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同步课堂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学生满意度是评价同步课堂成效的重要指标,然而我国还尚未有研究对此展开探讨。为填补这一缺失,以来自浙江省某市D县的593份有效问卷为样本数据源,利用结构方程分析软件对城乡教共体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理论模型进行了拟合和解释。研究发现,学生对同步课堂整体较为满意,但优势校在学生满意度方面显著高于弱势校;双师教学方法和技术环境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在优势校和弱势校间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课堂互动对优势校学生满意度产生了负向影响。因此,提出了提升城乡教共体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两点建议,以期为未来同步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结构方程;多群组分析;城乡教育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G6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4634(2024)05-0018-12
1研究背景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21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出台首份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简称“教共体”)文件——《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教共体”是义务教育阶段城区或镇区优质学校与乡村或镇区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从而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学校发展模式[1]。作为教学实践改革的先驱,浙江省教共体通过同步课堂、异地师徒结对、异地跟岗锻炼、异地教师支教、组建异地名师工作室等项目进行乡村帮扶,让城乡教师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至2022年年底,浙江全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共体结对覆盖率达95%以上[2],影响范围覆盖全省。
D县是位于浙江省东部海域的海岛县,城镇化率70.5%,现有379个大小岛屿,有常住人口的岛屿仅4个,分别是本岛和3个离岛。本岛是D县主要的居住区,人口密集,优势教育资源聚集,共有3所城镇优质小学和4所乡村弱势小学。而离岛居住人口相对较少,共分散着3所乡村弱势小学。岛与岛之间只能通过航运来往,交通不便。海岛天气多变,若遇大风天气则无法通航。离岛学校规模小,很多年级只有一个班,甚至出现年级断层,部分班级的学生数量仅有个位数,而且青年教师流失严重,面临着师资不足、开不齐课和开不好课等问题。为了破解海岛教学的难题,2020年D县现有的10所小学全部参与城乡教共体实践,让3所城镇优势学校与7所乡村弱势学校结对,形成3组共同体,开展同步课堂。
作为“三个课堂”中的一种形式,同步课堂是一种由两地师生通过视频直播开展的协作教学模式,其在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和输送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然而同步课堂开展至今,尚不清楚学生对这种形式的教学是否满意,也不清楚城乡两端学生态度是否一致或是存在何种差异。学生满意度是检测同步课堂实施成效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但国内还尚未有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相关研究可以提供参考。基于此,本研究以D县为研究对象开展调研,了解两端学生同步课堂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差异,并通过结构方程构建城乡教共体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模型,利用多群组分析来探讨两端学生对同步课堂满意度影响路径的差异。
2文献综述
满意度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最早由美国学者Cardozo提出,并定义顾客满意度为顾客在消费时产生的情感反应[4]。此后顾客满意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领域。而在教育领域中,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学生满意度的研究。但是学者们对学生满意度的含义存在多种角度的界定,尚未统一。有学者认为学生满意度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愉悦感[5]。还有学者指出,学生满意度是评估学习成效的关键指标[6],反映了学生对技术、指导教师、交互过程等的感受和体验。基于以往研究对学生满意度的定义,本研究认为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是指:学生在体验过同步课堂的教学后,对整个教学过程满意情况的评价,并将其作为衡量同步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考察指标。然而,较少有研究能够关注同步课堂城乡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城乡两类学生群体态度的相对差异。通过文献检索,目前只有杨俊锋等人从课堂效率、课堂交互、教学环境、教师支持、任务取向、课件设计和总体评价6个方面调查了近端和远端学生的感知态度,并利用得分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远端学生对同步课堂的满意度比近端学生高,同步课堂对近端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7]53。可见,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研究还有较大的探索空间,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调研去了解学生对同步课堂的感受和态度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目前,学界少有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研究,但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探讨了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习者满意度问题,包括混合式学习、在线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可以为城乡教共体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以往关于学生满意度的研究维度主要集中在学生个人情绪[8]2、自我效能感[9]等学生因素,还有学生之间的交互、师生的交互、学生和内容交互等各主体的互动因素,以及学生对教师、技术、设计、环境的满意程度等几个方面。例如,Kuo等人的研究已经得出,“学习者—教师”互动和“学习者—内容”互动是预测学生满意度的显著因素[10]35。Sun等人的研究显示,学习者的计算机焦虑程度、教师对网络学习的态度、网络学习课程的灵活性、网络学习课程的质量、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评估的多样性是影响学习者感知满意度的关键因素[11]1183。由此可见,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多维度的。
