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回来,童话从未离开

2024-11-11 00:00:00翟立华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4年10期

其实,人的一生中,童话故事在每个阶段都发挥着作用。童话或多或少地参与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养分,滋养我们的生命。当我们成年后,会觉得儿时读过的童话已经离得很远很远。其实,只是我们忽略了。在给孩子讲道理时,对着流星为爱的人许下诺言时,和年迈的父母回忆过往时,曾经的童话故事就悄然回来了。它们那么近,近得好像从没有离开,近得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

☆启 智☆

同事的儿子点点有时跟着妈妈来单位加班。我和他逗乐,说你无忧无虑多好啊,我想回到你这个年纪。他倒是认真了,一本正经地告诉我,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活出不同的精彩。我诧异,这是上幼儿园的孩子说的话吗?他捂嘴笑了,告诉我是妈妈在给他读《皮皮鲁压缩人生7天》时教他的。

的确,现在的很多童话书能给孩子启智。

我小时候看《格林童话》就是看故事,哪懂什么“意义”!看完了讲给同学听,也只是讨论哪个故事更好看。不像现在,孩子们居然能从童话里学到知识,用清澈的眼光去探索人生的本质。或许,这些“意义”“本质”是父母灌输给他们的,可即使如此,对孩子而言也是思考的启发。

认识一位探险家、童话作家——彭绪洛,他是行者,边行走边写故事。其中有一篇《小狼崽》,通过故事,科普了狼的生活习性和体貌特征,还讲述了两只小狼狗和梅石、梅竹兄弟从陌生到互相依赖的深厚感情。这篇童话故事有理性有感性,把孩子们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虚幻世界里拉回来,让他们有机会了解真实的狼。

彭绪洛的童话故事里,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有现实主义的探索精神。他说:“(童话)给孩子们心中埋下幻想和探索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勇于想象和思考,勇于动手和挑战,勇于创新和发明,勇于接受失败和挫折,最后能学会独立思考,成人之后能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有所建树和贡献。”我深以为然!

童话对于读者而言,不只是故事,更重要的是思考,让他们看见世界、看清世界。同事也说,让孩子接受一个道理,用童话故事引导往往比强硬灌输效果好得多。而且她给孩子讲故事,要把童话“复盘”一遍,因此又有了新感触。“每个年龄段对童话故事的理解不一样,常看常新。我觉得自己喜欢上了童话。”

☆治 愈☆

发现女儿在看的书——《安徒生童话》。我笑着调侃:“都多大了,还看童话?”女儿反驳:“每个年龄段对童话的定义不一样,我现在已经失去了很多对美好的幻想,需要从童话里找补。”我若有所思。

女儿学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后成了一名家装设计师。用她的话说,她的工作需要幻想,把所有美好的东西装进脑子里才能设计出好作品。我不懂设计,但懂她的压力。她经常抱怨甲方“五彩斑斓的黑”,嘟哝着要去哪里找灵感。还有客户不断地更改设计方案,这让她扶额哀叹。解压,大概也是她看童话的一个原因。

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还未适应从学生到职员的身份转换,这样做怕不行,那样做怕不好,整天缩手缩脚。女儿在接客户电话时,既不敢否定对方的提议,又不敢逾越公司的规则,于是唯唯诺诺。挂断电话,她把手机扔到床上,说:“我不要我的世界这么扁平,我要去当自己的白雪公主。”我让她不要逃避现实,她说不是逃避,是想给自己一个治愈空间。她去找“安徒生”了。

所有的童话里,《白雪公主》应该是大多数女孩最喜欢、最向往的故事。里面有她们憧憬的友谊,有唯美的爱情,有一个美好的身份——公主。以女儿现在的年纪,或许她更希望有个骑着白马的王子出现,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曾经,渴望长大的她对我说,童话太幼稚了,她不要看这些不成熟的书,然后把《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选》等从书架里移除,换上了“青春伤痕”小说。我摇摇头,说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又悄悄把那些童话故事搬了回来,放到书架最显眼的位置,甚至是放在触手可及的枕头边。她说要以《丑小鸭》为鉴,让自己始终对未来抱有希望,在到处碰壁时不气馁,默默成长,等待一飞冲天的那天。

对青春的一代来说,童话不是他们的必需品,而是一种营养品。说休闲也好,说治愈也罢,在他们走进成年人的游戏里不知所措时,童话就是滋养,就是慰藉。

☆连 接☆

周末的城市书房静悄悄,阅读区多是家长陪着孩子在看书。一位爸爸捧着《小布头奇遇记》看得聚精会神,上小学的女儿则在看童话绘本《豌豆姑娘》。阅读体验结束,爸爸买了两本童话书,一本给女儿,一本自己看。

“您也看童话?”我问他。“是啊,积极向孩子靠拢。”这位爸爸很健谈,他说做成年人太久了,都忘了孩提时在想什么、做什么,没办法和女儿共情。他认为童话是亲子教育的一根纽带,连接亲情的一架桥梁。

这位爸爸工作忙,经常出差,女儿内向沉默,亲情在沟通不畅的情况下越走越远。爸爸的内心很焦虑。他发现女儿对童话书很感兴趣,经常捧着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在老师建议下,他尝试和女儿共读童话,并说出各自的理解。爸爸发现,女儿的角度虽然幼稚,却饱含童真,她的一些观点是作为大人的自己从未想到的。他真心觉得女儿很棒。女儿也被爸爸惊艳的眼神鼓励到,越来越大胆、自信了。

他还强调,童话不是孩子们的专属,大人也需要童话。大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忧心事。每当心情不好时,看看童话,内心就会变得简单、澄明。

他与女儿一起离开时,手拉着手,边走边讨论。爸爸弯着腰,女儿仰着头,一大一小两个背影像极了童话里的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