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互动策略的实施探讨

2024-11-11 00:00:00李静怡
高考·中 2024年11期

摘 要: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做好课堂互动策略的研究,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养成。文章以高中物理课堂为基础,先对课堂中互动教学的意义进行阐述,之后分析了影响课堂互动的因素,并对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学习的关键点进行探讨,最后对开展课堂互动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互动;高效

物理是一门知识涵盖面非常广的自然学科,对于高中生而言,掌握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储备充足的物理知识,能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重要助力。然而,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不足。为了改变高中物理课堂的低效状态,教师应当做好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由此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1]。

一、高中物理课堂中互动教学的意义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互动作为师生间进行思想、语言、行为交互的方式,其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所以,积极做好课堂互动模式的研究,提升互动行为的效果,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给课堂教学质量带来提升。

(一)营造优质学习氛围,促进师生课堂交流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如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互动作为以教师、学生为主体的交互行为,其可以在师生交流、互动过程中营造出积极、和谐的氛围,这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带来积极引导。与此同时,师生互动过程是一个求真、求实的过程,当师生进行互动时,会营造出非常优质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规范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更为积极、主动的状态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由此可见,积极做好课堂互动模式的研究,不仅可以营造出优质的学习氛围,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进步。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质量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主要工作目标。从高中生的心智发育角度来看,他们注重自我认知和体验,喜欢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此种需求下,教师积极做好互动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与自己平等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团队的方式进行物理知识探究,这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提升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能够给学生更多地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收获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保持更强烈、持久的兴趣[2]。

(三)深化知识理解效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而高效的互动行为能够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在知识理解效果方面,因为学生会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同学和教师会及时帮助解决问题,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同样,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同学和教师也会及时指出错误,避免学生出现错误积累的情况。所以,以互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提升学习质量,深化知识理解效果。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当学生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之后,他们能够学习教师、同学高效的学习方法,获得思维上的引导和启发,这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锻炼,帮助他们获得思维能力上的提升。

(四)提供探究学习空间,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绝大部分知识都需要依靠实验、探究才能够得出结论。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重要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互动作为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方式,其不仅涵盖理论知识学习,也包括物理实验活动。在此种学习模式下,教师依托物理实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空间,学生通过物理实验验证理论假设,观察物理现象,这不仅会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除此之外,因为很多实验需要团队进行,所以在互动学习中,学生也能够得到合作能力、团队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带来了重要支持[3]。

二、影响高中物理课堂互动教学的因素

从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状态来看,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效果都不太理想,这说明教师的教学策略存在不足。为了转变高中物理教学状态,提升师生互动效果,进行影响互动效果因素的分析很有必要。

(一)教师因素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从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状态来看,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不科学。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擅长将课堂上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并不会设计太多的师生互动环节。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偏单一。课堂上,教师始终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少之又少,很多时候学生想提问,但教师并不给机会,师生互动因此被扼杀在摇篮里。第三,教师不够了解学生。有些教师想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但对学生的了解较少,所以他们设计的师生互动形式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和需求,无法调动学生的互动兴趣。

(二)学生因素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状态如何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从当前的课堂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方面影响互动效果的因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的兴趣偏低。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偏低,所以在课堂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足,教师与他们进行互动,得不到良好的反馈,导致互动教学效果不佳。其次,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所以在学习中他们会出现理解差异。倘若教师选择了思维能力偏低的情况,那么就会出现无法得到良好互动反馈的情况。第三,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提出问题或与学生互动时,常常会关联到之前学习过的知识。但有的学生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所以无法与教师完成互动,这也会影响互动效果。

三、高中物理课堂互动教学的关键点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发挥互动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做好互动教学关键点的分析至关重要。考虑到高中物理课堂的特殊性,教师在互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关键点的把控。

