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下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探索

2024-11-09 00:00吴诗尧赵鸿燕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11期

摘 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知识和技术快速迭代,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培养国际化拔尖人才的重要路径。作为学科建设方向与课程教学方法,学科交叉融合能够有效破除学科壁垒和茧房,拓展学生的视野、思维和能力,因而高度契合于追求精专和联通特质的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需要。教学实践的经验表明: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加以优化创新,学科交叉融合还将对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形成进一步助益。

关键词:学科交叉融合;国际化拔尖人才;高校人才培养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要素。面对国家需要和时代要求,以怎样的方式、培养怎样的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课题。对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指出,推动专业优化升级,培育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以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当前,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技术与知识创新风起云涌,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驱动下,不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将成为常态,并为高校培养国际化拔尖人才赋予强劲动能、提供重要创新路径。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路径的学科交叉融合

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学科交叉融合是指以交叉、融合为基本要义和关键特征的学科建设路径和课程教学方法,即在尊重学科客观规律和彼此差异的前提下,根据技术发展动向与知识生产需要,探索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有机联通乃至整合一体的创新性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实践活动。

1.学科交叉融合:一个学科建设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由此可见,交叉学科建设是培育优势学科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学科建设的一个基本方向。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高校学科建设旨在通过顶层规划设计、优化科类结构、打造重点学科等举措,使学科发展与时俱进,高质量服务于国家需要。这些举措充分展现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中。

第一,学科交叉融合离不开顶层规划设计。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学科交叉融合肩负重要使命,具有战略意义。为此,需要从顶层视域着手,在深化把握“什么是交叉学科、怎样建设发展交叉学科、依托交叉学科如何开展人才培养”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宏观研究、设计规划、资源投入以及跟踪评估,持续引导和支持学科交叉融合,赋予其强劲动能。

第二,学科交叉融合意味着优化学科结构布局。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学科划分保持动态。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技术迭代和知识创新,既有的学科划分尤其是大多数学科“单打独斗”的学科结构和布局已难以充分满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对此,通过科学、客观地推动学科间交叉和融合,实现学科结构和布局的更新与优化,在当前科学技术大发展、大跨越过程中成为应有之义和制胜之道。

第三,学科交叉融合强调打造重点学科。人类文明发展轨迹表明:仅凭单一学科已难以应对我们所面临的复杂问题。特别在当下,时局动荡变革与科技迭代飞跃紧密交织,更有必要通过交叉与融合来推动既有学科更新发展,创新设置新兴学科,以有效提升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近年来,我国设置了交叉学科门类,并先后设置了七个一级学科,进一步为学科交叉融合指明发力方向、提供强力支持。

2.学科交叉融合:一种课程教学方法

在高校教学中,学科交叉融合是一种颇为普遍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即在充分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专业壁垒,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要点、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以促进教学目的实现。例如:国际政治专业课程习惯以“搭便车”“公地悲剧”等经济学和管理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行动逻辑及其影响。近年来,随着技术跃迁推动知识体系重构,加之学生的知识汲取能力和思维方式显著变化,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

第一,学科交叉融合与学科建设协调联动,以教研相长推动打破“学科茧房”。“学科茧房”是指专业知识因学科划分而落后于知识发展和时代需要,桎梏于如“蚕茧”般的局限环境下,导致不同学科的边界与日俱增,难以充分交流,给教学和研究“人为”增添障碍困阻,而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正是破局之道。就教学而言,这意味着基于学科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在科学设计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运用跨学科知识和视角,有意识地增进学科间对话与联通,推动教学与研究合力打破“学科茧房”。

第二,学科交叉融合的范围和力度进一步增强,有效推动教学效能提升。长期以来,学科交叉融合在教学中都有着“他山之石”的妙用。当前,学科之间的原有藩篱正愈发模糊,不同学科相互交流、联通、加成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使得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学技巧层面,而成为教学范式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同时,在信息化深度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信息汲取能力较此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并在思维方式上凸显跳跃式、发散式特点。这导致基于传统学科划分的相对单一、线性的课程教学逐渐偏离学生的习惯和能力,难以满足其对课程与知识的诉求和期待。因此,须通过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更新课程内容、拓展课程纵深,使其更适配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习惯,这也是疏解教学困境、提升教学效能的必然选择。

