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慢就业”影响的城乡背景差异分析

2024-11-12 00:00王申孙嘉艺
客联 2024年8期

摘 要:“慢就业”是现代发展的产物,受家庭、社会、个人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深入这三方面明确分析农村籍学生与城市籍学生受“慢就业”影响的差异及原因。

关键词:“慢就业”;城乡背景;影响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日益凸显。大学生毕业后不急于就业,而是选择各种不同的方式度过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其中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考研,通过提升自身学历及知识内涵,增加未来就业竞争力;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将目光聚焦于报考公务员,积极投身于事业单位或国企,这些岗位能为他们提供更稳定的工作保障以及可靠的生活质量;也有部分毕业生选择留学、做自媒体或者志愿者活动来丰富自身阅历,在付出中不断丰富自身阅历;这种“慢就业”现象的持续增加,不仅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也阻碍了高校毕业生个人成长和服务国家发展的进程,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一、“慢就业”产生的原因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研究生扩招大军,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增加,本科毕业生的学历贬值,增加了不少就业压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种环境下,大部分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提升自身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在未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个人职业规划意识增强,如今的大学生更加看重个人与职业的联系,不仅仅满足于找到一份工作,更期望找到符合个人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的工作,也是导致“慢就业”现象发生的一个因素。多数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不够了解,缺乏明确的就业需求,对专业和职业的认知存有偏颇,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缺乏客观分析,极易对未来职业产生期待值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从而导致内心对就业迷茫不定,一度认为自己学历不够、资历不行,无法寻求到适合自己的满意工作。

二、农村籍学生受“慢就业”影响分析

农村家庭主要靠农作物收成、家畜和父母外出打工支撑花销,在这样的农村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可能性极小,多子女的家庭意味着更大的经济压力。从子女的吃穿住行到教育费用,每一项开支都如同沉重的担子压在父母的肩头,因此需要成年子女尽快就业来补贴家用,所以农村毕业生的家庭情况难以支撑其“慢就业”,甚至被迫选择一个职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补贴生活费和学费,常常要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勤工俭学,更加忙碌,加剧了他们对自己以后职业规划的茫然。对未来就业的焦虑感可能更强。原生家庭的经济压力、父母的催促逼迫农村毕业生加快寻找工作岗位的脚步,更会倾向选择一些能够快速获得收入的职业,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寻找更合适、理想的职业。同时家庭缺乏广泛的社会关系和资源,子女也很难获得有效的职业指导和有关推荐,进一步增加了慢就业的困难。

三、城市籍学生受“慢就业”影响分析

高收入家庭拥有较为雄厚的财富积累,能够在经济上支持子女进行慢就业的探索,通过进一步深造、参加实习或者参与志愿活动等提升个人竞争力,不必为了生计而去立马投入工作,可以花时间去寻找更符合自身兴趣和发展规划的职业方向,在子女有创业意向时,家庭会给子女提供创业资金,更有底气进行职业探索,不被传统的就业模式所束缚。中等收入家庭通常在子女教育上投入较多资源,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有房贷、车贷、子女教育投入等生活压力,子女慢就业也会对家里造成一定经济负担,但也期望子女能够找到一份稳定且有较高收入的工作,因此在“慢就业”时会更加谨慎选择,更多的鼓励子女参加各类考试和培训,以增加进入稳定职业的机会。两种家庭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和信息渠道,更容易给子女提供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所以子女慢就业过程中心态相对较为从容,对未来职业发展有更高期望,敢于尝试不同的职业路径。

四、农村籍与城市籍学生受“慢就业”影响对比

(一)经济压力差异对比

1.农村慢就业的经济压力。物价水平相对城市也较为低廉,日常饮食开销较小。例如,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可以直接从自家农田获取或在当地集市以较低价格购买。同样收入水平也较为城市低,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也相对较少,主要靠家庭成员的体力劳动、饲养家畜、农作物的收入支撑家庭日常开销和子女的上学费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更多家庭不会选择让子女前往城市等地区发展,限制子女在近一点的地方就业,方便留在身边为自己养老送终。创业也较难,子女在慢就业过程中很难通过自主创业短期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最终会回归到家庭农业生产上。

2.城市慢就业的经济压力。选择去一线城市的毕业生居住成本高,需要承担高价的房租和日用品开销,但是城市中有更多的兼职机会和灵活就业方式,同时竞争也非常激烈,自主创业需要大笔资金,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城市中的社交活动较为频繁,社交圈子更广,社交压力也更大。在社交方面的支出,如聚餐、娱乐、礼物等费用较高。

(二)心理状态差异对比。在慢就业的过程中,不同家庭的学生往往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对于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城市学生而言,他们在慢就业时通常较为从容和淡定。一方面,他们不用担心经济方面的问题,家庭为他们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他们可以毫无压力地去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尝试不同的职业体验或者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们的心理更多的是一种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渴望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不急于立刻进入传统的职场。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凭借家庭的资源和自己的能力,最终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而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慢就业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深知家庭的经济压力,父母为了供自己上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担心自己的选择会给家庭带来更大负担的同时,也害怕错过最佳的就业时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理状态往往是焦虑与纠结的。一方面,他们也渴望找到一份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工作,但另一方面,现实的经济压力又迫使他们不得不尽快做出决定。他们在慢就业的过程中,时刻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不断地催促自己尽快找到合适的职业道路,为家庭分担经济压力。

五、应对措施

(一)高校加强生涯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通过开展职业规划课程、举办职业规划讲座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开展就业指导讲座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和需求,提高他们的求职技巧和能力,同时针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与帮助。

(二)个人做好职业规划。慢就业的根本问题是学生本人的主观意识所造成的,学生本人在毕业之前做好个人未来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到自己目标岗位,不必在不符合自身能力的岗位上浪费多余的时间与精力,然后针对目标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升自己。

(三)政府加大审查力度。政府应努力调整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和社会、高校的人才培养的匹配结构,努力避免因毕业生数量集中、层面聚集、产出过剩,而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减少“慢就业”人员的输入。政府加大审查农村地区事业单位岗位的力度,避免裙带关系占用岗位,并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模式带动农村发展,使更多的农村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李金萍.大学生“慢就业”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4,26(02):102-104.

[2]华涓.严峻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慢就业”心理问题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2):88-90.

[3]程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4,(0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