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过,无处不在的焦虑
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角色以及需要完成的事,当我们未能按时完成目标,会紧迫无措;当我们觉得时间不够用,会情绪低落;当我们发现与同龄人的技能有差距,会感到自卑挫败,这些都会滋生焦虑情绪。走出焦虑,要从了解那些设定时间规则、助长时间焦虑的因素说起。
首先,是有关时间的“道德训诫”。“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这些古训在教育体系和家庭观念中得到了忠实传承,成为被不少人奉为通往成功之门的“至理名言”。
其次,是无处不在的社会加速。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了效率,但并未带给人更多闲暇,反而需要人们努力适应越来越快的节奏。新的社会关系、新的学习方式目不暇接,我们不得不加速适应,避免掉队。
再次,是被社交媒体重组的人生想象。社交媒体展现了更多人的海量生活片段,个体用户由此在心中拼贴出若干种人生状态,并不断模仿尝试。这种尝试一方面让人心生哀怨,“怎么总有人在玩?”一方面又埋下焦虑的种子,“他们怎么有时间上那么多兴趣班?”
最后,是利益驱动下断章取义的商业合谋。贩卖时间焦虑已然成为互联网产业的新商机,与时间相关的理念哲思、与成长相关的科研成果,被片面选择和加工,有些人通过它们唤起人的时间焦虑,赚取直接变现的巨大流量,还开发出了以各年龄段“核心能力评估报告”为入口的一系列付费能力提升项目。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直面时间焦虑绝非易事,在强大的外部因素面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更显孱弱单薄。更糟糕的是,当周遭一切都在加速变化,多数人没有将精力放在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上,而是不断尝试各种所谓好用的“时间管理工具”,当时间计划频频落空,反而加剧了原有的时间焦虑。
本着“笨鸟先飞”“笨鸟多飞”的原则,有的同学为对抗时间焦虑,向夜晚睡眠、户外运动要时间,增加了健康风险。近年,一项对我国某省初中生的调查发现,学习时间、睡眠时间与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显著相关。减少焦虑,恰恰需要减少课外学习时间、增加睡眠时间,让不少追求“进步”的同学陷入两难。
有的同学选择向长辈或朋辈求助,但个体的“锦囊妙计”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无法从根本上缓解青少年的时间焦虑。焦虑情绪反而在与同龄人的对比中、在尝试各类方法却屡屡失败后不断加剧。
行动起来,摆脱焦虑
时间焦虑背后有着极为复杂的认知问题,青少年可以把时间焦虑视作自我发展的契机,从专注、持续、关联三方面着手,走出焦虑。
做好精力管理,力求保持专注。研究者很早便提出,应该以精力管理替代时间管理,有更好的精力才能利用更多时间。同时,好精力也是保持专注的前提,专注才能提高做事效率。怎样保持精力?仅靠毅力不科学,精力充沛和保持专注需要能量与体力,因此,要好好吃饭、锻炼,才能事半功倍地做更多尝试。
在持续做小事中提升自我。“欲速则不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其道理,坚持每天完成一个成果可见的小任务,能增强自我效能感。要避免无法带来成就感的重复性任务,多做有难度、有创造性的任务,比如写作、绘画等。在持续的表达实践中内外观照,我们能不断成长、走向独特。
多琢磨、敢想象,发现事物间的关联。万事万物皆有联系,需要用大胆想象、细心思考和足够的知识去发掘。比如,学习中文和英语时,基于词典上的互译,想象和体会不同语言捕捉现实世界的共同努力和微妙差异;学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能恰好精妙地再现了某些情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发现关联的能力可以促进同学们对各类知识的抽象理解、系统认知和关联记忆,有助于大家看到更多事物的精巧结构和复杂原理。在关联中,更精彩的世界得以展现,也给自我发展提供了更多美妙的选择和组合。
青少年天性充盈、灵动,不要一直为时间所困。少年勇猛,你可以成就独特且美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光明少年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