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湘美版高中教材《美术鉴赏》“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风貌与艺术流派的关系”一课为例,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花窗艺术设计了“一扇窗 一片情”单元课程。课程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素养为主线,通过“窗之画”“窗之寓”“窗之情”“窗之承”四节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传统花窗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并深入探讨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与美学思想融合的有效路径,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传统建筑 花窗艺术文化理解 核心素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同时,也强调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湘美版高中教材《美术鉴赏》“地域的永恒魅力——地域风貌与艺术流派的关系”一课,带领学生理解地域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的重要影响。笔者聚焦其中的地域建筑元素,结合当地传统建筑的花窗艺术特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一扇窗 一片情”单元教学设计,在鉴赏课堂里引导学生探究当地古建筑花窗艺术的特征与寓意,追寻花窗背后的文化底蕴和价值意义。通过“窗之画”(了解花窗的造型、图案)、“窗之寓”(探析花窗造型、图案的寓意)、“窗之情”(感知花窗蕴含的工匠精神与深刻情感)、“窗之承”(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花窗艺术)四个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当地传统建筑中花窗艺术的特点,理解花窗艺术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文化素养。
一、基于文化理解素养,构建单元课程
本单元以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花窗艺术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花窗艺术精良的做工、多样的造型、丰富的图案、美好的寓意,成为点缀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蕴含了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开展“一扇窗 一片情”单元课程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第一,有利于学生感悟历史、理解传统文化。通过研究花窗的造型和图案可以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例如,花窗上的文字造型直观地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吉祥瑞意的追求。中国人对文字的崇拜古已有之。花窗上的祥瑞文字通常采用单字吉语,如“福”“禄”“寿”“囍”等,寄托了人们追求幸福、长寿、财富的愿望。其中“寿”字的形态变化尤为丰富,深刻阐述了其背后的核心理念——对生命“长久”的祈愿。这些吉祥“文字”不仅作为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而且指引着人们去探寻民族印记与文化之源。
第二,有助于学生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花窗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之一,除了通风与采光等实用功能,还蕴含着装饰性与文化价值。花窗上的许多图案的创作灵感皆来源于生活,如民间故事、历史事件等。特别是随着元代杂剧的兴起,故事情节变得更加易于记忆和流传,如“桃园结义”“岳母刺字”等。这些以戏曲故事为题材的花窗,能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
第三,有利于学生学习多元的美术造型语言和法则,从而提升创作能力。中国传统花窗的图案十分丰富,涵盖几何造型、花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风景、历史人物、戏曲故事、博古杂宝、祥瑞文字等多种造型元素。多元的花窗艺术在民间长期延续传承,其繁复多变的图案样式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形成一套独具匠心且行之有效的造型手法。
综上所述,开展“一扇窗 一片情”单元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单元采用“单元主题—学习任务—思考探究—学习评价”的思路开展教学。笔者依据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提出的单元化学习要求,对单元课程框架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设置了“花窗艺术的实与虚”“花窗艺术的人与自然”“花窗艺术的传与承”三个主题(图1)。
二、设置单元情境,引领学生探究
创设“一扇窗 一片情”单元情境,将单元主题转化为若干个基本问题(表1),以问题链的形式引领学生探究。在单元情境下,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论证探究等方法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运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解决学习中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笔者结合基本问题,引导学生对本地传统建筑中的花窗艺术进行调查和记录。学生通过采访当地村民,掌握了与建筑中的花窗艺术相关的历史背景等信息。例如,有的学生了解了花窗设计者的生平,从而对花窗的设计理念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有的学生调查了当地村落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进而对所研究的花窗造型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们通过自主调查和学习,对传统建筑中的花窗艺术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在课堂上积极地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
在调查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对不同花窗艺术的造型、形制、文化等提出疑问。从这个视角出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问题,如研究不同地域花窗艺术的差异性与共通性,并思考导致这些异同的因素。总之,通过设置单元情境,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探究,使学生在感知过程中培养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
三、通过图像识读,增强学生文化理解
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被列为“素养1”,是美术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特征之一。课标中提出“图像识读”就是要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进行观看、识别和解读。图像识读能够培养学生对图像的感受与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
“一扇窗 一片情”单元课程首先引导学生通过鉴赏活动,进行有效的图像识读,自主探究中国传统建筑中窗棂、花窗的造型特点及其背后的寓意。例如,学生通过鉴赏花窗上不同的几何图案,感知古人的审美倾向,再结合房屋主人的生平等信息,体悟不同的造型、图案所表达的不同寓意。学生通过图像识读,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传统花窗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理解古人在建筑的花窗上刻画人物、花卉等图案时所蕴藏的丰富思想和文化内涵。
四、明确学习任务,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花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笔者根据“花窗艺术的实与虚”“花窗艺术的人与自然”“花窗艺术的传与承”三个主题,分别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花窗艺术(表2)。
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需要重视跨学科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跨学科整合的方式,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理解”。比如,在“花窗艺术的人与自然”这一主题中,笔者将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融入教学,实现了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整合,旨在引领学生在感知中国园林意境之美的同时,体会其中的花窗艺术之美,探究绘画与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中,“家乡传统建筑”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始终。通过家乡传统建筑中的花窗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联动教学,能够整合多学科知识,从不同学科的视角来欣赏和理解花窗艺术。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考察浙江地区的祠堂建筑。引导学生从结构、造型、比例和肌理等多个维度去观察建筑中的花窗材质和雕刻的技艺。在研讨风格特征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祠堂中的花窗艺术与浙江省东阳木雕艺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感受工匠高超的木雕技艺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花窗艺术的审美性和功能性。通过跨学科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欣赏传统建筑和花窗艺术的美学魅力,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本土文化的兴趣。
五、开展创作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花窗艺术有了初步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拓展学习,通过上网查阅、书籍浏览、图片收集等方式,对花窗艺术进行全方位地探究。在深度理解花窗艺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中国传统花窗的艺术元素进行多元化、多样性地创作(图4、图5)。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富有审美趣味的花窗图案。通过创意实践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花窗艺术进行再次探索与学习,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为传统艺术和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在传承中提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文化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从而逐步形成文化认同,进而在实践创新中实现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修订本)[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