以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

国际化拔尖人才是指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就所从事的行业掌舵领航的高层次复合人才,具有精专、联通两大特质。“精专”,是指对于所从事行业的经验造诣深厚,并能够对其传承、发展与创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联通”,是指专业视野、思维和知识体系开放包容,并且善于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对高校教育而言,培养国际化拔尖人才重在引导学生形成精专和联通特质,发力点在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水平、思维能力、知识结构以及全球化视野与交流合作能力。这与学科交叉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功能和突出优势高度契合。

第一,以学科交叉融合帮助学生形成包容性、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学科交叉融合使得各个学科能够“走出窠臼”,在研究视野、研究路径和具体知识上有机联动、科学整合,实现进一步发展。同时,还使学科知识体系凸显开源性,由以往“各自为政”变得“兼收并蓄”,使得这些学科的知识图谱大幅拓展,更趋丰富立体。这样,日常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既掌握专业基础,又形成丰富的跨学科认知,并且推动其知识结构更加复合多元。

第二,以学科交叉融合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学科交叉融合使课程内容不再拘泥于单一学科或专业,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互动性与前沿性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它使课堂教学更具发散性、启发性与现实性,利于激发并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主动思辨能力,也更适配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特点。这样,学科交叉融合使得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有的放矢,推动教学效能获得有效提升。因此,通过对交叉融合学科的学习,能够深化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特别是增强其跨学科思考意识和思辨能力,由此提高学生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应对能力。

第三,以学科交叉融合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视野,提高国际化交流合作能力。学科交叉融合旨在推动不同学科间实现科学化、动态化的联动与整合。为此,相关研究和教学活动要紧跟所涉及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动向,并同海内外学界保持积极交往和互动。这在客观上更有助于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开拓眼界、拓展认知,并由此形成全球化视野和思维。

实践与探索:以国际关系门类课程教学为例

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都注重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视角、方法和路径来进行科研与教学,使得重视学科交叉融合实GXKCyN/o8iP4S/Z+IpWgCA==则是该学科的一项基本特征。但是,在国际关系类课程的教学中,学科交叉融合本身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一,相关教学内容亟待拓展和更新。在各类国际关系课程中,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内容更多体现出鲜明的功能性特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例如:“全球治理概论”往往会援引物理学的熵增概念来描述全球作为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运行状态,以此加深学生们关于强化全球治理必要性的认知。在当前世界形势变乱交织、科学技术迭代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的复合需求,各类国际关系课程有必要在教学内容上进一步加强同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此来丰富和更新课程内容,强化课程知识的联通性与时效性,从而在充分提升课程质量的基础上,适应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要。就交叉融合的目标学科而言,除了人文社会科学之中与国际关系学高度相关的学科之外,以数据、算法、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全球力量格局的前沿科技所在学科,应该作为各类国际关系课程加强联动与交融的重点对象。

第二,所运用到的教学方式也有待调整和优化。对于国际关系类课程的教学实践而言,以跨学科知识网络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国际时政分析能力,是深化和落实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目标。为此,在教学中,有必要更多地运用诸如快问快答、小型研讨、专题辩论、角色扮演等彰显互动性与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度参与和主动思考,发挥跨学科知识网络的内容和开源优势,以此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锻炼其思辨分析能力,并启发其主动探索课程内容与自身知识结构的互动和衔接。例如:“国际谈判学”“全球气候治理”“国际组织运作”“网络空间治理”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章节,模拟练习、角色扮演、专题辩论等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内化并运用跨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而且还使其能够“身临其境”体验国际议题处理与外交实务,由此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培养了其国际化视野和全球意识。

综上所述,随着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知识与技术快速迭代,学科交叉融合事实上已成为我国培养国际化拔尖人才的必由之路,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才质量、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意义重大。实践经验证明:学科交叉融合能够有效破除学科壁垒和信息茧房,拓展学生的视野、思维和能力,因此高度契合于追求精专和联通特质的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需要。同时,通过科学推进学科建设,优化创新相关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科交叉融合还将对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形成进一步助益。

参考文献:

[1] 杨博文. 从“学科茧房”到“破茧而出”:法学学科融合的逻辑理路与应然选择[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25(6): 490-498.

[2] 阎光才. 我国本科教与学过程的特征与问题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20(5): 1-8.

[3] 衣新发. 交叉学科视角下的教育创新[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3(21): 32-44.

[4] 赵婉,郑义海. 新时代“双一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高教论坛, 2023(8): 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