(一)学生为主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落实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是保证高中物理课堂互动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前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主体,做好对学生、教师的课堂定位,树立一切以学生为基础的教学目标。其次,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予以了解,其中包括物理基础知识水平、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实践探究能力等,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第三,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因为不同性格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引导和教学方法,他们才能够产生学习主动性,例如内向的学生要多引导,外向的学生要多互动。第四,依据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保证课堂上每个知识点,每句话,甚至每个动作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此实现对学生的良好引导,为接下来的互动学习做好铺垫。

(二)师生平等

师生平等是保证互动教学科学性、有效性的关键原则。互动作为一种以学生、教师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只有保证师生课堂地位的平等,让学生拥有与教师相同的话语权,才能够发挥出实际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苦恼学生缺少互动积极性,殊不知是自己过于强势,才导致了学生的困境出现。所以,教师想要通过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行表达、探究,就必须消除学生的顾虑,让他们能说、敢说。为此,教师先要在前期做好对学生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想说。之后,教师要学会倾听,在学生发言或表达时,不要轻易打断,等到学生表达完之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体现出自己对学生的尊重。最后,要保证无论学生在互动中适合表现,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包容,帮助他们建立课堂互动的自信心[4]。

(三)适度引导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之所以强调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互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对物理知识的探究。然而,很多教师习惯于将知识以结果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种方式让学生毫无学习体验,自然也就缺少互动学习动力。对于已经步入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拥有较好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他们还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相较于教师直接呈现结果的教学方式,他们更渴望通过自主探究进行知识学习。所以,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适度引导,通过把握引导的程度,让师生互动变得更高效。例如,教师在互动中先将学习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观察,在发现学生出现学习困难,即将要遇到学习问题之前,及时地进行点拨式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学习,将学习困难在无形之中解决,以此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四)实验论证

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教师想要提升师生互动效果,做好以实验为基础的师生互动,让学生与教师通过实验进行知识论证是关键性教学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知识内容、教学目标都融入实验之中,通过布置实验任务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当学生在实验中进行知识探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他们就完成了与教师的隐性互动。实验结束后,教师还会针对实验中的内容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过程,论证自己的实验结果,这让师生间的互动变得更为深入和高效。所以,想要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抓住实验教学契机非常重要。

四、高中物理课堂互动教学的策略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通过互动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需要做好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素养的综合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统筹设计,为师生间的高效互动做好准备。

(一)创新课前导入模式,激发学生互动兴趣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互动积极性的前提。从物理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课前导入环节是最适合对学生兴趣进行激发的教学环节,教师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需求的互动模式,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以此实现对学生互动学习兴趣的有效调动。例如,在进行“光的折射”内容教学时,因为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已经初步掌握了“光的折射”知识,所以教师在导入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学生一看就懂的素材。为此,教师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渔民用鱼叉叉鱼的视频资料,并利用制作的Flash内容,呈现鱼在水中的样子,让学生选定叉鱼时应该叉哪个位置,借助趣味游戏提升学生体验,调动他们的表达欲望。之后,教师在班级中为学生进行“水中折断的筷子”实验演示,并要求学生画出他们看到的筷子的样子,进一步唤醒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会提出“谁能说出‘叉鱼’和‘筷子’是什么原理?”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想要表达的积极性。面对众多举手的学生,教师优先选择基础较弱的、平常不太活跃的学生进行表达,一方面,此种选择方式可以鼓励平常不太活跃学生主动举手发言,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另一方面,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较多的表达机会,因为基础较弱的学生表达时可能会出现疏漏,那么其他学生就有机会进行补充,以此达到一个问题提供多次互动交流机会的效果。学生完成表达之后,教师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认可和表扬,同时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带着疑问、好奇心进行本课内容的学习,为接下来的课堂互动教学工作做好铺垫[5]。

