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肺炎、水肿和内脏广泛出血等,该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死亡率高,养殖户应做好防控。
牛出血性败血症呈世界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秋季节多发,主要传染源为病牛和带菌牛,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有大量细菌,污染饮水和饲料,健康牛经接呼吸道、消化道、伤口和皮肤黏膜接触感染。饲养密度高、饲养环境差、通风环境差的养殖场易发生该病。
2.1 败血型
败血型是发病率最高的类型,病原体入血,随血液流动扩散至全身,导致病牛全身性症状。败血型病程短,通常在出现症状1天内迅速死亡,病牛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甚至不食,反刍停止,呼吸困难,有时干咳,腹痛,腹泻,初期为粥样便,逐渐变为纯液体,其中夹杂血丝和肠黏膜。
2.2 肺炎型
肺炎型病原体集中在肺部,发病后2~3天左右死亡,病牛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干咳,甚至呕吐,体温升高至42℃,有黏液从鼻腔流出,便秘和腹泻可交替进行,病情严重者便血,死于虚脱。
2.3 水肿型
水肿型病原体感染病牛局部组织,主要是病牛的头部、胸部和四肢发生水肿,可触摸到明显的硬块,指压留痕,病牛有痛感,随后出现舌头水肿,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病牛多因窒息死亡。
3.1 剖检
剖检败血型病牛可发现各个脏器广泛出血,肌肉、黏膜和皮下组织有出血点,淋巴结显著肿胀,胸腔和腹腔有大量积液。剖检肺炎型病牛可观察到胸腔有黄色积液,肺部病变严重,颜色灰白,各个位置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肺炎,表面覆盖大量纤维素样物质。浮肿型病牛咽喉部、胸部和下颌部明显水肿,切开水肿后有深黄色透明液体流出,间或夹杂出血,咽淋巴结和前颈淋巴结实质性病变。
3.2 实验室诊断
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结果可初步诊断,但仍需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取病死牛的病变组织切片,染色、镜检,可观察到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再将病料接种于琼脂培养基,有小露珠样菌落生成,可确诊为巴氏杆菌感染。
牛出血性败血症病情进展迅速,几天内就会死亡。病死牛要做好无害化处理,不可进入市场售卖,若有病牛发病应及时隔离,未发病牛应紧急注射高免血清,配合使用磺胺类药物辅助预防。病牛使用的用具、饲料、饮水、排泄物等要彻底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病牛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磺胺嘧啶、硫酸庆大霉素等,连续注射2~3天后观察治疗效果,再根据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加强饲养管理,控制饲养密度,做好养殖场的清洁消毒工作,经常通风,保持干燥和洁净,定期使用10%石灰乳、2%的火碱溶液、3%来苏水、5%的漂白粉等进行消毒。合理搭配粗粮饲料,饲料中适量添加蛋白质和矿物质,饮水温度要适宜,夏冬季节做好防暑防寒工作,避免牛群肠胃不适和营养不良。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犊牛20日龄接种一次,成年牛秋冬季节接种一次,接种疫苗前后不要使用抑制免疫的药物,接种后2~3周产生免疫力,免疫后三周检测抗体血清含量,含量不达标需要进行补种,保证免疫效果。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