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民校视域下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策略探究

2024-11-12 00:00韩记张玉林席茜鱼馨水
客联 2024年8期

摘 要:工程造价作为工程建设管理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率。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发展,市场对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愈加迫切。传统教育模式侧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培养,造成学生在进入职场时难以迅速适应复杂行业环境。产学研民校模式通过将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社会、政府紧密联系起来,可为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全新的思路。本研究基于产学研理念,探索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策略,从而践行高校高水平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重任。

关键词:产学研;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全球建造技术及信息化推动,建筑工程行业复杂性与技术要求不断跃升。工程造价专业作为工程管理的核心领域,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展现出灵活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但现有高校教育体系在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产学研协同教育模式逐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合作,学生不仅可获得理论知识,还能通过真实项目的实践积累实际经验。民校合作可通过引入社区、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丰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资源。政府作为推动者,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产学研民校视域为基础,深入探讨创新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该领域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一、产学研协同教育理论

产学研协同教育理论是指通过产(企业)、学(高校)、研(科研机构)三方合作,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教育模式。核心是将企业的实际需求、高校的教育资源、科研机构技术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链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该理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高校可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能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与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优化课程设置;企业通过参与人才培养,能提前介入学生的培养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技能要求;科研机构参与可为教育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技术与教学的创新融合。该模式不仅可解决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还推动着产学研各方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二、基于产学研民校视域下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要性

基于产学研民校视域下,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要性体现在适应行业变革、满足社会需求的多重层面。首先,随着建筑行业技术水平提升,传统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应对行业对综合性、创新性人才需求。当前工程造价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还需具备灵活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对新技术敏感性,能力培养单靠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产学研民校模式通过整合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社会、政府的多方资源,可使人才培养更具系统性。其次,校企合作使学生能深入企业实习,参与真实项目,从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科研机构可为高校提供前沿技术支持,确保教学内容紧跟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民校合作可引入社会力量,使人才培养具开放性,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资源渠道。政府作为政策支持提供者,能在宏观上为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因此,基于产学研民校的协同教育模式在提升工程造价人才质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基于产学研民校视域下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围绕产学研理念,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

围绕产学研理念,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可从资源整合、机制创新、项目实践三个层面入手,以此来确保实训基地成为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平台。首先,校企合作可充分整合高校的理论教育优势与企业实践资源,从而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高校可与企业共同设计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在真实工程项目中学习、掌握最新技术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其次,可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是关键。高校、企业需联合成立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明确双方职责分工,通过定期会议、评估、反馈机制来确保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例如企业可派驻工程造价领域的专家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参与教学过程,确保实训项目与行业实际需求无缝对接。再次,项目实践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高校可与企业合作开发针对工程造价的多样化实训项目,主要包括成本控制、项目预算、招投标等关键环节,学生在参与中积累实践经验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后,企业可通过真实项目引入,使学生在基地中经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流程,深度了解行业运作。企业可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工程项目现场,开展技术交流、研讨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

(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升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可应从教师培训、企业实践、考核机制、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首先,高校可通过系统化的教师培训计划,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实践技能。鼓励教师定期参加行业相关专业培训、技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及时掌握工程造价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和应用。其次,高校可与企业应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参与工程项目,增加其对实际工程造价流程的认识与操作经验,将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再次,高校可结合教师的理论教学、实践能力,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通过教学成果、科研项目、实践能力等多维度指标,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最后,高校可与企业合作选派行业专家、工程师担任校外导师,与高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需求高度契合。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教师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经验,能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实际技能与创新思维,提升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质量。

(三)创新多元化评价体系,强化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成果转化

创新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强化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关键手段,首先,高校可建立科学、全面评价指标体系是基础。传统单一考试成绩评价无法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可涵盖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运用、项目参与表现、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多维度内容,形成综合性评估。其次,高校需注重过程性评价,体现学生学习成长过程。高校可通过课程学习中的作业、案例分析、项目模拟等多种方式,动态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表现,避免单次考试对学生能力片面反映。最后,企业可深度参与评价过程是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校企合作中,企业导师、工程造价专家可对学生的实训表现、项目操作能力等进行打分反馈,从而确保评价内容与行业实际需求接轨,增强评价的实用性。

四、结语

基于产学研民校视域下的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应对当前行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通过产学研协同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多方资源整合的培养模式,推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力量、政府的深度合作。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可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践平台,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可提升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实际需求的契合,从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石晓娟.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华建设,2024,(08):37-39.

[2]胡旭.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4,26(06):35-3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