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唱歌曲歌词 重温历史岁月

2024-11-11 00:00:00李春燕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4年9期
关键词:题意本题历史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离不开音乐的呐喊与传唱,比如《辛亥革命歌》《国民革命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在这些歌曲的影响下,许多热心青年投身于革命洪流中。综观2024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历史试题,有不少试题以经典歌曲歌词为素材,对歌曲歌词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多角度的考查。这些试题往往以歌曲歌词为媒介,通过营造特定的历史场景或背景,考查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歌词所蕴含的历史事件,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一、借助歌曲或歌词,考查时代主题或历史背景等

1.在试题中融入歌曲或歌词,借此再现历史背景,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2024·青海)歌曲是一代人的历史记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歌曲旨在(")

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打倒军阀D.抗日救亡

解析: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是我们最熟悉的歌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国人民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主张;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其主张是变法图强;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自强求富、变法图强、打倒军阀,均与题干歌曲所反映的“抗日救亡”时代背景不符。本题选D。

例.(2024·连云港)1938年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大部分音乐工作者转入敌后或大后方,创作了《游击队歌》《八路军进行曲》等作品,之后这些作品被广大军民传唱。这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

B.正面战场取得巨大战绩

C.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日热情高涨

D.各条战线欢庆抗战胜利

解析:由题干可知,随着抗日战争不断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发动,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抗日热情逐渐高涨,C项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是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标志的,A项错误;题干表述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况,没有涉及正面战场,B项错误;抗战胜利是在1945年,D项错误。本题选C。

2.有些试题结合歌词,考查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

例.(2024·广东)“红军草,红军草,风吹叶儿轻轻摇;黄花开像五角星,叶儿闪闪亮,花儿放金光,远远望着就像红军笑。”与这首20世纪30年代云南彝族地区的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井冈山胜利会师B.百团大战的胜利

C.二万五千里长征D.中共七大的召开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短暂休整后,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了高耸入云、人迹罕至的大雪山,走过了遍布沼泽、杳无人烟的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因此C项符合题意。井冈山胜利会师发生在1928年4月,时间上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8月至次年1月,时间上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中共七大的召开发生在1945年,时间上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本题选C。

二、巧借歌曲或歌词,坚持立德树人,渗透学科素养

1.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时空联系中选材,借助歌曲歌词素材,坚持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注重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及家国情怀,强化学生爱国、爱党的价值观念。

例.(2024·盐城)歌词“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中,为“MACAU”回到母亲怀抱开辟途径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D.“九二共识”

解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因此“一国两制”构想为“MACAU”回到母亲怀抱开辟了途径,C项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本题选C。

2.从历史事件出发,考查学生对历史歌曲的认识。

历史歌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对历史歌曲的欣赏,可以提高从艺术的角度来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欣赏、学唱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歌曲,重温历史,从而加深对不同时期历史的理解,也是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发挥历史学科育人功能的表现。

例.(2024·牡丹江)歌词蕴含着历史信息。下列最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歌词是(")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C.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D.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解析:根据题干“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歌词”及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出自经典民歌《走进新时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和自信心,B项符合题意。“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出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曲反映了抗美援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排除A项;打倒列强,除军阀,发生在北伐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这首歌创作于1943年,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后期,曾在各边区、抗日根据地普遍传唱,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洪流中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本题选B。

3.借用歌词,让学生重温历史。

不少歌词是历史的缩影,借用歌词,重温历史,可以有效地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借用歌词,重温历史,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关注世界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例.(2024·兰州)歌曲《长城谣》唱道:“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自从大难平地起……骨肉离散父母丧……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据此判断,“大难平地起”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

解析:材料“自从大难平地起……骨肉离散父母丧……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描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人民被迫流浪的苦难,激发了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很快占领东三省,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大难平地起”指的是九一八事变,A项符合题意。“华北事变”是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排除B项;1937年侵华日军发动“七七事变”,表明了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也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排除C项;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至1938年初日本在南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排除D项。本题选A。

猜你喜欢
题意本题历史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摆放套娃
今天是几月几日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