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通过变量的协方差矩阵去分析变量间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与传统统计分析方法相比,它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变量及其指标之间的关系,容许包含测量误差,并且在模型拟合方面具有全面性和灵活性,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开展分析。由于本研究涉及的潜变量不能被直接测量,需要通过外显指标进行表征,而传统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潜变量的复杂关系,因此选择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城乡教共体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而多群组结构方程(multi-group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MGSEM)是在SEM的基础上增加的多群组分析,其被认为是测量定性分类变量是否具有调节效应的有效方法[12],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的性别、年龄、学科、文化等变量对结构模型产生的路径调节差异。国内外已有学者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数字化学习学生满意度的因素进行研究。石映辉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媒体技术因素、课程质量和学习满意度进行研究,调查各因素对大学生在线课程资源学习满意度的影响[13]。Wu等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在线学习互动对满意度的影响,并进行跨组比较,考察了高中生群体与大学生群体在满意度影响路径上的异同[8]1。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结构方程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生满意度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鉴于结构方程的特有优势,本研究选用结构方程探析城乡教共体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表征和结构关系,以及利用多群组分析的方法探讨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影响路径在优势校和弱势校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3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本研究主要参考孙培臣对e-learning学生满意度的经典研究成果[11]1183,结合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研究的具体需求,将测量指标划分为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技术因素3个维度,具体对应5个自变量(学生预期确认、学生课堂表现、师生课堂互动、双师教学方法、技术环境)以及一个结果变量(学生满意度)(见图1)。根据已有研究,本研究预测各因变量都会直接正向影响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因变量之间可能会存在相互影响,并通过中介变量对学生满意度产生影响。同时,各因变量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可能会受到学校类型产生的调节作用的影响。本研究将采用结构方程构建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模型,并通过多群组分析来探寻城乡两端学生满意度影响路径的差异。
3.1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及相关影响因素
(1)预期确认与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关系。由 Oliver开发的期望确认理论(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ECT)认为,消费者满意度是通过将购后绩效与购前预期进行比较来确定的[14]。一些研究表明,期望确认在形成学习者对MOOC学习的满意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5]。根据该理论,学生对于同步课堂的满意度会受到课堂实际效果以及学生对于课堂预期的影响,并且同步课堂满意度与课堂实际效果和学生课前预期的比较结果(即期望确认度)呈正相关。由此提出假设H1:学生预期确认对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学生课堂表现与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关系。学生课堂表现主要衡量了学生在这种特殊课堂中的表现欲望和学习投入。Santally等人证实学生表现和投入度越强,学习满意度就会越高[16]。本研究认为学生满意度与学生课堂表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提出假设H2:学生课堂表现对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3)师生课堂互动与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是预测学习者学习满意度的重要指标[17]。 已有研究表明,教学交互对学生课程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显著[18]116,不管是师生交互还是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交互都对学生满意度产生明显正向的影响[10]1。可见,课堂互动帮助学生建立对教师的质量期望和判断,进而决定学生的满意度[19]。由此提出假设H3:师生课堂互动对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4)双师教学方法与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同步课堂教学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习者的学习满意度尤为重要[20]。Rienties等人的研究已指出学生的满意度受到教师教学设计的显著影响[21]。由此提出假设H4:双师教学方法对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5)技术环境与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关系。技术环境是保证同步课堂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而技术阻碍的发生可能会导致无效的学习体验[22]。有研究指出教育系统的质量会对用户满意度和学习成绩产生积极和直接的影响[23];在MOOC学习中,若平台运行较为稳定、操作简便易懂、视频播放流畅且课程质量较高, 学生的学习需要就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 其学习满意度自然就越高[24]。基于已有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假设H5:技术环境对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3.2课堂表现和课堂互动的中介效应
网络技术环境的稳定性和声画清晰度都会影响学生课堂表现以及课堂的互动体验。已有研究证实学习环境对满意度无直接影响[25],但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知识构建和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学习者的认可,并间接提升满意度[26]。由此提出假设H6:课堂表现是技术环境和学生满意度的中介变量;假设H7:课堂互动是技术环境和学生满意度的中介变量。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决定了师生课堂互动的呈现形式和效果,互动的质量也会对学生的满意度造成影响,因此提出假设H8:课堂互动是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的中介变量。
