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政党制度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没有也不可能有普遍适用于各个国家的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经过反复比较、长期探索、实践检验的,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智慧,是当今世界政治实践的崭新模式,具有伟大的创造性、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相较之下,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党制度传统红利日益衰减,暴露出来的问题与日俱增,我们理应理直气壮地向全世界介绍、展示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及强大魅力,为促进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政治文明;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表了多次重要论述。尤其是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提出要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因此,我们必须增强政党制度自信,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传播的国际话语权,向全世界介绍、展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及强大魅力。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建构面临的机遇
(一)当前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从总体趋势来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概括来讲就是当前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主要表现为“东升西降”,今天的中国,已经变成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这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深厚基础。我们要顺势而为,牢牢把握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讲好中国故事,解读中国实践,讲好中国理论,提升新型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权与世界影响力。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日益凸显
西方政党制度发轫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推翻封建专制和实现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过去作为先进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变得日益腐朽堕落,已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政党制度固有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西方国家面临的民主危机愈演愈烈。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维护了包括全体人民在内的广泛利益,有效避免了西方政党制度只代表少数人或少数团体利益的弊端,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也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党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纵观世界历史不难发现,一个国家要想走在时代前列,既需要发达的自然科学,同样也离不开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如西班牙王国和荷兰王国,都曾依靠船坚炮利而先后称霸欧洲,但最终日落西山,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在于思想文化的软弱乏力;相比而言,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因涌现出了一大批享誉全球的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文学家,从而增强了民族精神自立和文化自信,其影响传至今日仍熠熠生辉,为国家影响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新型政党制度研究要抓住机遇,在提升国际话语权上提供理论支撑。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建构的制约因素
(一)西方话语霸权痼疾
近代西方国家刻意制造、大肆宣扬所谓的“西方优越论”,以此隐藏对外暴力征服甚至殖民的无耻行径,在此理念的影响下,西方人形成了过度的自信,自命不凡地认为肩负着向落后地区传播文明的使命。同时,近几百年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奠定的物质基础不仅加剧了西方人的自信,更为其塑造了一整套价值体系,如理性、自由、民主、宪政、法治等,进而形成了西方话语霸权,这就对其他国家包括我国的对外话语权形成冲击。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西方掌握着主导权,个别西方政要甚至公然叫嚣,“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凡此种种,无不影响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
(二)中国话语表达能力不足
当前,有不少西方媒体仍然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观望中国、观察中国、分析中国、报道中国,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在国际舆论场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窘境。“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要看到,由于话语表达能力不足,中国的国家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世界认知的中国并不完全是真实的中国。
(三)传统理念的羁绊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有理不在声高”,强调的是“理”而非“声”,其主要目的是教人遇事心平气和说理,而非蛮横耍赖胡搅蛮缠,为人处世这是不无裨益的。但在舆论场中,尤其是鱼龙混杂、众声喧哗之时,一味摆事实讲道理、低声细语、轻声慢语,难免会耽误事。这就要求我们摆脱传统理念的羁绊,大胆地发声、主动地发声、频繁地发声,做到“有理也需声高”,通过“声高”传播、助长“有理”。
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建构的实现路径
(一)突破西方话语霸权的桎梏
由于学术气氛的影响,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西方学术话语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包括基本的概念、学理、哲理、学术分析框架等都是采用西方的标准,具体到政党制度而言,这就会影响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政党制度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突破西方话语屏障,最终呈现中国真实,敢于正视、正面回应,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二)强化中国话语表达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要引导国际社会理性客观看待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点赞。就必须由我们全面、客观、准确的向西方介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真实样貌,避免因被别有用心的西方政要、媒体等断章取义而误导西方民众。同时也要构建全球层面合作机制,建构国际传播合作模式,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
(三)充分认识到有理也需声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的改变至关重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建构,同样离不开观念的改变。如前所述,我们既要涵育“有理不在声高”的修养,更要强化“有理也需声高”的担当。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声高”,此底气来自新中国75年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来自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与支持,来自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因此,对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我们要深入透彻地讲、理直气壮地讲、不厌其烦地讲、坚持不懈地讲,在国际上大声唱响“中国好声音”,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传播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