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家政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探讨

2024-11-12 00:00:00徐文欣陈黄梓梁颖诗古伊岚叶小丽
客联 2024年8期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政服务已经成为了很多家庭生活中的重要需求之一。在未来,家政服务行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国内家政服务行业目前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如人才供需问题等。据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家政服务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不足之处以及相应的建议等内容。研究发现,“互联网+”家政服务已经逐步渗透到现有的家政服务,为顾客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加智能化的服务。但家政服务行业目前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家政服务行业科通过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人员考核制度、多方面培育家政服务人才等来改善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家政服务;现状分析;人才培育

一、引言

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家政服务行业具有重要发的意义和潜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生活节奏加快、人口素质普遍提升,家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专业化。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更高质量、更个性化的家政服务,包括保洁、育婴、养老护理、家庭烹煮等。家政服务行业可以通过挖掘更多的细分市场,提供专门化和高端服务来满足这些需求,例如,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对专业护理、健康管理、陪护服务等多需求激增,专注于老年人护理等创新家政项目具备很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随着科技发展的迅速,“互联网+”家政的模式极大改变了传统家政服务的运作方式,例如,家政服务平台可以通过移动应用连接服务提供者和客户,方便客户预约、评估、支付,同时也提升了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智能家居设备的普及为家政服务提供了新的机会,智能可以实时监控老人的健康状况,保障老人家的居家安全。

总体来看,在未来,家政服务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家政服务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本文将对家政服务行业的现状、家政服务行业的未来方向等对其进行阐述。

本文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主要对家政服务行业目前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第四部分是关于家政服务行业未来发展的分析与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论。

二、家政服务行业现状分析

如今科技发展迅速,“互联网+”家政的模式极大改变了传统家政服务的运作方式,例如,家政服务平台可以通过移动应用连接服务提供者和客户,方便客户预约、评估、支付,同时也提升了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智能家居设备的普及为家政服务提供了新的机会,智能可以实时监控老人的健康状况,保障老人家的居家安全。

从家政服务行业目前的创新来看,主要有:1.数字化平台一站式服务;2.绿色环保家政服务;3.共享经济与用工灵活;4.健康管理或教育+家政服务等。

数字化平台一站式服务:首先,通过建立在线到线下的家政服务平台,打破传统的中介模式,让用户可以在线预约、评价、支付家政服务。这样不仅提升了效率,也增加了透明度。同时,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实现按需服务与智能匹配。基于用户的实施数据,智能化匹配最适合的家政人员,从而优化客户体验和效率。而一站式管理平台,涵盖保洁、育婴、养老护理等多种服务,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平台获取多种服务需求。

绿色环保家政方面:首先是环保清洁服务,这一服务主要是通过使用环保清洁产品等提供家政服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列服务可以吸引住中健康和环保的客户群体。还有节能管理服务,家政服务可以扩展到家政的节能管理,如建议并帮助用户实现家庭的能源使用优化,降低水、电、燃气等资源的浪费,响应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共享经济与用工灵活服务等家政服务共享模式是指,通过共享经济的模式,家政服务人员可以在自由时间内通过平台接单,类似于网约车平台的运作方式,即满足用户的灵活需求,也让家政人员获得更多工作机会。同时,兼职与自由职业模式,为那些希望兼职或者从事自由职业的人员提供平台,灵活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

健康管理+家政服务,这一服务是将健康管理与家政服务相结合,退出健康护理服务,定期为客户提供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服务。教育+家政服务则是,将家政服务与教育领域结合,推出家庭教师、课后辅导等服务,满足家长对孩子在学业和生活上的双重需求。

因此,整体来看,据家政服务行业目前的创新服务提供现状及市场需求来看,家政服务行业目前的发展更多是与科技相融合,相较于传统的家政服务,更方便、供给更加多元化、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三、家政服务行业目前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