3.3学校类型对学生满意度起到调节作用
优势校和弱势校两端学生对同步课堂的态度和看法可能会存在差异。杨俊锋等人的问卷调研指出弱势校学生的满意度比优势校学生高[7]54。同步课堂在实践过程中,强调教师要关注弱势校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往往会采取降低学习要求、向弱势校学生倾斜互动机会等方式来照顾弱势校学生。令人担忧的是,教师对弱势校学生的迁就和让步可能会对优势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9:各因素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受到学校类型的调节。
根据上述研究理论和假设,得到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反映学生预期确认、学生课堂表现、师生课堂互动、同步课堂技术环境、双师教学方法和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之间的关联关系。
4研究方法
4.1研究对象
调查问卷使用“问卷星”在线问卷服务平台,由D县教育局面向县域内10所城乡学校发放,其中3所是城镇优势学校,7所是乡村弱势学校,由参与过同步课堂的学生填写。
4.2问卷编制
本研究借鉴数字化学习学生满意度的研究成果,结合同步课堂现状和学生特点,编制了“同步课堂学习者满意度调查问卷”(下文简称“问卷”),选项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根据同意或满意的程度依次赋值1~5分,题项的分值越高,表示同意或满意的程度越高。
问卷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班级和学校等(见表1);第二部分,有关城乡教共体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调查(见表2)。
4.3数据收集
在线问卷在2023年11月投放,经过整理后得到593份有效问卷。筛选问卷的标准为:(1)所选答案没有呈现高度一致;(2)填答时间适中;(3)必要信息填答正确。调查问卷回收后,使用SPSS 27.0和AMOS 28.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4.4问卷的信效度及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首先,本研究采用SPSS 27.0软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整体问卷的Cronbach’s α值=0.975,且各潜在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均在0.9左右,证明问卷的信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30]。再者,由于本研究中的问卷设计参考已有的成熟问卷设计及专家访谈意见,内容效度已得到保障。接着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降维结果显示KMO统计量为0.962,达到0.9以上的非常合适水平,样本分布球形Bartlett卡方检验显著性小于0.001,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83.165%,解释力较好,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5研究发现
5.1城乡教共体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整体情况及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对整体学生的问卷填答数据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两类学生在预期确认、课堂表现、课堂互动、技术环境、教学方法、总体满意度方面的得分都超过4分,说明学生对同步课堂较为满意。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优势校学生和弱势校学生在同步课堂满意度和相关影响因素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且优势校学生的均值都比弱势校学生的均值高,标准差也都低于弱势校学生(见表4)。这表示优势校学生对同步课堂更满意。这可能是因为优势校学生的自信心更强、参与度更高,而弱势校学生还处于同步课堂的适应阶段,参与度有待提升。接下来仍需要通过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相关因素对城乡教共体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在两类群体中有何差异。
5.2城乡教共体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本研究运用AMOS28. 0软件对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模型进行拟合(如图2所示)。
(1)拟合度分析。本研究选取Chi-square/df、GFI、NFI、TLI、CFI、RMSEA作为判断模式是否适配的指标,表5数据显示,各项拟合指标均优于参考标准[33],说明结构方程模型与理论模型的拟合情况良好,无需进一步修正。
(2)路径系数分析。表6数据显示,虽然预期确认的路径系数结果显著,但总体解释力较差,因此假设H1不成立。课堂表现、教学方法都对学生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意味着假设H2、H5成立。在影响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变量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教学方法。技术环境和课堂互动对学生满意度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由此可见假设H3、H4不成立。
(3)中介效应分析。由表7结果可知,技术环境对学生满意度的总效应和总间接效应是显著的(95%置信区间内不包含0),但是两者之间的直接效应不显著(95%置信区间内涵盖0),这意味着尽管技术环境不会直接影响学生满意度,但可以显著正向影响课堂表现,而课堂表现在技术环境和学生满意度的路径中起到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由此假设H6成立。虽然技术环境和教学方法都可以正向预测课堂互动,但课堂互动对学习者满意度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表明课堂互动没有在其中充当中介变量,故假设H7、H8不成立。
5.3优势校学生与弱势校学生的多群组结构模型比较
由于优势校和弱势校学生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将进一步应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在不同学校类型间的差异。
(1)拟合度分析。多群组基准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标为:Chi-square/df=2.13(p=0.000),GFI=0.94,NFI=0.94,TLI=0.96,CFI=0.96,RMSEA=0.04,均优于参考标准。这一结果表明,不同学校类型学生群组对同步课堂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基准模型的拟合度很好,该模型对不同学校类型学生群组是适用的。在假设测量加权模型是全等的情况下,structural weights模型的p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学校类型不同的两组学生群体在结构模型系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路径系数分析。表8分别列出了优势校和弱势校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除了技术环境→学生满意度的标准回归系数没有显著性外,两种学校类型的其他结构路径标准回归系数均具有显著性,并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8,|CR|>1.96),因此假设H9成立。值得注意的是,优势校学生群组在预期确认→学生满意度、课堂表现→学生满意度、教学方法→学生满意度、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的路径的系数显著高于弱势校学生群组,但是在技术环境→课堂表现、技术环境→课堂互动的路径系数显著低于弱势校学生群组。让人意外的是,课堂互动对优势校学生满意度产生了负向预测的作用。
