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高考评价体系将情境作为高考考查内容的载体。复习教学是学生通往高考的“桥梁”。教师需要把握高考考查内容特点,运用情境创设实施复习教学,让学生在梳理、总结生物学内容的同时,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在生物学高考中有效地展示自我做好准备。基于此,本文将在论述情境创设应用原则的基础上,以课堂导入、知识理解、活动探究、知识应用这四个环节为着眼点,结合具体的复习教学内容,阐述应用情境创设策略的做法,希望生物学教师提供情境化的复习教学借鉴,助力学生提高复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复习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一核、四层、四翼”这一考查要求,指明了新高考的考查方向。其中,“四翼”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四层”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一核”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即借助情境化的问题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一核、四层、四翼”不光指明了生物学高考考查要点,还指明了生物学复习教学方向。即,教师要善于应用情境创设实施复习教学,让学生通过体验情境来梳理、总结所学内容,夯实知识基础,同时锻炼关键能力,塑造核心价值观,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所谓的情境创设策略是指通过在整个复习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教学环节的实际需要,运用恰当的方式、手段创设出相关的情境,并以此为载体,提出任务或问题,驱动学生进行体验,并在不同方面获得一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在实施生物学复习教学时,教师要如此应用情境创设策略:
一、在生物学复习教学中应用情境创设策略的原则
(一)生本性原则
生本性原则是指在生物教学复习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精准地把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契合学生学情,可以让学生获得体验机会。尤其,学生在体验教学情境时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究,回忆、整理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锻炼关键能力,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1]。在获得良好发展的情况下,学生会主动投身生物学复习中,踊跃体验不同的情境,并因此获得进一步发展,为参与生物学高考做好准备。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依据生物学复习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秉持科学态度,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从报刊、书籍、网络等中选取权威的生物学知识或科学研究成果,用其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具有科学性,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入探究、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顺其自然地建构科学思维框架,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为参与生物学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2]。
(三)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是指教师创设出的教学情境具有探究性。这样的教学情境具有吸引力,很容易点燃学生的体验兴趣。尤其,学生在体验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会受到启发,积极发挥学习主体性,运用阅读、实验、交流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轻松地做到学以致用,建构深刻的生物学认知,同时,增强生物学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主动投身生物学复习活动中,切实提高生物学复习效果[3]。
二、在生物学复习教学中应用情境创设策略的做法
在遵循生本性、科学性和探究性原则的基础上,教师要以课堂导入、知识讲解、活动探究和知识应用这四个环节为落脚点,依据具体的复习教学内容,有机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投身其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不同方面获得一定发展。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复习兴趣
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学情境具有趣味性、吸引力,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4]。所以,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生物学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具体的复习教学内容,运用语言描述、媒体展示、实验操作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学习“神经调节”单元时,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认知了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等内容。本单元是生物学新高考试卷中的一个高频考点,需要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相关知识点来分析、解决问题。现实生活中有关神经调节的现象举不胜举,且一些现象为学生所熟悉。所以,教师在尊重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从过生活中挖掘学生熟悉的现象,利用媒体展示+语言描述的方式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们在种植园中劳作的场景,将张明同学作为主人公,提取出其经历的典型活动,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描述:
情节1:张明同学正在专心除草时,草丛中爬出了一只老鼠。在看到老鼠的一刹那,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为了不让其他学生看笑话,他快速地平复情绪,并坐在地上观察老鼠快跑的样子。在心跳、呼吸变得平稳后,他继续除草。
情节2:在除草时,张明同学的手不小心被草尖刺了一下。不消片刻,指尖传来痛感。他快速地收回手,并向小伙伴寻求帮助,尝试将指尖的刺拔出来。
情节3:在种植园里,张明同学和其他同学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劳动课老师总是说:“每次上劳动课,大家都会释放出较多的多巴胺。”
情境4:下课铃声响起来了,张明同学收拾好自己使用的工具,准备回到教室里。尽管他没有尿意,但是经过卫生间时还是去了一次。
情境5:在生物学课上,老师要求张明同学描述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大部分学生会边看边听,进入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同时主动地进行头脑风暴,针对不同的情节联想相关的生物学知识点。教师则可以组织展示活动,随机抽取一些学生代表,鼓励其描述相应的知识点,并认真倾听,发现知识漏洞,有机地帮助他们弥补漏洞。这样,学生既可以顺其自然地进入生物学课堂,还可以整体回忆学过的内容,诸如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等,为进行细致、深入的探究做好准备。
(二)在知识理解环节创设情境,助力学生掌握生物学概念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的基本内容,也是新高考试卷中重点考查的一个内容。在新授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在一定程度上认知了生物学概念。但是,一些学生存在认知漏洞,未能建构深刻的认知。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生物学概念,教师可以知识理解环节为立足点,以生物学概念为重点,运用故事讲述、案例呈现、模型制作等策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迁移已有认知的同时,深入探究,建构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引导学生复习“蛋白质的脱水缩合”时,教师可以随机选择21名学生,鼓励其登上讲台,扮演氨基酸一角。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头脑风暴,在脑海中浮现出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过程,就此进行讨论,确定正确的过程。接着,可以借助“拉手”动作来模拟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过程;借助“脸部”来模拟不同的R基等。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场景。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认真观看,发现学生代表存在的概念认知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解决。如此,全体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掌握脱水缩合、肽键等概念,同时轻松地解决肽键数量计算这一难题,建构深刻的生物学认知。他们会在脑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记,提高记忆水平,为解决与之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活动探究环节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发展“四层”
