进行升格。
屏显:
[选材原则 不符合
(0分) 基本符合
(10分) 非常符合
(20分) 总得分 中心明确 选材典型 详略得当 真实具体 材料新颖 ]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怎样选材,还对选材与主题之间的联系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希望大家今后在选材恰当的基础上,让文章主题更合理、明确和深刻。上节课,我们刚学完《陋室铭》,老师仿写了一首《写作铭》送给大家:“字不在多,有情则灵;句不在繁,通畅则行;斯是作文,惟吾真情。中心先确定,详略有安排。描写日常事,抒发真感情。可以列提纲,思整体。无选材之纠结,无跑题之忧虑。选取典型事,弘扬真善美。先生云:‘此文甚好!’”希望同学们写作时,临文不慌,争取做到文从句顺,感情真挚,精于选材,成于谋篇。下课!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笔者充分调研了学情:到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记叙文写人记事的基本写作要点,难在扣题并灵活运用,简言之,会写,但不一定能写好。在批阅学生作文时,笔者分类统计学生出现的问题,选材不当、详略不当、偏离主题等选材问题最为突出,可见选材仍是作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中,笔者坚持任务驱动,以“牛人”素材为切入口设置情境,通过群文会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再依本开方,总结出选材的方法和原则,最后依方治文,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本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以分析病文为主,优秀例文鉴赏不足,如果能双管齐下,正反面相结合,效果会更好;其次是对学生个体作文关注度不够,学生的展示机会有限。这些既是问题也是课堂优化的方向,更是笔者前进的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