(3)中介效应分析。由表8可知,在优势校中,课堂互动负向影响学生满意度,因此课堂互动在技术环境和教学方法影响学生满意度的路径中没有起到中介作用。此外,结合表9,课堂表现在优势校的技术环境和学生满意度的路径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在优势校中,只有课堂表现发挥了中介效应。
而在弱势校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堂互动在技术环境和学生满意度之间均起到中介作用,同时课堂互动也是教学方法和学生满意度的中介变量。换而言之,技术环境虽然不对弱势校学生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但可以通过影响弱势校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师生课堂互动,进而间接影响弱势校学生对同步课堂的满意度。此外,教学方法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弱势校学生的满意度,还可以通过课堂互动间接影响弱势校学生的满意度。
6研究结论与建议
6.1研究结论
通过对模型检验结果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学生对城乡教共体同步课堂整体较为满意,弱势校学生满意度相对较低。整体上,学生对同步课堂的满意度和各因素评价得分都比较高。相比优势校,弱势校学生对同步课堂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这与杨俊锋等人的研究结果相悖,他们分析得出远端学生对同步课堂的满意度比近端学生高[7]54。这可能是因为在城乡教共体同步课堂中,优势校学生拥有本地主讲教师和面对面教学的天然优势,对同步课堂的参与感、教学临场感更强,进而满意度会更高。然而弱势校学生由于学业水平相对较低、综合素质较弱,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努力适应同步课堂的课堂节奏和教学方式,加上远程上课带来的距离感,也会导致课堂体验和满意度降低。这也印证了社会存在理论的观点,电脑媒介通讯情境和面对面沟通情境会对交互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参与者之间的关注程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线沟通管道的限制,会减少远端学习者个体在群体中对社会存在感的感知,使远端学习者课堂参与感和融入感较低。
(2)教学方法和技术环境是影响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其一,双师教学方法对学生满意度产生了较多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与Al-Fraihat和徐晶晶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34-35]。前人研究同样证实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课堂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其二,技术环境虽然对学生满意度没有明显的直接影响,但可以通过中介变量“学生课堂表现”对学生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可见,在同步课堂的开展中,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技术环境建设是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其能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表现和互动参与产生较大的影响。
(3)各因素对优势校和弱势校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在优势校学生群组的模型中,对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教学方法,其次是课堂表现和预期确认。在同步课堂各因素间,技术环境可以正向预测优势校学生课堂表现和师生课堂互动,教学方法也对课堂互动产生正向影响。以上结果和总模型的拟合结果基本一致。但奇怪的是,课堂互动对优势校学生满意度产生了负向影响。这说明现阶段同步课堂的课堂互动是存在问题的,也印证了杨俊锋等人的研究结论:同步课堂对近端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7]55。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迁就弱势校学生的能力,往往会对课堂互动难度和互动频次进行调整,比如降低提问难度,把回答机会优先给弱势校的学生。相比平时课堂,优势校学生在同步课堂中得到的互动机会将变少,进而影响学生对课堂互动的体验。这一结果印证了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即人们的交换行为受到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的影响。在课堂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期待通过互动获得知识增长、技能提升等回报。而当同步课堂迎合远端学生需求时,近端学生可能感受到的是一种资源和注意力上的“损失”,进而导致他们对同步课堂的整体满意度下降。
在弱势校学生群组的模型中,对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教学方法,其次是课堂表现、课堂互动和预期确认。弱势校模型与优势校模型差异不大,唯一不同的是,弱势校学生的课堂互动可以正向预测学生满意度,并在教学方法和学生满意度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然后,课堂互动对总模型和优势校模型学生满意度没有影响或者起到负向影响。这说明弱势校学生对目前的课堂互动体验较好,间接提升了课堂满意度。另外,弱势校学生群组的技术环境→课堂表现、技术环境→课堂互动的路径系数显著高于优势校,说明技术环境对弱势校的影响比对优势校的影响更大。可能是因为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环境不断改善, 技术对学习者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已逐渐降低[18]117,而优势校学生日常学习的技术环境相对先进,因而技术对于优势校学生满意度的影响也相对较低。
6.2研究建议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双师教学方法、学生课堂表现和技术环境对城乡教共体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能够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研究发现,研究提出以下两方面的建议。
(1)双师协作改进教学方法,平衡两端学生互动。研究显示,双师教学方法是影响城乡教共体同步课堂学生满意度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可以正向影响同步课堂师生互动。然而,师生课堂互动是所有维度中得分最低的,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在同步课堂教学中,双师应从互动公平理论出发,协同完善教学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平衡两端学生互动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关注。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习动机理论出发,通过积分等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和课堂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表现并参与课堂互动。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强同步课堂的互动公平教学设计,均衡分配提问时间,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耐心的回应,使学生感觉被重视和关注。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论文撰写、教学经验交流等方式,探讨和解决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和推广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的经验和模式。