活动探究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环节。通过参与此环节,学生既可以回忆、掌握生物学知识,建构深刻的认知,还可以顺其自然地塑造价值观,发展关键能力、生物学核心素养[5]。一般情况下,教师要以此环节为契机,围绕重难点知识,运用实验操作、实地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中,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并使学生因此获得多元发展。
例如,在实施“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复习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新知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搭建材料支架(见“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方案”),鼓励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梳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结论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发现的问题,互帮互助地解决问题,由此获得正确的实验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动手操作,思考、解决其他问题。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任务
(一)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思考
(1)为什么用不同的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观察三支试管,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上述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思考
(1)你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请用表格进行展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会主动地投身实验情境中,不断地在脑海中浮现出学过的知识点,有机地进行选择,完善实验方案。尤其在动手操作实验时,他们会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思考,进一步强化已有认知。一些学生会因此进行自主反思,发现自己存在的认知问题,主动与他人进行讨论,切实解决认知问题。
在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实验探究后,教师可以组织展示活动,了解他们的生物学知识认知情况、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情况、实验操作情况等,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正确的生物学知识,建立深刻的印象,还可以顺其自然地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一)在知识应用环节创设教学情境,助力学生学以致用
知识应用环节是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思维方式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学生通过体验此环节,可以做到学以致用,深刻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同时发展关键能力、生物学核心素养等,尤其能增强生物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为在生物学高考中有效地展示自我夯实基础[6]。所以,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生物学复习所得的基础上,以现实生活为落脚点,运用随堂练习、故事讲述、案例讲述等方式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机会。
例如,在学生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从生活中选取相关的真实案例,用其创设试题情境,以此为基础,编创具有思考性的题目,推动学生用生物学所学解决真实问题。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情境化练习题(节选)
【选择题】
1.尽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其会发生变异。专家认为,H7N9禽流感病毒就是由变异的流感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发生变异的物质基础是( )
A.RNA
B.DNA
C.DNA或RNA
D.蛋白质外壳
2.下图(图略)是科研人员研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 )
A.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
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
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可以转化为DNA
D.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TMV的蛋白质和RNA
在解决习题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联想、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同时发现自己存在的认知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们会主动投身练习讲评活动中,逻辑清晰地讲述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等,暴露出自己存在的认知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师可以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进行指导。如此,大部分学生可以查漏补缺,进一步地强化已有生物学认知,同时习得问题解决方法,丰富生物学应用经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把握新高考考查特点的基础上,将情境创设作为实施生物学复习教学的“法宝”,在尊重生本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探究性原则的基础上,以生物学复习课教学的课堂导入、知识理解、活动探究和知识应用这四个环节为落脚点,应用适宜的情境创设策略创设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复习兴趣,推动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促使学生应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思维方式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做到温故知新,深刻地理解、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锻炼关键能力,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曹良意.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4(3):21-23.
[2]阿梦楠.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学复习课教学情境创设及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3]羌玉霞.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中问题创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3.
[4]杨转清.情境创设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3.
[5]李晓兰.“情境+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深度学习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6):105-107.
[6]陆兰甜,张忠华,胡刚.高中生物学情境化课堂设计的原则与策略探讨[J].中学生物学,2022,3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