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养培养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古代诗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与美学价值,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开展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对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当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促进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
古代诗歌教学不只是单纯地诵读课文,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素质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古代诗歌内容的讲解,而应引导学生在古代诗歌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价值。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高中阶段经过语文学习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它既包括知识的积累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也包括文化理解、审美欣赏、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核心素养不仅体现在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地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1]。在高中阶段,核心素养强调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研读古今中外的经典文本,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丰富的词汇,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其在说、写时更自如、更精确。而且高中语文学习注重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通过学习中国古典与现代文学,使学生对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增强其文化自信。同时,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语言美、情感美,需要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品味中去感受、领会,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提高其艺术素养。
二、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学习与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领略诗词的美,而且可以深入了解诗词所蕴含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与哲理[2]。通过这种文化熏陶,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豪,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情趣。
(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代诗歌语言精练,意境深远,讲究音韵和谐,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学习古代诗歌词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怎样用简洁的语言来抒发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古代诗歌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技巧,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学生的文字表达更准确、更有表现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
古代诗歌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自然、社会、人性等,所以在学习诗歌时,要深入思考、分析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与价值观。而且通过古代诗歌的学习,还能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并由此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策略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入解读和欣赏诗歌,既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又能使学生体会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语言特征和修辞技巧,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同时,运用背诵、朗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创造力,使其在语言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比如,在学习古代诗歌《短歌行》时,本首诗歌选自《曹操集·诗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表达了曹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曹操建功立业的宏愿。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诗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意象和所表达的感情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酒”的象征意义,有些同学可能会指出,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酒往往象征着放纵、自由,是对现实的反抗;而还有些同学可能认为,酒可以促进感情,让人更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感情。这样的讨论,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语言艺术的理解,又可以更好地体会诗人复杂的感情世界。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诗人“对酒当歌”的行为以及“人生几何”的感叹。学生可从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个人经历和诗歌题材等方面对诗歌进行分析,如一些同学可以从曹操身处乱世,渴望一统天下的角度去理解,把它看作是对人生苦短、时间紧迫的深切感叹;也有人从个人生活出发,将其解读为诗人对人生虚无和人生无常的哲理思索。在讨论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引用其他古代诗歌中相似的意象,如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或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等。在这样的跨作品对比中,学生不但可以深刻体会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句话的情感表达,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迁移能力和综合理解力。另外,教师也可安排学生扮演曹操,用现代语言把《短歌行》中的感情重新演绎一遍,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又可以使学生真正把握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但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力,而且能培养批判思考能力及团队精神,从而使学生在诵读古代诗歌时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使其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二)深化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不只是解读诗的表层含义,而是要深挖其中的文化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文学传统和哲学思想等方面综合分析诗词,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中的文化精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又能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登岳阳楼》时,教师可结合唐代的历史背景,介绍“安史之乱”对诗人及作品产生的影响,使学生既能理解诗的内容,又能理解诗中的历史文化内涵。杜甫的《登岳阳楼》不只是一首写景之作,同时也是一首饱含深情和忧国情怀的诗篇,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先从“安史之乱”发生的背景入手,使学生了解“安史之乱”对唐代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发生在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历时8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王朝由盛转衰,繁荣的长安城也遭受了战火的摧残。杜甫身处乱世之中,其诗中饱含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之后结合杜甫自己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明白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历尽沧桑。《登岳阳楼》诗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几句诗既表现了洞庭湖的壮美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以及亲友离散、孤孤单单的慨叹。同时老师还可以结合岳阳楼的历史文化背景,加深学生对岳阳楼的认识。岳阳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杜甫登上这座楼阁,望着浩瀚的洞庭湖,感慨万千,他用“乾坤日夜浮”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不仅是一种个人感情,也是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共同的心声。然后引导学生反思杜甫诗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登岳阳楼》一诗,杜甫以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人民的关心,这种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是古代诗词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精神意蕴,也是现如今学习古代诗歌所要注意的。经过多层次的讲解,学生既能加深对《登岳阳楼》诗的理解,又能从诗中感受到唐代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氛围,加深对古代诗歌的文化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语言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与人文情怀。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需要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培养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的理解,深入分析诗人的创作背景及诗的语言艺术,使学生充分领略古代诗歌的美。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意识,让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能独立思考,深刻领悟,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见解。这样,学生既能掌握古代诗歌的基础知识,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5]。比如,在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李白的《将进酒》时,老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如老师可以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比赛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训练,包括声音的高低起伏,节奏的掌握,情感的抒发等。教师可播放名家朗读录音,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不同文体的韵味,并进行模仿。而且老师还要鼓励学生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情融入朗读中去,运用各种声音、节奏去表现诗歌的意境。如朗诵《春江花月夜》,可以柔缓之声,将江之静穆、月之柔婉的美感表现出来;但在《将进酒》中,却需要以豪放、激昂的语调,抒发出李白的豁达豪迈之情。或者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歌创作背景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小组讨论,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与生活经验。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使学生能读懂《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的孤寂思念,读懂李白《将进酒》中的豪放、豁达,这有助于学生在诵读时,把这种复杂的感情表达出来。另外,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分析、比较诗歌意象,通过对《春江花月夜》中“春江”“花”“月”“夜”等意象的分析,以及《将进酒》中“酒”“君”“高堂”等意象的运用,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与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一组学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将意象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诗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古代诗歌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查阅有关诗人的生平、作品等资料,然后汇报、讨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与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和发现,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者利用多媒体资源、网络学习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使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意境及文化背景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中的《李凭箜篌引》时,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李贺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李凭箜篌引》的艺术特色。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李贺所处的中唐时期,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并借此了解其创作动机与情感表现。同时学生也可阅读李贺其他作品,对其诗歌风格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报告与讨论,每一组学生负责不同的内容,如李贺的生平、创作背景、题材、创作技巧等,通过小组活动,学生既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又能培养表达能力及合作精神。而且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加深学生对诗中重难点的理解,同时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学习活动。如让学生以《李凭箜篌引》为材料,写一首散文诗或现代诗,抒发自己的感受与感悟。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学生既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在合作与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因此从核心素养角度看,古代诗歌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不难看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一种能力与人格的综合培养。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自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既能感受到古代诗歌的美,又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彭奋.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策略探究[J].高考,2024(11):49-51.
[2]饶敏.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3(10):74-75.
[3]丁印鹏.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9):22-24.
[4]朱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21):31-33.
[5]李炳森.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