(二)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开展师生高效互动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是保证课堂教学科学性,保证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根据学生在导入环节的表现对他们进行打分,判断学生当前的思维活跃度、互动积极性处于何种程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堂互动模式的微调,为学生创设一个以他们为核心的探究式学习机会,实现对学生课堂互动积极性的调动。例如,在进行“圆周运动”的教学时,教师在综合分析学生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将他们以5人为一个实验小组,每个小组配有一个“独轮车”实验器材,各小组需要通过对独轮车中车轮与脚蹬之间的运动关系完成圆周运动的探究。在学生进行小组探究之前,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转动踏板时,轮子处齿轮和踏板处齿轮哪个转得更快?”“什么是线速度?”等探究任务,此任务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向,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关联,为后续的师生互动做好铺垫。在学生进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各小组学生状态的观察,了解他们的探究进度,在哪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对哪些知识的了解存在不足。学生完成探究之后,教师要让各小组轮流汇报本小组探究结果,给出探究任务的结果。汇报过程中,教师会将各小组的成果记录在黑板上,并在所有小组汇报完毕后组织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知识探讨,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让他们在交流中对照自己的学习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小组的先进方法,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设计趣味课堂训练,强化学生互动体验

课堂训练环节是教师考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强化知识记忆的重要环节。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以“提问,回答”“布置习题,解答习题”为主,此种方式不仅形式单一,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抵触心理。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在训练环节中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尝试在训练环节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理论知识的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以此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进步。例如,在完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学习之后,教师在综合分析学生课堂表现的基础上,仍以学习小组为基础,让学生进行“设计混联电路”的实验。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混联电路”的科普,让学生明白混联电路是指一条电路中既有串联电路,又有并联电路。实验中,各小组学生需要先通过内部互动,设计出“混联电路”的电路图,并按照电路图进行电路的连接。学生完成实验后,各小组要轮流展示本小组的电路图和电路,满足“电路中有a、b、c三个小灯泡,其中灯泡a和灯泡b要进行串联,灯泡c和灯泡a、灯泡b并联”的条件。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过程中,教师会组织他们进行两次互动讨论。第一次就是展示过程中,如果有小组出现错误,那么大家要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帮助该小组完成错误纠正。第二次是教师会提出“你认为混联电路好不好?”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发表看法,教师会将学生们的观点一一记录,带领学生逐句逐条地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混联电路具有单独使某个用电器工作或不工作的优点,能够节约用电。缺点是如果干路上有一个用电器损坏或断路会导致整个电路无效”的结论。

(四)布置生活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物理素养

有教师认为互动教学是局限在课堂上的师生交互行为,所以互动教学只能在课堂上进行。然而,互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并不会受到空间、地点的限制,所以即使是在课后作业环节中互动学习依旧可以进行,而且以生活为基础环境的物理知识学习更贴近物理知识的本质,所以其效果要远比课堂上更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生活为基础的实践类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基础进行知识探究,为学生创设出生生互动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相互交流和协作中取得进步。例如,在完成“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学703ff1efa6e60648acdfcc2766b2411e习后,教师选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抽签,其中抽到“1”的小组要制作“门窗防盗报警装置”,抽到“2”的小组要制作“光控开关”。考虑到实验的难度,教师给学生2周时间,2周之后各小组要将制作的成品带到班级中,教师会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测试,成功通过测试的小组,每人记录一次“优秀”平时成绩。没有通过测试的小组,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出“良好”“及格”的平时成绩。同时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进行分析,找出该小组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进行纠正,让该小组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中得到指导,为他们物理核心素养的构建带来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师生互动方式的研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还有助于他们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自己对课堂的统筹设计、执行和管理作用,运用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和具有趣味性的素材,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让他们在与同学、老师的互动中逐步完成物理知识的剖析,揭开物理知识的神秘面纱。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训练活动、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有机会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会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以此实现对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长治.“双主互动”探究模式下高中物理课堂授课分析[J].学周刊,2024(23):86-88.

[2]王先义.探究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4(6):43-45.

[3]梁天德.基于“希沃”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7):62-64.

[4]卜佳琪,崔虹云.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2(24):75-77.

[5]赵军.浅析高中物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3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