(2)政校企合作优化技术应用,促进课堂多元交互。模型检验数据显示,技术环境能通过课堂表现间接影响学生满意度,且正向预测师生课堂互动。而技术接受模型理论认为提升信息系统研究的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将会影响用户的行为意愿和使用态度。因此,可以从完善技术环境和提升学习者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与接受度入手。其一,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及时调研师生网络、互动技术的需要,更新技术应用,保证同步课堂的教学稳定和教学流畅,创造自由、无障碍的交互环境。同时,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和企业的对接与合作,了解教育领域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创新引入人工智能、教育元宇宙等技术,为实现互动多元、交流无阻碍的同步课堂教学场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其二,教师也应结合数字技术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熟悉数字化学习环境,提升学习者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并高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和资源,创造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和场景[36],提高互动的频次和深度,增强互动的效果和质量。例如,针对当前同步课堂中学习活动设计不当导致的学生课堂互动机会减少、参与深度不够等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应用电子书包等学生端设备,设置问答、讨论、投票、抢答、小组合作等多种互动模式。教师适当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或探究式学习活动,并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积极创设评价、创造等高阶认知学习活动,让两端学生共同协作和创造作品,进行汇报展示、同伴互评、PK竞赛等异地课堂交互,激发两端学生的互动兴趣和课堂参与感。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 (2021-01-05)[2024-03-14].https://jyt.zj.gov.cn/art/2021/1/5/art_1532973_58916609.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浙江省:以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为抓手 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EB/OL].(2023-06-29)[2024-03-1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3/2023_zl07/202306/t20230616_1064666.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Sfp09/q0Kn0qYA6+/nO9bA==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EB/OL]. (2020-03-05)[2024-03-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003/t20200316_431659.html.
[4]CARDOZO R N.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expectation,and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65,2(3): 244-249.
[5]KANGAS M,SIKLANDER P,RANDOLPH J,et al.Teachers’ engagement and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a playful learning environment[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7,63(4): 274-284.
[6]AKRAM H,ASLAM S,SALEEM A,et al.The challenges of online teaching in COVID-19 pandemic: a case study of public universities in Karachi,Pakistan[J].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Research,2021,20: 263-282.
[7]杨俊锋,崔丽霞,吴滕,等.混合同步网络课堂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2): 50-56,77.
[8]WU Y,XU X,XUE J,et al.A cross-group comparison study of the effect of interaction on satisfaction in online learning: the parallel mediating role of academic emotions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J].Computers & Education,2023,199(7):1-4.
[9]ALZAHRANI L,SETH K P.Factors influencing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continuous use of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n empirical study[J].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2021,26(6): 6787-6805.
[10]KUO Y C,WALKER A E,SCHRODER K E E,et al.Interaction,internet self-efficacy,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s predictors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online education courses [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4,20(1): 35-50.
[11]SUN P C,TSAI R J,FINGER G,et al.What drives a successful e-learn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rit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learner satisfaction [J].Computers & Education,2008,50(4): 1183-1202.
[12]MUTHéN L K,MUTHéN B O.Mplus user’s guide[M].8th ed.Los Angeles,CA: Muthén & Muthén,2017.
