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凤:穿越时光的祥瑞精灵

2024-11-12 00:00马娇
光明少年 2024年11期

我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凤”的玉团凤,来自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历经数千年的岁月积淀,今天很高兴能向你们讲述我的故事。

我记得,当工匠的双手第一次触摸到我所依存的那块玉石原料时,似乎就注定了我不平凡的命运。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敬畏,仿佛能看到我未来的模样。在他的精心雕琢下,我逐渐有了自己的形态。

我的身体呈团状,圆润饱满,蕴含着古人对圆满、和谐的追求。我的凤头小巧精致,微微上扬,是不是有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我的眼睛虽然只用了简单的刻画,却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我的翅膀收敛在身体两侧,看似含蓄,实则充满力量,随时准备展翅翱翔。还有我细长优美的尾巴,轻轻卷曲,首尾相衔构成完美的环状,如同舞动的旋律,为我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我身上的每一道线条,每一个弧度,都由工匠用心雕琢而成。他们没有现代先进的工具,却凭借着对美的执着和精湛的技艺,赋予了我生命。

我的小档案

出土时间:1955年

出土地点: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

收藏地点: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尺寸数据:直径4.7厘米,厚0.6-0.7厘米

外观造型:“团凤”造型,凤体团身扁平,姿态优美

制作工艺:阴线刻、阳线刻、镂空等多种雕刻技法的运用娴熟巧妙,使我的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

沉睡千年终被唤醒

我的故事要从1954年的冬天说起。那时候,人们在湖北省天门市修建水利工程时,意外挖掘出了好多古代石器和陶器。湖北省文物部门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迅速联合成立文物工作队,开始对相关邻近地区进行考古工作,并将这27a563aea53325725b8c4ab080a66b32里命名为石家河遗址。经考证,石家河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是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分布在江汉平原一带,以丰富多样的玉器而闻名。

1955年,在对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进行发掘时,考古队的张云鹏在遗址中部土台南边的水沟里发现了我。当时和我一起出土的伙伴还有40多件精美玉器,包括玉人像、玉蝉、玉龙、玉凤、玉璜和玉管等。

刚出土时,考古界的学者都不敢相信我和那些粗糙的土陶处于同一个史前时代,因为我太精美了,他们还以为我出生在距今约3000年的商代呢。不过,后来经过更深入的研究,最终确定了我是新石器时代的宝贝。我成了石家河玉器中的杰出代表,宛如一只从远古飞来的祥瑞精灵,轻盈地落在世人眼前。

传承千年的雕刻技艺

我的材质温润、通透,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选用如此优质的玉石材料,反映了石家河先民对玉石的认识和挑选能力,也体现了他们对玉器制作的重视。

我出生在没有先进工具甚至没有铁器的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人们的生产工具很原始,而我的身形却打磨得圆润光滑、通体切割得纤薄匀称,在薄薄的玉片上使用了难度极高的技法琢刻纹饰,体现了远古先民的高超技艺。

我由阴线刻、阳线刻、镂空等多种技法琢刻而成,它们在我身上留下了细腻美妙的痕迹。阴线刻的线条如同流淌的小溪,柔和流畅地勾勒出我的轮廓和羽毛的纹理;阳线刻让我的某些部位十分突出,立体感十足;镂空的部分更是精妙绝伦,让我看起来轻盈通透,仿佛能穿越时空的束缚。这些工艺的融合,不仅展现了古人高超的技艺水平,更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些雕刻技法中,最难的是阳线刻,也称减地起阳法。你看我身上的凸线条,其实是要将其余的部分都打磨掉,才会凸出来。这在当时是非常难的,稍有不慎,整器损毁,在玉料极其稀缺珍贵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严重失误,所以制作我的人一定技艺极其高超,完成对我的创作或许要耗尽玉匠毕生的时间。

这些玉雕技艺在后世玉器雕刻中被广泛应用,直至今日仍在沿用。远古先民对琢玉精细度的高要求和虔诚的创作心态也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琢玉人,对我国的玉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祥瑞、美好,是我的象征

2017年,中国邮政首次专门发行了一套《凤 (文物)》特种邮票,我作为第一件凤文物被选入。

据考古资料显示,我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凤形象,是凤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开创了凤纹之先河,为研究中国凤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为探讨凤鸟形象在中华文化中的演变过程提供了线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之中,凤是百鸟之王,常被视为吉祥、美好、权力的象征。石家河的先民们把凤雕刻在玉石上,说明他们对凤鸟有着特殊的情感认同和文化崇拜,希望能得到凤的保佑。

我的出现,确立了凤鸟的基本造型范式,奠定了凤鸟的神鸟地位。我造型生动、优美,影响了中国后来几千年凤鸟艺术的发展。凤文化在后世得到不断传承和弘扬,在后来的玉器中,出现了大量的凤鸟形象。

愿你们如同展翅高飞的凤鸟,追逐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知识链接

你知道吗?

玉,对华夏儿女来说是独特的,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玉是我国唯一一个从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到现在从未间断过的文化载体,我国使用玉器作为媒介沟通天地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在后来数千年的岁月中,玉是仪仗阅兵的礼器,是君子喻德的器物,是人们对长生不老的美好寄托,是帝王与君臣沟通感情的桥梁,是象征权力的玺印,是传达爱意的配饰,是书房雅舍的陈设……至今,玉器仍然深受国人喜爱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

知识链接

荣归故乡

在珍品如林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我曾从8万余件文物藏品中脱颖而出,作为封面专题展的封面和压题图标出现在《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专题陈列板块中。

今年,我回到了阔别近70年的故乡,先后亮相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举办的“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和在天门市举办的“凤归故里——石家河文化精品展”。“一轮东方烟月,皎洁上古传奇;都邑上的风霜,染透玉凤羽翼……”人们将我写进歌词里、编入舞蹈中,传扬石家河玉凤文化,让我倍感自豪!

作者单位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