王颖等(2024)通过对家政服务进社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家政服务企业进社区主要是以服务培训为主,其次才是家政服务的提供;目前的家政服务行业有待进一步进入群众生活中,同时,家政服务的员工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杨朋朋(2024)通过对福建省相关的家政服务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家政服务行业存在人才供应不足、培训能力弱、管理水平不高等不足之处。邹文韬等(2024)同样指出了家政服务行业存在人才不足等问题。除此之外,本文认为,目前的家政行业可能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服务质量不稳定

传统家政服务人员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导致服务质量不一致,客户体验感差。通过引入职业化培训和认证体系,对家政人员进行系统化的技能培训,确保服务标准化。同时利用客户评价系统和质量监控,实施追踪服务质量,不断改进。

2.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问题

客户和家政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称,客户难以判断服务人员的资质、背景,信任难以建立。通过数字化平台透明化,家政人员的资质、服务经验和用户评价,增强客户信任。平台可以通过严格的背景审查和身份认证,确保服务安全和家政人员的可靠性。

3.供需匹配困难

传统家政服务公司规模有限,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相比较制造业等高资本投入的行业,家政服务行业的入场资金需求较低。创业者可以通过简单的办公场所、家政人员培训和互联网平台,快速切入市场。同时创业者可以选择轻资产模式,如仅作为服务平台运营,专注于匹配服务提供者和用户,而不直接管理家政人员,减少固定成本。这导致了国内很多家政服务行业都是小规模的社区型家政服务。小规模企业提供的服务有限,可能会使得供给与需求并不匹配。

综合上述所述,可知,目前国内家政服务行业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人才供需问题、员工素质问题、家政服务认可度不高、信息不对称等。

四、家政服务行业未来发展的分析与建议

整体来看,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现代家庭,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日常家务管理,这使得家政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带来使得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针对老年人的家政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这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细分市场。再者,以往国家倡导少生、优生政策,现如今开放二胎三胎政策却不见效果,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与其自己带孩子,更愿意请专业的育儿师、月嫂等专业家政服务,这为创业者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因此,家政服务行业在未来还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但目前家政服务行业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如人才供需、员工素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目前家政服务行业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责任感

现如今,很多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以盈利为经营的第一要务。但这一经营目的却不能时刻保证客户的满意度,更有甚至,为了盈利,无底线地降低成本,降低服务质量,使得客户的体验感极差,从而对家政服务不再认可。通过提高家政服务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关注盈利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家政服务本身的社会责任,至少不会为了盈利不惜损害客户利益。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还可以为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健全家政服务员工的考核制度

目前,由于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相应考核制度,家政服务员工聘期不长等特点,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缺乏长期服务意识,从而导致服务质量不高。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完善、健全企业内部甚至是行业内部的家政服务考核制度,促进员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再抱着短期心态进行服务,不仅有利于员工的成长,也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

3.家政服务人员培育

实际上,家政服务也是社会工作岗位之一。行业需要打破岗位壁垒、岗位偏见,提高家政服务岗位的社会认同感、岗位荣誉感。同时,家政服务人员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培育。一是,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特别是与职业技术院校的合作,吸纳高素质人才进入行业。二是,可以通过与当地政府就业指导中心合作,通过一定的培训、考核、试用、评定等环节,吸纳闲置人力资源再就业。除此之外,人员的培育方式还有很多,具体需要结合家政服务企业所在地的情况进行具体确定。

五、结论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家政服务已经逐步渗透到现有的家政服务,为顾客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加智能化的服务。但家政服务行业目前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服务质量不稳定、信息不对称、供需匹配困难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家政服务行业科通过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人员考核制度、多方面培育家政服务人才等来改善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服务模式创新和职业规范化,家政行业得以实现从传统服务到现代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升级,为客户提供更高效、可靠和多样化的服务。

总体来看,家政服务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好的。国内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 颖,冯玉珠,夏玉玲. 家政进社区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 市场周刊,2024:10-13.

[2] 杨朋朋.家政服务行业提质扩容策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 邢台学院学报,2024:7-11.

[3] 邹文韬, 廖深基.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家政教育体系建设[J].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4:32-39.

[4] 陈琴珍,麦海汶,王健民. 基于 “岗课赛证训创” 的南粤家政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高教探索,2024: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