[13]石映辉,蒲秋钰,曲卓,等.在线课程资源学习满意度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23,33(3): 91-99.
[14]OLIVER R L.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0,17(4): 460-469.
[15]DAI H M,TEO T,RAPPA N A,et al.Explaini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continuance learning intention in the MOOC setting: a modified 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model perspective[J].Computers & Education,2020,150(6):1-16.
[16]SANTALLY M I,RAJABALEE Y B,SUNGKUR R K,et al.Enabling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onl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e-learning capability and maturity assessment[J].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2020,26(6): 1687-1707.
[17]YUKSELTURK E,YILDIRIM Z.Investigation of interaction,online support,course structure and flexibility as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students’ satisfaction in an online certificate program&nvNsRVTuVgFqIF+QJUqyLaw==bsp;[J].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08,11(4): 51-65.
[18]王宁,琚向红,葛正鹏.开放教育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6): 111-118.
[19]MOHAMMED L A,ALJABERI M A,AMIDI A,et al.Exploring factors affecting graduate students’ satisfaction toward e-Learning in the era of the COVID-19 crisis[J].European Journal of Investigation in Health,Psychology and Education,2022,12(8): 1121-1142.
[20]孙丽娜,钟璐,王敏,等.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大学生小组协作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2): 127-132.
[21]RIENTIES B,TOETENEL L,BRYAN A.“Scaling up” learning design: impact of learning design activities on LMS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J].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Analytics and Knowledge,2015: 315-319.
[22]ELSHAMI W,TAHA M H,ABUZAID M,et al.Satisfaction with online learning in the new normal: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and faculty at 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 colleges[J].Medical Education Online,2021,26(1):1-10.
[23]HASSANZADEH A,KANAANI F,ELAHI S.A model for measuring e-learning systems success in universitie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2,39(2): 10959-10966.
[24]于娜丽,赵映川.大学生慕课感知质量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学习动机的中介作用[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1): 113-124.
[25]刘威童,汪潇潇.混合式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 107-113.
[26]WU J H,TENNYSON R D,HSIA T L.A study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a blended e-learning system environment[J].Computers & Education,2010,55(1): 155-164.
[27]TIYAR F,KHOSHSIMA H.Understanding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continuance intention of e-learning: application of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J].World Journal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5,7(3): 157-166.
[28]SONG H,KIM J,LUO W.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online classes: a role of teacher self-disclosur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6,54(1): 436-443.
[29]YANG J,YU H,CHEN N S.Using blended synchronous classroom approach to promote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rural area[J].Computers & Education,2019,141(11):1-13.
[30]HAIR J F,BABIN B J,ANDERSON R E,et al.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M].8th ed.New Delhi: Cengage India,2018.
[31]PODSAKOFF P M,MACKENZIE S B,LEE J Y,et al.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 [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3,88(5): 879-903.
[32]FORNELL C,LARCKER D F.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1,18(1): 39-50.
[33]KLINE R B.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M].5th ed.New York: Guilford Press,2022.
[34]AL-FRAIHAT D,JOY M,MASA’DEH R,et al.Evaluating e-learning systems success: an empirical study[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20,102(1): 67-86.
[35]徐晶晶,田阳,高步云,等.智慧教室中基于学习体验的学习者满意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9): 40-46.
[36]PREZ-DELHOYO R,MORA H,MARTí-CIRIQUIáN P,et al.Introducing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in higher education: an experience in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th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J].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2020,28(5): 1110-1127.
Research on student satisfaction model in urban and rural synchronous classroom:an analysis based on multi-group structural equation
LI Cui-xin1,CAO Yi1,SHEN Feng-yong2,LI Yan1
(1.College of 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ngjiang310058,China;2.Daishan County Education Bureau,Zhoushan,Zhengjiang316299,China)
Abstract
Synchronous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Student satisfaction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ynchronous classroom.Using 593 questionnaires as samples,AMOS was used to fit,modify and explain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synchronous classroo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are more satisfied with synchronous class,but the dominant school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disadvantaged schools;Teaching methods and classroom performance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s’ satisfaction.Technology environment completely mediates students’ satisfaction through classroom performance,and positively predicts classroom interaction; In particular,classroom interaction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satisfaction in advantaged schools.Finally,two 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satisfacti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synchronous classroom;student satisfaction;structural equation;multi-group analysis;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community
[责任编辑孙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